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不做大邀请,那不是中央母亲。
1月1日,中央银行宣布全面下调许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降低社会融资的实际成本。
从1月6日起,中国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除外)。
与近几年的定向下降标准不同,本次中央银行是全面下降标准。
大把戏怎样使劲?
据央行相关人士透露,全面下调体现了逆周期调节,释放了长期资金8000亿元以上。
政府表示,下调将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同时,降低水平保持流动性合理富裕,实现货币信用、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和经济发展适应,为高质量发展和供方结构改革建设适当的货币金融环境,以市场化改革方式沟通货币政策传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下降
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主任分析显示,2020年春节比往年早,流动性环境面临着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额资金到期压力、现金需求量明显增大、纳税、财政支出和发行特别债务等力量和节奏不确定性强等。 央行采用下调和公开市场操作安排春节流动性,建设比较平稳的资金利率。
据中国民生银行主任研究员温彬介绍,这次全面下降了0.5个百分点,符合市场的期待。 考虑到1月份6000亿元的逆转回购接连到期,再加上纳税、地方政府特别债务发行、春节期间现金需求等因素,流动性出现压力,下调释放的8000亿元资金可以满足上述流动性需求,而下调低成本长期资金则可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预计1月20日新一期LPR报价将小幅下降,1年期LPR为4.1%,5年以上为4.75%。
央行负责人表示,这次下调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大银行要下调服务重点,中小银行要着重于主要业务,积极运用下调资金,提高对小微型、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这次全面下调,只有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获得长期资金1200亿元以上,有助于立足当地,增强回归本源的中小银行服务微型、民营企业的资金力量。 同时,这次下调每年可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约150亿元,通过银行的传导可以降低社会融资的实际成本,特别是微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宽松”成了世界的主旋律
近年来,“宽松”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主旋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我们正经历着第四次世界债务危机。 主要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和经济持续下降趋势,他们充分利用货币发行国的特权,实施货币“放水”战略。 我们十多年来,所有储备货币发行国家一律采用货币宽松战略。
据李扬介绍,联邦存款于2008年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水平,维持了4年,2016年日本和欧洲相继采用负利率,世界金融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负利率陷阱。 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断释放流动性,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不断流入非储备货币国家,进而使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进入流动性过剩的状况。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从全球来看,如果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低,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实现,世界将进入降息通道。 据统计,今年以来,各国央行已经进行了数百次信息采集行为。
朱民表示,近年来全球通货膨胀水平一直保持在较低的位置。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通常在6%-12%之间,现在下降到3%-4%,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以下,欧洲、日本都在1%左右,达不到中央银行的2%的标准。 通货膨胀低、增长缓慢给各国央行提供了降低利率的理由和空间。 金融危机十年后,世界经济没有完全恢复,利率水平总体还很低,但目前再次进入全球利率下降阶段是重要的危机时代特征。
中国的货币政策变了吗?
在世界中央银行缓慢的潮流中,中央银行发表全面下调,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对此,中国中央银行强调货币政策的方向性不会改变。
中央银行表示,此次下调与春节前现金投入相对立,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灵活、适度、洪水泛滥,科学稳定地把握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不流洪水,考虑内外平衡,合理富裕流动性,货币信用、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适应经济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和供应方结构改革建设适当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