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一_ 建设城市生态文明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城市绿地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

生态文明建设的一

城市园林绿化关系到各个居民,渗透到各个行业,复盖着整个社会。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能净化空气的有害气体,吸附尘埃,调节能减轻污染的空气温度、湿度,能改善气候,减弱噪音、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 城市绿化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体系健康活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城市绿化事业的地位和社会需求不断提高。 城市绿地不仅仅是为了游憩,还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 因此,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方法,提高城市绿地建设效果,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的必然选择,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植被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

为了研究城市绿地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上海交大船舶海洋和建筑工程学院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彭仲仁教授小组研究了城市植被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特别是道路植被对减缓交通尾气排放的影响。

为了研究植被障碍对近路居民区亚微米级粒状物PM1的影响,彭仲仁教授小组选择剑川路作为实验场所。 剑川路是繁忙的交通走廊,连接吴泾工业区和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交通量很大。 在剑川路南侧,选择两座无植被屏障和植被屏障的建筑作为实验地点,研究植被屏障对近距离居民区PM1.0排放量分布模式的影响。 为探讨其影响,本研究进行了现场测量和数值模拟。 选择亚微米粒子状物质( PM1)作为交通排放的代表,用于现场观察和数值模拟。 测量的PM1数据用于数值模型的验证和校准。 现场测量主要集中在比较有无植被障碍的近路居民区的PM1浓度分布上。 数值模拟主要着眼于分析pm-1的分布机理,研究孔隙率和植被屏障高度对pm-1分布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植被屏障对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排放扩散具有积极影响。 在单侧建筑物的道路上,植被屏障的最佳空隙率为0.9,最佳高度为6 m。 长宽比为0.57的街道峡谷中,植被屏障的最佳空隙率为0.9,最佳高度为8 m。

生态文明建设的一

国外优秀经验的做法

在城市绿地规划过程中,国外在建设城市森林绿色空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学习和借鉴。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也通过landcapingforurbanspacesandhigh-rises ( lush ) 2.0项目,提倡在城市环境中进一步增加绿化面积和密度。 增加绿地面积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公园、垂直立面和屋顶绿化面积。 在新加坡高密度城市环境下,政府强烈鼓励在建筑立面和屋顶设置绿化,新加坡国家公园局颁布的建筑绿化奖励计划为建设建筑和屋顶绿化提供最多50%的费用补贴。

横滨市通过征收“绿税方式”,弥补绿化建设资金缺陷的名古屋从2008年开始实施“绿化地区制度”,将绿地建设义务化,从法律法规水平保障基础绿化的实施。 东京市于2007年提出了“绿色东京10年计划”,以市民和企业为主人公展开“绿色行动”,通过增加行道树等方法扩大绿色网络,以校园绿化为中心建设绿色据点,尽可能扩大绿地,保护现有绿地这4个方针。

生态文明建设的一

中国城市绿地规划与管理建议

改善城市公园绿地倾斜比例,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把城市绿地建设放在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重视市区、街区绿地建设,在市区范围内扩建公园、广场绿地,增加城市公园、垂直立面、屋顶绿化等城市绿地面积,丰富城市绿化水平。

重视社区绿化建设,特别是老社区的生态化更新。 加强社区对生态空间的重视,考虑社区内不同人群的需求。 可以考虑建立一些社区公园——街道绿带——居住区绿地的空间布局结构模型。

合理的街道植被分布。 应重视园区与公路之间的植被栽培情况。 在道路两侧有高层建筑物的街道峡谷地区,不建议种高树,建议种高1米以下的灌木。 在两侧宽阔地区的街道和一侧有高层建筑物的街道上,建议种植6米以上的树木,树冠直径在2米以上,植被厚度在4米以上,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在这些树前种植灌木,保证这些灌木的高度比树冠层的底高。 高架道路附近种植的植被建议10米以上。

结语: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生态布局,建立社区公园——城市绿带——居住区绿地空间布局模式,提高绿化复盖率,政府应加强城市植被栽培,优化植被结构。 政府应注重提高植被物种多样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质量,提供城市防灾能力,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作者:彭仲仁刘26133; 金梦怜编辑:王翔责任编辑:按钮怼

*文汇垄断原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