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_ 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 科技成果转化呼唤专业“红娘”

科技成果已从实验室转化为工业应用和真正的生产力。这是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也是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效率的关键。不久前,中国发布了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全国2766所公共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总额达到121亿元,同比增长66%。科技创造财富的效果进一步显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

报告也揭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就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体系而言,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仍然相对匮乏。在全国2,766所公共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中,只有9.5%建立了专门的技术转让机构,只有19个认为它们的专门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专门技术转让机构的单位主要负责科技管理部门的成果转化,缺乏专门的服务岗位。此外,成果转化管理和服务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尤其是既懂成果转化又具备法律、金融、市场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像“媒人”,是高校技术供给和企业技术需求之间的桥梁。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需求相比,我国科技服务机构在专业化和团队建设方面明显不足。不仅高校,一些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也具有“小、散、弱”的特点。机构总数少,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其中许多仍然停留在初级商业层面,如专利和补贴申请。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工业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效率的关键。推动更多原创成果的转化,将有助于我们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大好机遇,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国内外经验表明,专业、高效、完整的服务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重要条件。

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平台。一方面,鼓励各单位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指导建立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支持社会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培育和建设运行机制灵活、专业人才集聚、服务能力突出的技术转移机构。

,特别是在专业人才建设方面,应该有战略眼光和国际眼光。从事科技中介服务的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法律、法规和市场条件,同时在法律基础、专利管理、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和国际业务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有关部门要研究建立技术经纪人培训体系,加强专业服务人员培训,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项目。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绩效转化奖励机制,加大对技术转移服务人员的激励力度,引进和吸引更多复合型人才。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