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个一_ 理论研讨|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看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 p >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量不仅是一项具体的实践任务,也是党建理论的一个重大命题。

基层党组织个一

华东师范大学最近召开了“牢记第一要务,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量”的理论研讨会。研讨会由上海教委大学智库内涵建设项目“加强城市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研究”和东华大学现代化文明发展研究基地联合组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湖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中共浙江衢州市委党校的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量:“要着力提高组织力量,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政府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思想、贯彻党的决策、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促进改革发展的坚强阵地。本次研讨会紧密遵循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的精神,“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增强组织力量的具体途径,讨论理论和实践问题。

把“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提升到制度层面,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量提出新要求

专家认为,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把“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提到制度层面,表明“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密切相关,党的执政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执政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高度相关。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不要忘记自己的首创精神,牢记自己的使命”的明确体现。武汉大学丁俊平教授将以核心和统一为“三心合一”的“第一心”概括为社区治理创新。丁俊平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社区治理的第一心脏。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谋利益。武汉市青山区棚户区改造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是通过建立社区网格服务平台,在倾听群众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根据社区的实际需要,“天天敲门”等服务团队、品味高雅的社区食堂、4: 30学校、青年党员俱乐部等。将会形成。服务团队的全面整合和服务对象的全面覆盖,在提高社区群众生活质量、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社区治理的初衷是为人民服务。结果是温暖人心,赢得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东华大学钱文华教授从支部书记群体入手,探讨了支部书记的最初使命意识。钱文华认为支部书记是基层组织的领导者和第一责任人,是党的最基层干部。近年来,基层党组织出现了组织力量薄弱、党员松散等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党支部书记角色的缺失。在党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基层的形势下,必须增强党支部书记的首要任务意识。有几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首先,党支部书记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从党的革命历史和理论中了解初始意识。第二,组织应该支持、关心和爱护支部书记,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人民服务。三是加强支部书记考核机制建设。有意识地形成最初的使命感很重要,但实际工作不能缺少监督。华东师范大学的萧言中教授从“人文思想”出发,提出党组织组织力量的提升应该得到一些人的关心。“人”是组织工作的深层目的组织的背后是人,服务的对象也是人。在党建的具体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组织与党员、组织与人民、党员与群众的关系。归根结底,人应该是核心,以人为本。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量与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关系

党政军民研究,东、西、北、南,党是一切的领袖专家普遍认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量的提升与党的领导密切相关。华东师范大学的齐卫平教授认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场。没有强大的基层组织,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是空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刘京北教授认为,党的力量来自于它的组织。各级党组织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体系,这是其他党所没有的强大优势。没有党的严格组织制度,党的全面领导就不可能实现。从纵向来看,党的组织制度是中心轴,其他组织制度应该围绕党的组织制度运行。形成“中央-地方-基层”的垂直治理体系从横向上看,在人大、政府、监察、群众组织等同级组织中,党组织也占据核心领导地位,同级组织必须服从党组织的领导。党组织之所以要继续加强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是因为在无产阶级的组织形式中,党组织是最高的,其他一切组织都受其领导。此外,还要注意党组织在其他非党组织中的嵌入,发挥无产阶级在非党组织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基层党支部要能够在各级企事业单位、军队、高校和领导党组织中发挥核心作用,实现党组织和业务工作的融合。具体来说,领导小组要按照党章的规定完成报告和开展工作。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基层党组织,都要建立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等作用。,这些都是党组织嵌入非党组织的实际表现。只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各个领域形成网络组织体系,才能真正渗透到各个领域,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丁俊平教授还认为,基层党组织应该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党的社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和战斗力基础。从武汉市青山区棚户区改造的成功经验来看,棚户区改造成效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建立了党对物业公司的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孵化器,并建立了区域组织体系。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量与坚持以人为本

有什么关系

专家认为,社会的长期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量的目的,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立足点。山东大学张世海教授通过总结苏联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张世海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是无产阶级政党增强党的组织力量的基本结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布尔什维克党坚持人民中心的立场,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力量,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苏联共产党已经丧失了权力和亡国。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是重要原因之一。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组织力量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也是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尽管充分意识到人民中心的重要地位,张世海也强调需要避免“尾巴主义”他认为,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还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理顺党和群众的关系。毛泽东曾经批评过盲从主义,强调党员干部不应该缺乏大局意识,只懂得盲从群众也是一种不好的倾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应该平衡。中国人民大学杨凤成教授从社会发展进步的广阔视野出发,强调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杨凤成认为,全球化、科技化、智能化是新时代的最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与科技革命相结合。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要面对科技快速发展、信息快速流动和正在进行的智能化革命等现实,尤其是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把握时代特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阶段的重中之重。

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量的理论研究需要深化

专家认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量不仅是一项具体的实践任务,也是党建理论的一个重大命题。理论不能脱离实践,实践需要深化理论层面的研究,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然而,目前理论界对组织力量提升相关问题的研究仍然存在理论不足的问题。杨凤成教授指出,当前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量的研究存在“两个不足”。“一方面,与党建其他领域的研究内容相比,关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量的相关研究和学术论文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在现有的相关研究中,基于地区、部门、基层单位等具体实践案例的讨论较多,而对深入理论挖掘的研究较少。“这样的研究现状显然不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量的重大命题的推进。杨凤成教授认为,这是因为中共十九大刚刚提出了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量的主张。学术界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既有宏观理性又有学术理性的作品。而这个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为理论研究提供基础。齐卫平教授认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量还有很大的理论努力空间。应更加注重把握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运用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使学术研究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有效。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