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财经1月11日(记者李春辉)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所、郭蓉证券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24届(2020)中国资本市场论坛1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的金融开放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寻求一个标准的方向和目标。只有推进中国金融自由化,才能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找到不竭的动力。
吴晓求表示,中国的金融开放程度仍然相对较低,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或国际化程度不相称。因此,应大力推进中国的金融开放。
那怎么开?吴晓求认为,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如何设计路径和目标,如何评估开放市场的风险和市场收益,需要认真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这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中国的金融开放是一个渐进的模式,类似于日本和韩国。开放的趋势是明确的,但操作是谨慎的、探索性的和试错的,整体是稳定的。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金融业首先向机构开放。“我们将分析是先开放机构,然后是汇率自由化还是资本账户完全自由化。”吴晓求说中国金融自由化的目标是什么?吴晓求给出的答案是“一个主要目标加两个次要目标”“主要目标”是在21世纪建立一个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两个子目标”之一是人民币的自由化和国际化,人民币应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成员。另一个原因是,人民币计价资产已经成为全球分销和交易中心。
最后,吴晓求得出结论:第一,在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基础设施跟不上步伐,波动幅度和危机的可能性将客观上增加其次,人民币自由化后可能会有一段波动时期,最终会收敛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值,这是由中国大国模式决定的。第三,中国的经济规模、实力和市场化程度具有高度竞争力。应该说,人民币自由化后长期稳定。第四,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人民币的自由化和国际化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无疑将对促进中国进一步完善法制、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竞争力发挥巨大作用。“简而言之,我对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景相对乐观,并充满信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