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召开的国务院会议上,税务清算再次出现,许多不懂税法的纳税人吃力,税务清算到底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据说为了清算税金一定要做。 否则,就有逃税的风险
也有人说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无关,需要清算税金
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不论是做还是不做都让很多纳税人为难。
根据11月20日召开的会议,小老师在这里提取了4个要点进行了解析
第一点:
要合理有序地建立个人所得税年度清算制度,更加切实可持续地完善特别追加扣除政策,实现税制的可持续发展。
对少爷的剖析:
个人所得税年度清算制度一旦公布,政策公布,专业财税有关人员会告诉你如何操作特别追加扣除政策补充吗? 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好的声音。
第二点:
减轻纳税人,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负担,暂定2年内综合收入的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或者年度纳税额低的纳税人免除清算义务。
对少爷的剖析:
出了12万元的话,不是每个人都觉得有点像吗? 但是,与以前的“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必须在每年3月31日之前申报上一年度的所得税”情况不同,年度的增税额低:之后,政策要明确“金额低”的基准。
第三点:
加强相关政策解读,简化操作流程,优化税务服务,方便纳税人依法纳税。
对少爷的剖析:
第四点:
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底,纳税年度内船只航行183天以上的远洋船员的工资收入以50%计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收入。
对少爷的剖析:
超过183天:字义上的含义不包括183天,根据“优惠政策”的想法,应该是纳税年度内“累计”的概念,而不是“连续”的概念。 工资收入减少50%不是税额,例如,某“航船超过183天的远洋船员”2019年12月的工资20000元,工资收入减少50%的是工资收入10000元计算税额。
关于征管问题:
①2019年11月,也就是2019年1-10月某“航船超过183天的远洋船员”的工资应按全额收入缴纳所得税,2019年开始申报11-12月的工资所得税,或者2020年3-6月报税
②2020-2023年度,因为不知道年初是否“乘船航行183天以上”,所以年初如何申报税金,工资收入减少到50%等后续征收政策明确了。
那么,19年度的清算马上就来。 更多的人可以不清算吗? 少爷为了大家互相理解了。
究竟是谁必须结算呢?
(一)获得综合收入;
①从两处以上获得综合收入,综合收入的年收入减去特别扣除额超过6万元,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a .只需以一个单位获得工资工资收入,无论收取多少工资,预扣结果都与批量清算结果相同,不需要批量清算,除特殊扣除项目外扣除不完整,扣除错误的情况下
b .若两个以上部门取得工资工资收入,总收入扣除个人社会保障公积金不超过6万元,则表示各部门未预扣税款,即使征收也无需征收税款,无需征收清算,除特殊扣除项外扣除项不完整,扣除项可能错误
②获得劳务报酬收入、稿酬收入、专利权使用费收入中的一个或多个收入,综合收入年收入减去特殊扣除额超过6万元
③申请退税
从这里可以看出,没有必要在两年内报销综合收入的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
④纳税年度内的前纳税额低于课税额,但新政策说年度的补税额低,免除了结算义务,因此安静的“金额低”标准
(二)取得经营收入;
②个人依法从事学校、医疗、咨询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所得
③个人向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及分包、租赁所得
④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得到的收入
(三)取得应税收入,扣除义务人不扣税的;
①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收入时,按照“取得综合收入”的情况处理
②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工资收入、劳务报酬收入、稿件报酬收入、版税收入的;
③纳税人获得利息、股息、股息收入、财产租赁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和偶然收入的;
(四)居民个人取得国外收入的;
(五)因移居海外取消中国户籍注册的;
公司是一起申报还是自己申报报销?
个人取得的综合收入结算缴纳应以纳税人个人为申报主体,《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9条规定:“纳税人可委托扣除义务人员或其他部门和个人结算缴纳”。 但是,无论是个人进行结算,还是委托其他部门、个人、扣除部门进行结算,纳税人个人都必须签名确认,明确法律责任。 汇款清算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综合所得税年度的清算如何操作?
(1)计算
综合收入年度个人所得税= (综合收入-特别扣除-6万元-特别追加扣除-法律规定的其他扣除) *税率-年度速算扣除数
综合收入=工资和工资收入(劳动报酬收入忠诚度) *80%原稿报酬收入*80%*70%
当年补缴或退还额=年度应缴纳所得税-年度综合收入已申报前缴税
注释:
扣除费用:不论纳税年度内个人实际工作是否为12个月,基本扣除费用均须以6万元扣除。 纳税人按年度计算综合收入时,无论纳税人是否取得工资收入,都必须维持基本生活费用,因为某个月没有取得工资收入,所以不得中断减免基本减免费用。
特别扣除:个人支付的三保一金(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储备金)。
特别追加扣除:儿童教育、继续教育、大医疗、住房贷款利率、住房租金、看护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