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超市正在处理临时食品。 照片来自微博
最近,一位网友在推特上发表说,TA晚上9点半在网络红鲜超市的箱马生鲜店将新鲜的饮食、海鲜、甜食、饮料、点心从架子上取下,用推车拉上来处理。 如果客人拿走或购买,就会被拒绝。
关门前1分钟还在卖,1分钟后必须扔掉成为了话题。 也有人说临时食品不能吃,不能规定营业时间。 很多人认为严格的质量管理是件好事,因此业者不及时处理临时商品就会变得麻烦,如果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会进一步损害企业形象。
临时食品当天的废弃,不仅仅是生鲜超市。 很久以前就有人指出星巴克的店在晚上放临时蛋糕,以免隔夜出售蛋糕。
生鲜食品和其他多种食品不同,对保鲜的要求更高,但保质期比平时短。 对于箱马生生来说,抛弃当天无法销售的生鲜产品是很遗憾的,但是没办法。 与其改变临时食品的生产日期出售等做法相比,遵守严格的“定时放弃”规则更能表现出质量管理上的严格态度。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为了处理暂时性的食品只能废弃。
临时食品要严格监督
临时食品的处理是世界性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 全球食物管理效率低下,目前世界每年浪费的食物价值已达数兆美元。
▲部分微博的截图。 照片来自微博
现在虽然有“大数据准备”,但考虑到商品销售率依赖于很多因素,想确保食品完全没有“去库存”的压力是很困难的。
但是,临时食品并非只能扔掉。 从世界范围来看,临时食品的出路很多,只需要社会整体的有效机制。
临时食品分为多种,除生鲜外,还有保质期更长的包装零食和饮料。 临时生鲜食品的处理更加复杂,保质期短,许多产品只限于当天,到期后会变质变味,不那么新鲜。 折扣价格处理自不必说,产品范围明显需要严格界定,需要更严格的监管。
在严格的监督下,为了避免浪费,业者的保质期表示也可以细致。 比起国内食品企业简单的“保质期”设定,很多国家的食品外包装都有“吃日”和“最佳吃日”的区别。 前者如果在当天以后继续吃下去会影响健康,必须中止销售,后者食品质量会在当天以后下降,但没有安全上的问题,零售商可以选择降价销售。
日本的做法更进一步,从2016年开始,日本为了减少对食品的浪费,在留下了原本的“保质期”和“最高保质期”的基础上,将保质期单位从“日”改为“月”。
处理临时食品,需要业者和社会力量
除此之外,商人可以摆脱一切思想。 “十点关门前可以销售,十点全部扔掉”这样的做法确实对消费者有责任,但确实是浪费。
一些生鲜品牌在不同时段采用不同折扣,越接近关门价格越低,最后免费送货方式不仅吸引顾客,还能有效保障资源的利用。
像连锁咖啡店和面包店一样,让员工免费吃当天无法贩卖的蛋糕和面包,作为员工的福利,晚上或是第二天的早餐,但是不允许带回家。 这没有浪费,避免了员工两次销售这些食品的危险。
不仅如此,商务步伐更大,可以直接参与临时食品经济。
▲图片来自微博。
例如,美国一家着名的有机食品超市开设了低价处理临时食品的子品牌超市,面向低收入层。 在英国有超市,低收入阶层不出钱,在店里工作就可以和食物交换。
但是,这不仅仅是业者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社会合作也是很重要的。 一些欧美国家在这方面也有经验。
例如,在加拿大的超市,每个聚会都会进行临时熟食等折扣处理,在关门之前不能销售的情况下会被废弃。 当地民间组织在超级市场的人丢弃食材后进行回收和分类,将还能吃的部分以低价出售或直接分配给低收入组。 德国有“救济餐桌”公益项目,将临时食品分发给低收入群体,象征性地征收费用。
临时食品也不一定要在肚子里吃。 在便利店经济最成熟的日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熟食便当和面包等临时食品,其中的另一种方法是参加回收系统作为肥料和饲料。
劳森开始“食品循环链”时,食品首先堆肥化,然后分配给有机肥料协助的农家,种植的农产品销售给劳森。 在德国,使临时食品和其他食品垃圾发酵,利用发酵后产生的甲烷发热。
对业者来说,临时食品的处理也要花费成本,仔细的处理可能会节约食物,但花费人力是现实的问题。
但是,通过社会整体的合作,从细致的标志到回收处理的临时食品的处理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如果使临时食品的利用最大化的话,“是扔掉还是不扔掉”的难题也可以解决。
□叶克飞(专栏作家)
编辑:狄宣亚实习生:孙小雅校对: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