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垃圾分类产业变热了。
垃圾分类已在我国推进了过去20年,上海实行了“历史上最严格的垃圾分类”这一新规则,标志着我国垃圾分类正式进入微细化管理时代。 截止到2020年底,包括北京在内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上要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这意味着垃圾分类立即在全国全面展开。
在垃圾分类的新风的背后,开辟了新产业的青海,预计垃圾分类有望打开一兆级的新市场。 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成为风口? 行业的生产能力能满足需求吗? 谁将是产业链中最大的受益者?
新京报记者就垃圾分类政策带来的产业影响和行业现状,采访了行业专家张晓文和天能循环集团社长辅佐赵创业。 其中,天能循环集团属于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顶尖企业天能集团,天能循环集团位于浙江长兴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占地面积1000亩,每年可处理废铅蓄电池30万吨,是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基地。
谁会迎来黄金期?
环卫设备企业直接获利
新京报:垃圾分类政策推进后,该产业链中哪家企业获利最大?
张晓文:单纯对垃圾进行分类,其实在环卫产业全体中约占5%-10%。 环卫产业的龙头,清运、处置、焚烧、填埋等接连不断。
目前,环卫产业必将获利,最直接的是环卫设备企业,从当前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数据、股价可以看出。 政策执行以来,许多防护相关产品没有需求。
新京报:一些相关行业的公司已经成立,包括对科技领域进行分类的公司。 你觉得怎么样?
张晓文:现在我们看到了出现在这个行业的新企业,其实以有价值的物资回收为主。 这是相对狭义的一环,相关有价值的垃圾在产生的垃圾总量中可能不到10%。 而且,这些公司的模式本质上没有改变原来的回收形态。 也许只是省略了废品收购站和拾得者的环节,直接沉入现场回收。 我不排除社会意义,但看不到经济价值。 虽然这个市场可能会产生一些周边服务,但是很难形成独立产业。
环卫行业更大的一环,还是垃圾总量的90%到95%的无回收价值的生活垃圾,其清洁、收集、运输、处置更值得关注。
新京报:如你先前介绍的,国内环卫产业市场化程度不足30%,业界前三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5%。 那个原因是什么? 将来会出现顶尖企业吗?
张晓文:市场化程度不高,主要在政策的初步阶段,未来可能达到80%。 现在主要业界环卫的a股公司还没有上市,我想将来一定会有上市公司诞生。 我估计会有十多家公司。
“钱”的景色是多少?
废电池回收市场规模超过一百亿
新京报:以废电池处理回收为例,目前垃圾回收处理行业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
赵创业:在废铅酸蓄电池领域,每年利润率一般在5%到10%之间,投资回报率在3年左右,较好。 天能原是当年投资当年的回本,近两年来铅再生设备投资较大,延长了投资回报率的周期。
新京报:国内旧电池回收和处理市场规模是多少?
赵创业:国家工信部和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总铅产量为471万吨,到2018年铅产量维持在511万吨,其中2018年铅再生产量达到225万吨,占铅产量的44%,我国铅消费的增加主要回收废铅酸蓄电池
以废铅蓄电池为例,2018年我国产生了约500万吨的废铅蓄电池,当时的电池价格为每吨1万元左右,意味着这个市场的规模约为500亿元。 现在,关于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的是领先的生产企业,有天能、南都、超威等。
新京报:铅回收是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的要点吗?
赵创业:废电池90%的价值是铅,铅回收的主要原料来自废电池。 再生铅的污染只有原生铅的40%左右。 再生铅原料易得,目前国内再生铅工艺回收率已达98%。
新京报:关于国内旧电池回收市场,现在的经营状况如何?
赵创业:旧电池的回收过程其实是综合利用生产的过程。 目前国内旧电池回收利润较少,主要受非法回收商低价竞争的影响。 非法回收业者运行成本非常低,可以用两三个人和一辆车回收,但正规回收业者需要将运输、仓库、环保处理程序全部标准化,例如必须使用危险品运输车,成本高。
但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具有比较合理的利润空间。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境保护管理力度的加大,对非法商人和地下不法冶炼厂的打击,非法回收的情况也在减少。 随着正规大型蓄电池企业回收系统的建设发货,销售回收逐渐一体化,非法回收业者的生存空间将受到压迫。
天能长兴循环经济产业园2014年实现赤字转换,2017年已实现1.5亿元,2018年实现1.35亿元利润。
生产能力不足吗?
湿垃圾各环节生产能力不足
新京报:现在垃圾分类回收行业的生产能力有差距吗?
张晓文:我觉得有些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像铅蓄电池一样的特殊生产能力是必要的。 一些垃圾的回收不需要专业的生产能力,例如废纸的再生处理,不需要建设专业的工厂,实际上与现有的造纸产业相结合。 特别是物资的再利用,因为这个产业一直存在着,所以我认为生产能力可能不怎么不足。
但是,像现在强调的湿垃圾一样,以已经开始对干湿垃圾进行分类的上海为例,我看到的报道约有56000吨的处理量,直观上的差距很大。 我认为湿垃圾不仅是垃圾处理,运输、筛选各环节的生产能力也有差距。
新京报:据说垃圾强制分类政策正在逐步推进,现在垃圾回收处理的能力还远不及,从企业的角度有什么体会呢?
赵创业: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各类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强制分类的方向确实正确,非常紧迫。 资源回收产业现在正经历着爆炸性的快速成长,规模和产业装备都急速跟进。 目前国内塑料、有色金属、黑色钢铁、废纸、废家电、垃圾分类发电等产业已经成熟,产业规模大,近年来呈现出特别快速的增长趋势。 在我的理解中不存在跟不上生产能力的问题。
2018年,国内产生的废铅蓄电池达到500万吨以上,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800万吨。 目前国内正规回收企业数量在300家左右,回收能力不完全统计约1200万吨。 其中具备资质的处置企业约80家,处置能力据我统计在1300万吨左右。
目前具备的回收处理能力足以满足国内需求,正规企业的回收处理能力“吃不完”的原因是违法回收业者和不法炼厂的低价竞争的影响,但该国也继续受到重点打击,保持行业健康成长。
成了风口?
传统产业难以爆炸性增长
新京报:垃圾分类回收还是有风口?
张晓文:我的看法还很保守。 首先,垃圾分类回收作为市政公用事业的业务形态,与互联网的爆炸性成长本质上有所区别,风再大也吹不起来。 其次,垃圾分类回收和环境卫生产业本身就是传统产业,在我们谈论风口时,可能意味着一些政策和技术的注入使产业爆发性增长,进一步引起关注,推进连锁反应,但是我认为这些因素对环境卫生产业并不具备。
该垃圾分类回收政策主要以生活垃圾干湿分离提高后续处理效率为目的,资本市场合理。
新京报:垃圾分类回收需要政府补助金吗?
张晓文:垃圾回收处理的流程总体上是消耗社会资源的,包括政府补助金在内,我认为有必要投入社会全体。 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的价值不足以在产业链上消费。 垃圾分类回收最终是公共事业服务,像污水处理厂一样,将来可以形成稳定的利益,但很难说产业链本身产生了经济价值。
关于市场化,未来垃圾分类回收和环境卫生产业市场的部分环节可能有行政资质准入的门槛,是一般门槛,部分业务可能形成专利经营权模式。 例如,经营某地区的环境卫生服务运营,进行市场化投标,提供服务最好,经营效率最高,价格最有利的企业,在给予专利经营权的同时给予政府补贴和费用特权。
新京报:如何看待垃圾分类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张晓文:上海已经实行垃圾分类,我感动的是老百姓支持。 我在上海的同学,知道我是环境工程专家,有一段时间每天都问我如何分类。 只要社会认可垃圾分类的价值就可以。 行政手段在早期或启动期有效,但从长期来看,依然要依靠个体的长期坚持。
新京报记者朱296605怡梁缘编辑校对王入雨校对雪京宁
记者联系方式: Zuoyuyi@xjb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