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债券投资者_ 李扬:债券投资者所谓“国企信仰”使民企债需求受到不利的约束

< p >

保护债券投资者

/p 12月27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李阳在“中国债券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的债券市场为更多的国有企业服务。债券投资者所谓的“国有企业信念”严重制约了对民营企业债券的需求。"

具体而言,李阳表示,尽管2010年至2016年,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债务发行和余额比例持续上升,但最高不超过16%此外,自杠杆率降低以来,这两个比率大幅下降。这种情况的形成恐怕不是因为民营企业没有发行融资的意愿,而是因为债券投资者所谓的“国有企业信念”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债券的需求。

此外,在债券市场上,国有企业的债券融资利率明显低于民营企业,融资利差仍在扩大。这是由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规模差异决定的,也是由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差异决定的。

根据违约率,截至2019年12月23日,全年177笔债券违约金额超过1435亿元。债券违约数量逐年增加。自2014年以来,债券违约总额已达3483亿元。然而,违约后只支付了314亿元,违约率不到10%李阳表示,这意味着债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亟待完善。

一方面,私营企业债券的投资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券是增长最快的品种。

李阳说,在过去几年里,地方政府债券增长最快,这也改变了中国债券市场的格局。地方政府债券已成为仅次于金融债券的第二大债券类型然而,地方政府债券的年度发行已经稳定下来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已经相对沉重。

李阳还就未来债券市场如何更健康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在宏观环境方面,实施既求发展又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保持债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不切实际的经济增长目标是绝对不够的。第二,应改善市场结构。在稳定杠杆的同时,应支持民营企业合理增加债券发行,促进不同企业在债券融资中的竞争中立。第三,完善债券违约处理机制,加快违约处理进度,切实保护债权人利益。第四,加强地方政府预算约束,减少中央政府隐性担保,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阻断隐性债务形成机制。第五,谨慎对待“财政赤字货币化”。

此外,论坛还讨论了外资对中国债券的配置李阳表示,中国债券市场的扩张改变了全球债券市场在全球债务扩张范围上的格局。从积极的方面来看,2008年危机以来债券市场的扩张进一步改善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全面开放,中国债券市场日益成为全球资本配置的重要渠道。海外机构持有的中国债券余额继续稳步增长。

截至2019年11月底,海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债券余额达到2.87万亿元,占全球债券余额的3.08%。与2018年相比,这一比例有所下降。

李阳说,这也反映了中美贸易摩擦下人民币贬值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尽管中国经济面临着各种挑战,但在新的世界平庸时代,中国仍然是一个表现良好的全球经济。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中央政府较低的债务负担率以及中国在化解多轮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积累的经验,使得中国债券市场对海外机构仍然具有吸引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