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位于黄浦江最北端的郊外隧道开通了。 这意味着申城最长的环状道路——郊外环境从“c”字状变成了“o”字状。 据记者统计,现在黄浦江30公里以上的岸线,建有隧道,建有隧道的共计19条,平均每2公里的岸线有越江隧道。 这不仅使市民过河很快,而且使黄浦江两岸经济发展活跃起来。
照片右侧是郊区环隧道宝山段的出入口,郊区环隧道连续横跨长江和黄浦江
郊区的环状线是“环”
记者今天很早就到现场来体验,郊外的隧道上有数十名工作人员为开通做最后的准备。 隧道分为左右两条线,各条线均按单向行驶,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 记者以30~5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从宝山到浦东只有8分钟。
浦东入口的郊区隧道,工作人员正在做最后的准备
郊区隧道的未来主要服务于大型货车的通行,目前没有建设两条接线道路,只允许乘用车通行。 两端布线道路完成后,郊区环线可有效缓解外隧道堵塞。 外环隧道连接宝山和浦东,因为宝山有重要的钢铁生产和港口集装箱物流基地,对岸有浦东外高桥港区、大量仓库物流企业,长期以来车流量不断减少。 外环隧道内集装箱卡车通行最多,拥堵状况严重,已成为区域交通的瓶颈。 目前外环隧道日交通量每天从7万辆到8万辆,通行能力饱和,其中含卡大型货车占80%左右,加速了路面损伤。
以前,郊外的环状线不是“环”,但缺少的部分是郊外的环状隧道。 这是上海市范围内唯一一条尚未完全建成的国家高速公路。 郊区的隧道连接宝山和浦东。 加上位于两区的接线道路,全长30公里。 一切完成后,将郊区环形线由“c”字改为“o”字,形成全长约200公里的完整环形道路,成为上海最长的环形道路。
记者从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获悉,郊区环状线对区域交通和全市网络结构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服务上海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的客运联络通道,增加外高桥港区的疏港通道,开通临港、洋山港地区通往江苏方向的卡车通行道路,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道路集疏运和浦东国际机场集疏运系统。 另一方面,建议进一步完善“上海市中坚道路网深化计划”,形成“一环、十二射”和“一纵、一横、多联”的布局。
发展“空白”逼迫创新
目前,通过黄浦江的盾构隧道中,郊区隧道直径最大,距离最长。 上海城投公路第三事业部副总工程师侯剑锋,负责挖掘任务的两台“长江号”盾构直径达到15.43米,首次登上2004年开工的长江隧道,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盾构隧道。
长江隧道9公里左右,位于水域复杂,建设困难。 据上海隧道郊区隧道项目部副社长宋兴宝介绍,郊区隧道长5.2公里,与之相比距离较短,但建设的困难并不逊色。 由于沿路构筑物种类繁多,郊区隧道面临诸多难点。
“长江号”盾构机
两次下穿吴淞导堤是一大挑战。 吴淞导堤的功能是阻止长江落潮水流输送泥沙,使吴淞口航道正常使用,使用年限已超过百年。 盾构通过时沉降幅度过大会影响航运功能。 据测量,炮台湾湿地公园地下有不同厚度的炉渣,平均厚度可达9米。 护罩顶部离炉渣最近只有5.4米,通过时稍微不小心的话,炉渣就会发生护罩故障。 另外,隧道要近距离横穿国际邮船码头的引桥、老长航码头和宝杨码头、排水道、建筑物等。
工程建设5年来,项目技术队伍不断烦恼,开发出至少6项创新技术。 与长江隧道的建设时期不同,现在的“长江号”已经搭载了智能大脑,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控制地表沉降精度更快。 经过24小时的无中断监测和质量控制,郊区隧道沉降值保持在2厘米以内,各类“水平”突破成功。
过去的工程很少考虑“建筑垃圾”归宿的问题,技术队伍也根据目的进行了方案研究。 最终资源再利用190万平方米的原土、600万平方米的泥土。 砂土从运输码头运到横沙岛,用于园围工程。
这些压倒性的创新技术是因为城市交通建设成为发展的“空白”。 宋兴宝表示,隧道盾构主要原因是选择直接穿越建筑物,而不是绕道,为上海通铁路保留空间。 另一方面,为了工程经济性。 如果隧道深筑以避开构筑物,车辆必须进出隧道布线,深筑,建设成本大幅度上升。
1971年,黄浦江第一条隧道——浦路隧道开通。 从浦路隧道向南北两端扩建,黄浦江近50年来陆续建设了18条隧道。 这些隧道分布在黄浦江30公里以上的岸线上,平均每2公里的岸线有越江隧道。 不仅使市民快速渡河方便多了,黄浦江两岸的经济发展也变得活跃起来。
声明:转载这篇文章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 如果源代码错误或者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把作者的所有权证明书联系本网。 我们马上订正并删除。 谢谢你。
资料来源:查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