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活垃圾中湿垃圾_ 两网融合为垃圾分类提供“货源” 居民365天家门口实现全品类回收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26日报道,垃圾分类是上海市民最近关注的社会话题,作为全市70%以上负责生活垃圾转运和末端处理的主力军和子弟兵,上海城先生从前端收集上海生活垃圾,从中央运输,末端处理,开通了到后端信息平台的分类循环产业链。

自6月15日全市首个全品种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在嘉定区马陆镇开业以来,上海城投在园区内设置了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为马陆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提供了主要的“来源”。 截止到6月底,再生资源服务点已被嘉定区12块镇558个居民区、合同企业部门411家独占,100%完成了任务量。 目前回收点仍在扩大范围,辐射扩大到其他城市。

前端:所有品种“驱动器底”回收、再生品闭环管理

垃圾分类的目标是“减量”,提高垃圾回收率是最经济节能的途径。 上海城投集团和城投环境集团二级党组多次把问题放在第一线,访问市民,访问专家,了解垃圾分类和推进“双网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6月15日,全市首个全品种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在嘉定区马陆町挂牌运营。 目前马陆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每天可处理70吨再生资源,主要筛选和包装干燥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纺纱等。 实行全品种“驱底”回收处理,加强可回收物流流量管理,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推进技术含量高的再生资源利用设施落地,提高可回收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再生资源闭环管理,是上海城投垃圾回收中的现实问题提出的措施。

城投环境资源利用分公司的负责人邱押刃说:“正因为前期有在居民小区设立的全部再生资源服务所,我们才能从后期开始陆续获得加工材料。” 上海城在园区内设置了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为马陆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提供了主要的“源头”。 截止到6月底,再生资源服务点已被嘉定区12块镇558个居民区、合同企业部门411家独占,100%完成了任务量。 目前回收点仍在扩大范围,辐射扩大到其他城市。

6月24日,徐汇区又建设了“双网融合”示范点“桐资源空间”,表明上海市已开始在中心城区推进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的“双网融合”途径。 有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载体和再生产品展示区,有人工交易服务和全天候运营服务的智能自助交易,领先回收“新时尚”。

上海生活垃圾中湿垃圾

马陆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中心:升级垃圾运输系统,提高湿垃圾运输能力

市民们提出了生活垃圾的分类,中后端在混运前的工作中会被扔掉吗? 由于市民群众的关注成为自己工作的动力,上海城投集团加快了徐浦基地、虎林基地两个大型中转基地的硬件升级改造,完成了立式压缩泊位的设置,具备了干湿垃圾的分类压缩、运输功能。 同时,新配置了14台车辆可拆卸内集卡和pm自动分配系统,按装载品种、重量自动分配进站车辆,合理优化装箱效率,为垃圾的正确分类奠定基础。

城投环境组委副书记、会长王瑟澜介绍,为了提高垃圾的分类运输能力,根据湿垃圾、饮食垃圾等垃圾的性质和要求,采用专用箱专用的方法,分别设计并建造了新的专用运输箱。 目前增加了240个专用集装箱,其中餐饮箱90个,湿垃圾箱150个,500吨/天的饮食垃圾,700吨/天的湿垃圾特别转运,实现专用集装箱专用,致力于提高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能力。

目前,上海城依靠虹口、黄浦、长宁、杨浦、青浦等区级中转所和徐浦、虎林两大集装箱运输基地,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压缩、分类运输、分类中转。

上海生活垃圾中湿垃圾

徐浦基地

基层:启用老港二期智能工厂,增加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的第二期今年6月正式开设,显示上海的生活垃圾基层处理再次“增能”。 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厂,老港第二期配备了8条750吨/日的机械炉焚烧线路,配备了3台50兆瓦的涡轮发电机组,每天的垃圾处理量达到6000吨。

“垃圾焚烧厂臭气熏鼻,烟雾弥漫,上海市运营的垃圾焚烧厂这么干净,而且没想到贵”参观了新建的老港第二期工厂后,老港町宏港苑社区居民王先生不停地钦佩。 与市民群众对垃圾焚烧厂的刻板印象不同,老港二期现场清洁整洁,现代建筑分左右两翼,中央连接走廊,高塔从平地竖立。 在建设过程中,老港二期运用项目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建设了首家智能工厂。

与第一期相比,第二期不仅焚烧量倍增,排烟标准也令人放心。 烟气严格执行欧盟2000标准和比要求更严格的上海市地方标准。 据估计,旧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全厂焚烧生活垃圾每年达到300万吨,约占上海市居民年产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焚烧发电每年约达到15亿千瓦时。

上海生活垃圾中湿垃圾

老港二期中央控制室

平台:复盖前、中、末端3个功能,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管理

早上5点25分,“上海e牌照湿垃圾专用运输车”从徐汇区福源汇居区出发,47分后,在徐浦压缩站卸货。 与此同时,另一辆“上海d牌照清扫车驶出压缩站,马上直奔浦东新区唐镇中转站,上午11时04分到达,清除4.4吨垃圾。 这些实时更新后的数据在上海生活垃圾全班分类信息平台上一览显示。

由于今年新开设的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平台,从各地区的生活垃圾压缩站转播到市级码头,集装箱运输,最终焚烧、填埋到旧港生态环境保护基地,该系统已复盖全市16个地区,为生活垃圾提供了“一站式”动态管理

除了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信息平台外,上海城投还将按照垃圾处理过程推出“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保障系统”,其中三个功能分别是前端集成功能、 即城市环境卫生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的“双网融合”末端管理功能,即依靠区级中转站和徐浦、虎林两大集装箱运输基地,坚持确保生活垃圾物流运输系统规范正常运行的末端提升功能,即上海固废处置提升保障的战略定位,“一主多点”功能计

上海城投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曙杰说:“不要忘记这次初心,应该通过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让我们的城投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进一步认识到城市运营的公共服务类企业的初心和使命,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通过从前端收集、中心运输、基层处理到信息平台的分类循环产业链,大幅提高上海生活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理水平,在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中发挥底力保障作用。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