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教育网_ GES 2019未来教育大会教师发展系列论坛:教育的根本是教师

11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腾讯、GSV、新东方、好未来共同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特邀合作伙伴参加的GES 2019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大会以“公开无限学术教育”为主题,聚集了来自世界学术界、政界、商界的200多位嘉宾,深入探讨了“面向共同未来的探索”“教育与科学技术”“学校与社会”“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议题。

2019教师教育网

因此,在这次GES大会上,他说:“面向下一代,如何提高全球教师的素养呢? ’特设。 主题圆桌论坛与“面向未来的多元化教师发展体系:机制与合作”论坛开展了多层次的探讨。 作为GES大会的主办方,新东坚持重视教师的发展,今年“新东先生很好! ”全面发表了这一消息。 战略升级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教师、教育的核心地位。 本届大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社长张戈、集团教育管理部社长王羲也将作为主办方深入参加两个论坛,与教育界大咖啡讨论教育变革时期教师专业发展。

面向下一代,如何提高全球教师素养?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于1997年开始研究21世纪的核心素养框架,OECD认为核心素养是人人都需要的,是实现个人成功生活和健全社会发展的基础。 随着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当今教师如何培养具备21世纪核心素养的下一代社会公民? 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应如何站在全球视角,提高教师群体的整体素养? “面对下一代,如何提高全球教师素养? ”在主题圆桌论坛上,来宾新东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张戈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来自政府、高中、中小学的5位重要来宾。

2019教师教育网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认为,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教育形态从传统的“教师vs学习者”二维关系逐渐转变为“教师vs学习者vs人工智能”三维关系。 但是,即使有人工智能的介入,教师也承担不了技术不可替代的责任,培养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这意味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这两种能力,一是具有传爱能力、传美能力、健康精神和心理;二是教师首先是创造性学习者,成为创造性教师。

2019教师教育网

2019教师教育网

2019教师教育网

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校长朱善萍认为,当前教师沿“道”教,有个性,具有“打破边界”思维、系统思维、新旧知识融合能力和美学能力。 她提出“让教师在灵性上回归,让孩子们天真无邪,让我们的教育回到原点,让我们全体人员都住在诗歌中。”

2019教师教育网

“在21世纪,健康成熟的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是emotional development (感情能力)。 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教师不能通过教育过程,简单地给孩子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和耐心,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连仲教授说,真正的普遍性大教育,并非所有的学生都一定会在学术上取得成果,而是让受过教育的学生将来成为社会 这是一个具有现代核心素养的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有爱心,与教育握手,与教育同心,探索教育中的智慧。

2019教师教育网

面向未来的多样化教师发展体系:机制与合作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体教育管理部总经理王羲做嘉宾的分科会集中于多样化的教师发展体系,来自政府、高中、中小学和国际知名教育机构的四位专家分别登台,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多样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机制,以及不同的机制如何协作

2019教师教育网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连仲教授在演讲中结合“国培计划”的实际经验和成果,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尊重教师开始,以与教师一起成长的精神为基础,具体方式应从传统的学院式、命令式转变为基于问题、构思引导、概念解释、实践反思的学习路径,一线教师专业发展

他说,今后十年,外语教育将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 外语教学面向更高水平、更高技术的教育,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师学习效率和效益。 新时期英语教师的定位可能不是教英语的教师,而是“用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的教师”。

2019教师教育网

苏州科技大学吴红草取教授的演讲以“高校教师教育与学术能力的同时培养”为主题,她认为应包括大学学术中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育的学术四个方面。 然而,目前高校忽视了教师教育学术这一重要能力。 吴教授呼吁从四个方面推进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培养:一是教师身份唤醒与定位二是培养教学学术共同体,建立教学学术成果展示平台三是持续有效教育学术能力培养与提高四是教学学术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019教师教育网0

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校长朱善萍在分科会上带来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的发展”主题演讲,她指出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生产因素是人。 在教育中,教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

朱校长说,在面对教育这一庞大复杂的系统项目时,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之精华太极图中从大道中得到简单的启发。 不仅要遵循“道路”,还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教育科学,提倡“无界限”,即突破界限,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模式。 突破思想界限、物理界限,打破资源界限、物质界限,突破班级界限、年级界限,创造更多的交流空间和跨界融合,致力于无界教育。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