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9.3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国民生命财产严重损失,约30万人死亡,50万多人无家可归。 其破坏程度大、影响范围广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
海啸发生后,英国媒体做了这样的报道。 在海啸袭击泰国普吉岛海滩之前,英国10岁的少女蒂利·史密斯和父母一起来玩,敏锐地发现远处的海水突然变得不稳定,海水变成泡沫,水流速度也加快,急速下降。 在地理课上学到了地震海啸,蒂利马上认识到了海啸的征兆,演绎了事先警告父母让海滩的游客避难,拯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的传说。
少女的故事让我们钦佩,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5年过去了,对地震海啸了解多少?如何应对海啸的袭击?印尼海啸发生15年后,中国地震局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陈39065;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丁志峰、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张晓东3位专家进行了地震和海啸的讲话。
无情的“水墙”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海啸是毁灭性的波浪,是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海底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产生的具有巨大波长和周期的大洋行波。 丁志峰解释说,地震海啸在海洋发生地震时,海底突然发生大的垂直运动,海水整体急剧上升,向外扩展发生了海啸。 海啸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般在数千米以外的地方放射,但是由于能量稍微衰减,在数千米以外的地方也有可能受到海啸灾害。
据专家介绍,印尼苏门答腊海域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亚洲板块发生冲突的地方。 地震发生时,长期积蓄的弹性能瞬间释放出来,一块板子急剧冲入另一块板子上,数千米长、数百公里宽、数千米深的海水瞬间被提升数米,波动性地向外扩展。 这就是印度洋海啸的发生过程。
“往水里扔小石子,水面就会起波纹。 波长越长,参与运动的海水越多,波长越短,意味着只有海水表面的淡水参与波浪运动”陈39065; 据他介绍,当时的杰森在地震后2小时,沿着129条轨道从南向北穿过印度洋,接近印度洋北部的孟加拉湾。 海啸在印度洋中传播,印度洋的波长达到了约500公里。 “地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的距离是10公里左右,冲击力很大。”
不仅波长,海啸的传播速度也是惊人的。 美国地质调查局Geist模型计算的海啸传播时间统计数据显示,印尼地震发生的海啸传播到斯里兰卡和印度只需2到3小时,速度与喷气式飞机相同。
“印度尼西亚地震的震源是无人的海洋,地震本身很少牺牲。 但是,由于地震引起的海啸袭击了数百、数千米以外的人口密集的海岸地带,受灾严重。”. 他说,这次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席卷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后,也波及到了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地。
这种波长极长、速度快的海啸,在广阔的大洋中,波高可能不到1米,但到达海岸浅滩后,波长变短,波高急剧升高,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壁”。 印度尼西亚海啸的“水墙”曾经高约20米,冲入了沿岸的城市和村庄。 事件的场所就在观光景点附近,在圣诞旅游季节之外,灾区还聚集了很多当地居民和游客,造成了更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加印度尼西亚地震救援的张晓东,在海啸发生后,巨大的波浪袭击了城镇,瞬间毁坏了房子,残骸被冲到岸边3,4公里。 “海啸比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灾害严重得多,房屋倒塌还有缝隙,人们还可以呼吸,但海啸的发生在几分钟以内,没有逃生的地方。”
地震一定会引起海啸吗?
实际上,像2004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9.3级地震一样,拥有如此巨大威力的地震在世界上还很少见。 据统计,自1833年至今已有180多年,世界9级和9级以上的大地震共发生12次。 9级和9级以上地震是巨大地震,震源的断层面积和偏移幅度特别大,震源体特大,也有出现群落的特征。
数据显示,1833年至1877年的44年间全球发生了5次烈度和9级以上的大地震,之后69年、1946年至1964年的18年间再次发生了巨大地震,之后又在40年、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9.3级的地震
据专家介绍,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弱的尺度,是区分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单位为“m”,通常用文字m表示,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 放射能量越大,地震的震级也越大。 震级各相差1.0级,能量相差约32倍,水平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也就是说,里氏6级的地震相当于里氏5级的32个地震,里氏7级的地震相当于里氏5级的1000个地震。
那么,所有的大地震都会引起海啸吗?这不一定。 陈39065; 告诉记者,地震引发的海啸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深水、大地震和深水变浅的海岸地形。
地震引起的海啸并不容易,海啸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地震。 例如,海底滑坡是1998年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北部的海岸,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袭击,造成约3000人死亡的火山喷发,1883年8月27日印尼的克拉卡塔特火山喷发,向苏丹海峡喷射20立方公里的岩浆,喷发达到了最高潮 岩浆喷口突然崩溃,引起波高约35米的海啸,破坏了巽他海峡两岸的村庄,约3.6万人死亡,另外陨石落下,原子弹爆炸也有可能发生海啸。
提高安全意识防范灾害风险
地震海啸发生的第一个信号是地面的剧烈振动,地震波和海啸的到来存在时间差,正好有助于人们的防范。 专家注意,如果感到强烈的振动,不要靠近海边和河流入口。 听了附近地震的相关报告后,必须注意电视和广播的新闻,做好防止海啸的准备。 海啸在地震发生数小时后,有时会到达距离震源数千米远的地方。 如发现潮汐突然异常干涸,海面显着下降或大浪袭击,应尽快离岸。
“中国近海,如渤海的平均深度约为20米,黄海的平均深度约为40米,东海约为340米,这些深度不多,南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200米。 因此,我国大部分海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低,南海和东海的个别场所发生地震才有可能发生海啸。 陈39065; 他说了。
但是,不能因为可能性低就疏忽防范。 我国位于世界上两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到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压迫,地震断裂带非常发达。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的国家,也是受地震灾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陈39065; 据悉,减轻海啸灾害主要是为了预测海啸灾害,早期预警和将灾害发生后的灾害降到最低而努力。
丁志峰表示,目前,中国地震局与东盟国家合作,在推进中国东盟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实施的同时,中国在“一带一带”沿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建设了40多个地震站,实时监测地震的一举一动。
印度尼西亚的地震海啸灾害非常严重,灾害本身是破坏性的,除此之外,海啸灾害的预防不充分,公众灾害意识不强也是这次死伤者的原因。 所以,平时要多掌握防灾知识,才能挽救生命在关键时刻。 专家认为,只有开展日常的防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科学素养,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才能有效地防止灾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