科学家认为100年前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星盘,由人类视野内的许多天体组成。当时的观点是宇宙有一个固定的形状和大小,自古以来就不变。然而,爱因斯坦质疑这一理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重力对宇宙中天体存在的影响,所以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天体之间有重力,宇宙不会因为重力而缩成一团。这是为什么?
因此,他大胆地提出假设宇宙中存在排斥力,这种排斥力可以抵抗天体之间的引力并与之达到平衡,这样宇宙就不会崩溃。爱因斯坦提出了爱因斯坦方程,并以“宇宙常数”的名义将这种排斥力代入方程1916年,荷兰物理学家威廉·德西特找到了爱因斯坦方程的解,这进一步支持了宇宙是固定不变的观点在
之后,美国科学家维斯塔·施赖弗(Vesto Shriver)观察了遥远的星系,发现它们发出的光被抵消了。如果一个天体离地球越来越近,它发出的光的波长会被压缩,所以它会移动到光谱的蓝色区域,或者简称蓝移。另一方面,如果离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远,光的波长将变得越来越长,从而向光谱的红色区域移动,简称为红移。施莱弗观察了15个星系,发现其中12个星系的光谱发生红移,这意味着它们正在远离地球。我是小李,一部有趣的宇宙百科全书,想和你分享文章到此结束。如果你喜欢我,请注意它。更精彩,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