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作为中国北京设计活动的一部分,“熊本熊之父水野学北京个人作品展”在北京庭院开幕,展出至10月13日。 展示了设计熊本熊形象的水野学和他创立的古德设计公司(古德设计公司) 20年间的活动轨迹。
展览会开幕现场的水野学。
本次展览选出了水野学及其团队从事以来的数千件作品,除了最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熊本熊之外,还在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多个项目中选出了作品。 新京报记者特别在展示期间采访了水野学,分享了熊本熊的设计经过和对设计的理解。
水野学( Manabu Mizuno )是日本新生代的着名设计师,1972年出生于东京,1996年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设计科,1999年成立了“优秀设计公司”。 他的工作涉及商标、包装、店铺设计等多方面。 除熊本熊外,还为阿迪达斯、优衣库等多家公司设计。 曾获得过世界广告界的最高奖金铅笔等许多国际大奖。
熊本熊的诞生令人意外
熊本熊是熊本县的官方吉祥物,众所周知,最初熊本熊并不在熊本县的计划中。
熊本熊。
日本九州新干线的开通使沿线城市受到影响,但熊本县在日本的存在感一直很低。 为了让熊本能从这条路线受益更大,政府委托剧作家小山薰堂做“新干线元年事业顾问”,小山提倡的信息是“熊本惊喜”,设计师的好友水野学设计了“熊本惊喜”的专用标志。
水野学是感叹号“! ”并且设计了这个标志旁边画着黑熊(熊本城的主要颜色是黑色),圆圆的眼睛和红红的脸颊(熊本县有“火之国”的称号,水野学认为红的脸颊有很多日本二维形象的特征,比如皮卡丘、潘曼等),傻笑 熊本熊( KumaMon )这个名字由“熊本”( Kumamoto )和熊本方言“人”( mon )的发音组合而成,是“熊本人”。
“考虑到扩大在日本不知名的县,仅凭标志是达不到目的的”,追加了视觉印象吸引人们的设计,但没想到熊本熊一下子点燃了。 从2011年诞生到现在,他的商业价值累计达到了6614亿日元。
“熊本熊之父”这个称号来到了,水野学说“我应该是“熊本熊之母”,不是父亲。
“先有我,第一次有他”
对于“熊本熊之父”这个称呼,水野学表示“确实有困难,在商务上会让我想起来。 有好也有坏,但好是熊本熊很受欢迎的IP。 不好的是我不是吉祥物设计师,更是品牌设计师,但是我会进入这个错误的地区。 有人说他长得像熊本熊,但想改正的是,他长得像我,先有我,是他第一次。”
展览会场的设计作品。
当被问及熊本熊之后是否有伴侣和家人的问题时,设计者回答说,因为熊本熊的IP着作权全部被给予熊本县,所以将来的发展根据熊本县的计划,水野学说“最近熊本熊有变化,值得期待”。
成长经验达到设计理念
水野学小时候家里很穷,母亲家里有13个兄弟姐妹,父亲家也有9个兄弟姐妹,水野学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贷款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 在没有人脉和金钱的情况下,他知道只有为别人服务,才能做更多的工作。
什么是设计,他的想法是在大学里形成的。 他的大学老师曾发表过“对你来说设计是什么”的论文,水野学习了周围很多人,认为设计是装饰还是创作的灵感,但水野学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他的论文主题是“设计是使事物变得更好” 后来,他的公司名叫古德设计公司。 成长的经验使他成为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设计师。
展览会上展出了该公司成立20年来的作品。
从电车到城市,更大的理想
在这次的展示中,水野学最希望的是为日本铁路公司设计的电车。 水野学认为,电车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即使没有设计也没关系,但是“如果我们在那里追加设计要素,就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不仅是电车,水野学也有很大的野心,他对城市的设计感兴趣。 他构想的智慧城市分为住宅、事务、政府机关的区域,用大交通连接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用小交通连接生活相关的东西。 日本把设计分为装饰设计和功能设计,实现大城市功能后,人们可以通过装饰设计使城市更加人性化和合理性。
水野学的电车设计。
“日本设计”也很薄弱
在许多中国人的印象中,日本的设计是无印良品和优衣库风格,非常简单,如原木色的房间。 但是,水野学认为日本的设计有多样性。 日本的设计极其简单,原木的颜色,是因为“日本也受到禅学的影响”。
“日本是个对很多东西都很细腻的民族,对作品完成度的要求很高”,因此“日本的设计师在设计极其简单的时候,表面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花了很多时间完成度很高。 据水野学介绍,1970年代日本产业进入世界时,“欧洲的品牌中,不是用技术来和日本竞争,而是用品牌来竞争”,当时日本在钟表和照相机等领域发展起来,但是忽视了品牌的构筑。 “现在的中国就像70年代的日本一样,虽然有创新的技术和产品,但品牌建设还是不够的”,但是“未来的中国也进入了非常重视品牌建设的时代。
展示现场图。
在AI时代有不可替代的设计
关于AI时代的技术对设计的影响,水野学认可一部分工作被替代。 设计有两个步骤,一个是简单的工作,另一个是创作。 将来“我认为作业的部分可能会完全被替代”。 他以照相机为例,说:“以前有过聚焦的工作,现在有了自动照相机,因为自动聚焦,这个工作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聚焦在哪里,聚焦,这个工作还是需要人来做的。” “设计在未来会有一部分发生变化,但是也有将焦点放在哪里的无可替代的工作。”
新京报记者:吴龙珍
编辑:吴龙珍
校对: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