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选举教育_ 王睿:香港和台湾都缺少一场“去殖民化”教育

香港事件大部分是被蛊惑的年轻学生走上街头的,他们中有些人举着美国国旗,有些人呼吁英国。对于没有经历过殖民统治的年轻一代来说,港英殖民时期是他们无法参与的“美好过去”,他们完全忘记了港英统治时期香港人作为“二等公民”的地位,更不用说选举和言论自由了。

完全一样。当媒体呼吁香港需要“非殖民化教育”时,台湾的“新课程”在8月上路,“台独”和“亲日”教育开始给下一代台湾青年洗脑。他们完全无视台湾的困境和香港的动荡,表示希望“今天的台湾就是明天的香港”殊不知,今天的香港明天可能是台湾

台湾课程与教学书籍的殖民问题

说起来,为了在偷窃交流的理念下创造一种“民族意识”,台湾当局在过去30年里实施的“民族教育”可以说是有所加强。

以2019年8月新课程高中课本为例。《公民与社会》第一版第一卷的主题是《公民与民主参与》。第一课是“公民身份和人权保护”,第二课是“国家主权和民族认同”,...从课文标题和新课程标准主题来看,台湾高中实施的“公民与社会”教育几乎完全是西方文化的价值观。

台湾选举教育

台湾历史教科书

如果说西方公民教育只能在合法性层面上创造学生的“民族意识”;然后,用“同心圆理论”编写的历史地理教科书试图在合法性层面上建构学生的“民族意识”。后者是指以台湾为起点、以台湾为圆心,然后延伸到世界的历史地理教育。此外,新课程已经将中国历史融入“东亚”领域,这原本是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概念,“东亚”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产物。

事实上,所谓的“同心圆理论”是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提升9年级的产物。倡导者认为地方意识是培养民族意识的基础。日本殖民当局将“同心圆理论”应用于台湾时,强调台湾是从属于日本的小地方,而日本领土是台湾人的大地方。从这个角度来看,本世纪台湾教科书中引入的“同心圆理论”教育,仅仅是为了延续台湾作为日本“伟大故土”一部分的帝国身份,或者至少是为了背离自己的中国身份,只是使用“九年级”作为修辞。

不仅历史、地理和公民教育是西方的观点和论述,而且中国教育已经“从形式和精神上分离”自1994年台湾教育改革以来,旧的课程除了大幅减少古典文体的古代作品外,并不成比例地扩大台湾作家的白话选择。然而,新课程以“质量为本”为名,以语文教学为脉络,完全以语文的符号化和工具化为目标,脱离了中国哲学、艺术和历史的教学框架和课时。

此外,新课程还从概念上区分了“汉语”和“母语”,并创造了相反的语言印象。根据“新南方政策”,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其他七种官方语言被视为“核心素质”,六个年级的小学都需要“新居民语言”。如果

追溯到历史背景,或者发现“新南方政策”实际上延续了日本天皇在上个世纪的“南方政策”,它承载着“次帝国”的想象换句话说,殖民主义的殖民统治往往导致一些殖民精英的殖民认同

“多元文化瞄准中国文化”台湾当局这样做的表面原因是“多元文化主义”,但实际上它导致了“多元文化瞄准中国文化”而不是“多元文化瞄准中国文化”;此外,“多元文化主义”一词实际上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用来解决种族问题的政治修辞。然而,“多元文化主义”至今仍是美国恐怖主义的主要动机。本月早些时候德克萨斯州发生的致命枪击事件已经被发现。然而,台湾当局出于偏见的政治意图,将“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中小学课程的标准上述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套期保值使台湾学生的中国水平下降,这是任何西方殖民者占领中国地区的必然手段。以法国为例。19世纪末后,法国占领了西非和越南。然而,他只对越南实行了脱离中国的殖民统治,对西非采取了更加自由放任的政策。至于日本对台湾的“去中国化”殖民统治,情况更是如此。

从台湾的经验来看,要清理西方殖民教育的遗产,主要依靠的是恢复汉语、历史、地理和有益的传统教育。打扫和打扫是不同的。前者是指在恢复中国主体性、建立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前提下批判和继承殖民教育的方式。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三十六条和第一百三十七条中规定,香港将在“原有教育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完善。也就是说,“一国两制”承认香港过去的殖民地教育仍然有其优点。当然,殖民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教育目的不是唤醒被统治者的民族意识。否则,就等于让被统治者了解统治、镇压和垄断的殖民政策的实质,导致叛乱和革命。因此,与民族认同相关的语言、历史和公民教育内容是必须非殖民化的目标。然而,正是在这些地区,“殖民化”在香港和台湾不同程度地发生。后者不是“一国两制”应该继承的东西。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