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之眼应用新闻:目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呼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通过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加快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呼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
如何理解区域协调新形势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功能?什么样的城市可以成为中心城市?如何提高其综合承载力?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专家学者。什么是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是一个系统事实上,各种类型的国际、国内、区域和区域中心城市已经形成了复杂的网络连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中心研究员、NLD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冯奎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中心城市不仅指国家中心城市,而且仅指国家中心城市。这也是一个变革和发展的概念,不是静止的
冯奎表示,2018年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特别强调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武汉、郑州、Xi等城市对建立更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这些城市都有足够的条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记者发现,在住房和建设部2010年发布的《国家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的建设是首次提出。2016年5月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成都应“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2016年12月发布的促进中部崛起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表示支持武汉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2月发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将Xi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从全面参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看,应在国家层面加强国家中心城市的布局。”一些城市承担了许多对外开放的职能,具有强大的国内外驱动力。它们还应该创造条件,促进它们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冯奎说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马庆斌认为,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辐射”之前的“虹吸”是一种常见的区域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首都的经济和人口优势将逐渐增加到15%左右,这通常会更好地提高中心城市的实力。但是,如果这种主导地位继续提高,对周边小城市的带动作用就会减弱,省域经济发展也会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一个更好的模式是培育一个次中心城市。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主任肖锦程表示,在特定区域,城市相对密集,有一个或几个大城市,每个大城市辐射并带动周围地区形成大都市。当大都市地区与其他大都市地区相结合时,就形成了城市群但是,除了城市群之外,中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不是城市群。这些地区的发展需要由区域中心城市推动。近年来,许多城市加快了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步伐。例如,江西省最近发布了《关于支持江西西部经济转型和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已成为伊春的目标定位之一什么样的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有很多功能,我想强调它的三个中心功能”冯奎解释说,第一个是增长中心中心城市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极其显著。如果产出是以高度来描述的,那么只有少数地方具有非常精细和非常高的形状,这意味着大量的产出来自中心城市的领土空间。第二个是创新中心中心城市有许多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它们构成了创新的主体。人员、资本、数据等因素频繁流动,相互联系,加快了创新步伐。创新的孵化条件优越,为创新创造了条件。同样,服务中心中心城市拥有先进的交通基础设施能力、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生产消费服务能力,能够为整个区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增长中心和创新中心加速了中心城市的集中,而服务中心使整个城市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分布。
马庆斌认为,城市群是实现区域经济“数量合理增长、质量稳步提高”的创新平台和增长极在城市群建设过程中,中心城市将发挥辐射带动、带动示范、组织协调的作用。
”随着户籍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城乡一体化将成为政策发展的新亮点。城市群,尤其是中心城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将成为政策空间的重要载体”马庆斌说道
马庆斌说,区域差距的实质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之间的差距。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空间将是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协调发展。随着这一“纲要”的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问题可以很好地展开。
肖晋城认为,中国大部分地级市面积约为1万平方公里,区域人口在500万至1000万之间,因此应该有一个中心城市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然而,目前许多城市规模小,实力弱,辐射驱动能力弱。必须提高这些城市的工业承载力和人口吸收能力,使其规模更大,辐射带更强,从而带动区域发展。什么样的城市才能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肖晋城说,只有当一个地区不仅有大城市,而且有中小城镇时,城镇体系才能更加合理。“我认为,当一个地区的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0万,中心城市人口超过100万,辐射半径约为60公里时,就可以实现该地区的全面覆盖该地区人口接近1000万。将来它可能会吸引该地区三分之一的人口。中心城市的人口将增长到300万,辐射带将更加活跃。肖晋城说,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如何提高承载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从马庆斌的角度来看,综合承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虽然人口更加密集,但教育、医疗保健、交通和就业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二是经济因素更加集中,发展势头和创新活力更加高涨。第三,在产业集群更加多元化的同时,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功能更加突出。第四,虽然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但它具有更大的全球或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根据冯奎,
,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从充分发挥承载力的条件来看,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因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有人说中国的城市应该无限期扩张,但事实上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城市的治理能力不能在短时间内支持这样的扩张。冯奎说,从承载力的表现来看,决定综合承载力的是整体协同效应。因此,有必要看到城市承载能力的长板和短板的客观存在,但最重要的是看它们的协调程度。从承载力的评价效果来看,它不仅是当代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力,也是未来发展的承载力,是一种可持续的承载力。冯奎,
,认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往往是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短板。为了弥补短板的不足,我们可以依靠系统的优势。
"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增加城市'群体'的协同思维,提高城市'圈'的辐射能力,构建更加科学的城市群治理体系"。不仅要实现硬连接,如轨道、地铁和高速,还要实现软连接,如市场和服务。马庆斌说,要更加重视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的两个轮子,创造国际一流的商业环境,成为区域和国家技术创新的源泉。我们将为“新老公民”建立更具包容性的融合体系,为不同收入群体的向上流动建立更开放的政策体系。
萧锦程认为,在依靠市场力量主导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同时,政府应该发挥更好的作用。“今后,应通过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加快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萧锦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