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映的电影《中国机长》使川航3U8633航班“全球准备”事件高度复苏,画面真是震撼,故事情节逼人,全体工作人员的“畏惧生命、畏惧责任、畏惧规则”精神令人感动、钦佩
大众不知道电影故事的原型。 2018年5月14日,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起飞42分钟后,飞机右侧的挡风玻璃破裂,飞机内瞬间受到压迫,副驾驶座的一半身体被窗户吸入。
机长刘传健忍受着严寒和缺氧,手动驾驶飞机,34分钟后成功着陆成都双流机场,119名乘客安全着陆。
这是世界民航史上第二次客机上空护罩脱落事件,30分钟内下降的难易度被称为“世界级”。 刘传健和单元工作人员可以说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刘传健及其馀机的成员首次参加了发表会。 随后数个月,在接受调查的同时,这个航班的所有机组都被授予了“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的荣誉,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重要人物刘传健被中国民航英雄机长、最退伍军人、中国2018年度的人物、全国道德典范所感动……
这是一个让人高兴的英雄故事,但现实中英雄心中的痛苦和压力是不为人知的。
01“大家都想忘记这个事件”
刘传健拯救了百人的生命和家庭创造了奇迹,收集了各方面的表扬,许多人认为他的心应该充满喜悦、骄傲和骄傲,自己的壮举值得称赞。
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此次事件对刘继健及其馀人员来说是一大心理创伤。
在大众看来,刘传健在危急时的应对冷静专业,媒体报道也强调这一点是事实。
但另一个被忽视的观点是,船员故意回避的事实是他们当时的情绪和心理活动,以及困难的心理恢复过程。
我们在深度催眠下通过创伤修复的临床实践,发现心理创伤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强烈的负面情绪,扭曲(尤其是灾难化)的认知,当时的情景和场面,身体的感觉。
以刘传健为例,在高处面对死亡时,表面上很冷静,但他的心里肯定也有极度的不安、紧张和恐惧。 这是人类高危场面的本能情感反应。 这些强烈的情绪反应可以迅速诱发人体的急性应激状态和潜力。
第二,刘传健具有当时的认知。
作为机长,刘传健当然理解挡风玻璃的破碎意味着什么样的结果。 根据之后的采访,挡风玻璃碎了十几秒后,他想起了自己是无知的。 事实上,他在极端负面情绪引起的毁灭性思维下的恶性循环中,出现了思维的停滞。
虽然媒体的报道集中在正面,“在非常糟糕的情况下,刘传健不慌不忙,迅速恢复了理性”。 但是在这十几秒钟里,刘传健有了灾难性的思考,比如飞机坠毁了,全部单位的成员和乘客都死了,他不能再见到家人,妻子和女儿几乎可以肯定,必须忍受失去他的痛苦。
这种灾害化的认知反而使他陷入恐惧。 幸运的是,非常专业的训练和心理素质强的刘传健能够迅速脱离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和灾害化认知,他的应对也接近于本能的表现。
第三,当时的情景和影像。
据刘传健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副驾驶席的一半身体被吸入窗外,挡风玻璃上有很大的裂缝,被强风打碎的驾驶舱,细节总是像电影一样在刘传健面前播放,或者出现在梦中。 特别是事故发生三四天后,必须用安眠药睡觉。
专业来说,是应激障碍的典型闪烁症状。
第四,身体的感觉。 在事故中,刘传健的肌肉强烈紧张,在上空受到寒流、强风、压力差,事件发生后,他也感觉到一瞬间当时的大压力差恢复了。
然后,刘传健的身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反应,他患了高空减压症,感到“长时间全身疼痛,身体关节痒,很痛苦”。
刘传健是的,其他单元的成员也是。
据报道,去年10月末,这个“英雄单元”的成员第一次复活就接受了体检。 其中,飞行员需要通过眼压测试,向眼睛吹气流测量眼压。 对飞行员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普通的项目了,但徐瑞辰怎么也做不成了。 他当时是身体一半被吸进窗外的副机长。
刘传健去年11月16月,他的首次飞行任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他坦白说“检查合格了,但是进入飞机内的时候还是心跳不定”。
进入驾驶舱后,刘传健不由得望着驾驶舱的挡风玻璃(警戒性提高)。 那天飞行很顺利,但刘传健还是无法控制5·14日的细节。 飞机着陆后,无数媒体在机场等待,面对媒体全部机组沉默,刘传健略有失控地说:“像事故当天的情景,我好像回到了当时。”
今年1月,事件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但在刘继健的回忆中,单元的同事们没有一起谈论这件事,大家默认回避说:“很多事情都能想起当时的情况,大家都想忘记。”
创伤事件的负面情绪、感觉,对刘传健等船员来说记忆非常深刻。 这不是一个令人兴奋和愉快的记忆。 相反,每次有意识地无意识地接触,都会再次感受到当时的负面感情和身体感觉。
02 .压力障碍可以更有效地恢复
根据以上报道,刘传健和单元成员还存在一些闪烁、回避等应激障碍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精神创伤记忆的症状逐渐减弱,但从心理上看,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恢复。
临床上,他们实际经历了从急性应激障碍(外伤后相关症状从3天持续1个月)到外伤后应激障碍( PTSD,外伤后相关症状超过1个月)的过程,需要长期、持续地接受精神康复。
幸运的是,刘传健上个月6日接受采访时,自己已经快一年了,现在的状况不错,3U8633航班的事件肯定有心理上的影响,但是自己积极地和心理治疗师合作,取得了成功。
“像感冒一样,现在正在康复。 ”关于电影《中国机长》的上映,刘传健说如果有时间的话,自己会在第一个时间看。
可以看出,此时刘传健已经坦率、积极地面对该事件,压力症状基本缓和。 但是,他想用“感冒”来表达这次的经验,明显地有意识地淡化,似乎不再想引起大众的担心。 其实,他的心很清楚,这段生命的历史比起“癌症后恢复”更充满恐怖、波澜和复杂。
刘传健对航空事业的热情也再次燃起,刘传健笑着说:“只要条件允许,我想飞到60岁。” 即使我们的军人已经退役,也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去年5月到今年9月,刘传健接受的心理治疗是否继续,1年3个月,精神科药物的治疗也包括在内。
也许会有人觉得时间过长,但针对创伤后压力障碍,主流精神科的治疗是很漫长的过程。 心理治疗主要依赖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 CBT )、眼动脱敏再加工( EMDR )、冥想放松疗法等,药物可以使用抗抑郁剂、抗焦虑剂、抗痉挛剂等。
此外,对于创伤多、大的患者来说,以上方法可能效果不佳,患者遇到创伤相关刺激时,病情反复,再次陷入恐惧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刘传健作为514事件的核心经验者之一,可以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恢复,非常迅速和理想。 除了专业、持续的心理治疗外,这与他的军队出身、受过严格训练、有严格的心理素质和压力能力也有很大关系。
其他机组成员的恢复情况如何?特别是被吸入窗外的副机长呢? 目前没有相关报道。 而且,乘务员还有相关部门提供的专业治疗资源,当时的航班乘客怎么样?
我相信当时的乘客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但是由于没有出现死伤者,乘务员的专业对策,乘客们的心理创伤程度并不是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慢慢缓和。
但心理弱、敏感的乘客不排除一部分,迄今有恶梦、闪烁等应激症状,患外伤后应激障碍( PTSD )。
想起汶川地震的幸存者和马航MH370人的家人,他们大部分至今仍在受苦。 特别是马航MH370的家人,现在也没有面对现实,有的老人看不到“飞机”之类的话,也听不到。
目前主流精神心理学界对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的治疗效率较低,缺乏大众对该病的意识、理解和治疗动机,可以说这种治疗效率较低,缺乏深入的治疗方法。 但与此相矛盾的是,在航空等职业服务领域,对高效恢复压力障碍的手段有着非常紧迫的需求。
2014年,我在北京与民航总医院时任院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当时,我们机构仍在深度催眠条件下以反射重建技术( CRRDH )为主,创伤修复的心理干预技术尚不成熟。
那位院长非常重视航空员工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干预,他对我们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希望有机会合作提供更高效的心理援助。 然后,随着我南下创业,合作就在这里搁浅了。
目前,我们在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技术( TPTIH )已经成熟,治疗速度非常快,积累了很多临床案例。 经历严重创伤的患者,在身体症状基本控制后,经过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应激症状在约2~3个月内基本消失,合作妥当,在面对危险场合时,可以更积极、更高效地发生应激反应,使风险更好。
但是,我们的技术至今仍然操作困难,不能在短时间内复制和普及。 我希望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有足够的技术复印性,可以为国家宇宙、航空、轨道交通等职业领域的人员提供高效的心理援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