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24日在北京宣布,中国宏观调控是实用的。 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宏观调控势在必行。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方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健全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地区等政策合作发展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高培勇氏描绘了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地图。 这个地图包括三个部分: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包括围绕国家发展计划有力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其他手段包括就业、产业、消费、投资、地区等政策。
当天,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家是论坛2019年的年会,高培勇先生在第19届第4次会议的决定中介绍了另一个关键词——制度建设(包括要素市场制度建设、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制度建设等)。 制度稳定、长远,我们要长期、稳定地贯彻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高培勇说,要理解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全面描述和定义,必须立足于新时代。 新时期,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以供方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定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科学切实把握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微观主体活力,贯彻供方结构性改革的主线,贯彻宏观调控的全过程。 高培勇认为,提出这些新的表达方式并提出这些新的概括是因为我们必须面对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他分析说,过去的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是围绕经济规模和速度的展开。 无论做什么经济工作,制定什么发展计划,首先考虑的是明年GDP的增长率、规模,都是围绕GDP的增长率,用GDP论英雄是以往经济工作的主要线索。
高培勇教导说:“新发展理念要注重新时代,新阶段要注重质量和利益,要注重质量和利益”。 我们现在关注的目标是双重的,要重视GDP的规模和增长率,也要重视GDP的质量和利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量的稳步提高。
高培勇氏过去谈到经济运行,进入分析视野的主要是周期、总量、运行状况等。 我们总是要问经济运行是衰退还是通货膨胀,不管衰退还是膨胀,我们总是觉得它是短期的,过了这段时间,一切都会回到原来的轨道。
高培勇指出,自2012年以来,GDP增长率面临趋势下降或放缓的趋势。 新阶段,经济运行出现问题,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 某些变化是趋势性的,不周期性的。 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单纯重视周期性变化,而要根据周期性变化导入结构性变化和体制性变化的要素。
他认为新时期宏观调控的主要线索是供方结构性改革。 供方结构性改革是需求管理政策的霸权调整和方向变化。 以往是站在需求方面,着眼于需求总量,进行冲动性的调节,追求短期的平衡。 今天转向供应方,关注供应结构,着眼于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主要采取改革行动。
高培勇说,宏观调控的依据工具、手段是双重的。 既有反周期调节,也有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建议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作。 “合理的区间”既有量的要求,也需要高质量的计划。 不仅要考虑GDP的成长,还要考虑就业、民生改善、地区发展等。
高培勇认为,为了区别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体制性问题,除了反周期性调节之外,很少考虑其他工具和手段。 应该把经济下滑的压力转化为深化供应方结构性改革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