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准时,让机场畅通的“神器”了解一下吧?
60家运输航空公司
235个发布证运输机场
230个国内,165个国际定期航班通航城市
整个行业的运输飞机期末册子架数3639架
第4945条定期航线
5800个停机时间……
这是从《2018年民航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摘录的数据,显示了到2018年底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概况。 70年前,中国民航事业刚刚开始的时候,30架以上的小型飞机都是“家底”。
从30架以上的小型飞机到3639架飞机,经过几代民航人员的奋斗,中国民航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实现了从“跑步者”向“并行者”的转变。 这是每个民航人员的骄傲,为中国民航事业设立了新的起点、新的目标——不仅成为民航大国,成为民航强国的世界民航领域的“并行者”,也成为世界民航领域的“领跑者”。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了“创办民航”
从行业总体角度来看,推进民航行业智能升级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也是民航局应承担的重要作用。
航班准时,机场通畅,其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云计算、AI、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民航各部门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旅游需求。 它在民航系统中积累了大量数据,为民航行业智能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早在1985年就开展了信息化的航空公司已经开始了计算机预约业务,但是吞吐量在1000万以下的小机场很多,至今还没有确立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多家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局的智能化进程相距甚远。 民航局为进一步加强各运行机构之间的系统性、协同性,建立了运行监控中心。
运行监测中心作为“大脑”和“中枢”,协调处理行业运行实时监测、民航运行冲突和矛盾,指挥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理,保障重要航运任务,负责预航计划审核、运行数据管理、航班正常统计工作等。
例如,民航局在今年7月的定期发表会上,通知夏季台风将登陆7~8个。 有关机构应该“早计划”“早计划”。 当最强台风“利奇马”来临时,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于8月8日紧急发出通知,专门配置防汛台风对策。 要实行这些措施,运行监控中心必须实时监控气象状况。
丰满的马眼
为促进全行业信息互联,作为生产资料的大数据发挥最大价值,民航运行监控中心建立了以数据支持运行业务为核心的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为运行决策、行业监督、社会服务提供国家级
华为联合项目行业内的专业承包商共同构建了混合云和大数据平台。 华提供的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满足云化要求的灵活性和安全合规性的核心诉求,与承包商构建的数据服务和智能应用共同构建了民航运营大数据中心云能力中心。
大数据中心私人云系统承担着行业运行数据共享、全国运行状况监测和航班异常事件报警、航班计划动态调整三大应用。 通过与50多家航空公司、机场实时共享运行数据,利用较大的数据计算能力和可视化引擎,监控中心提高了航空公司和机场运行状况的掌握能力,扩大了全国民航运行状况监控范围,监控内容更加全面。
各航空公司和机场不仅是数据的提供者,也是数据共享的受益者。 通过“民航运行数据中心”感知全国运行情况,提高航班组织和保障精细化、正确化、预调整能力。 随着数据信息共享范围的扩大和行业运行协同能力的增强,所有旅客最担心的航班大面积延误越来越少。
民航局运行监测中心大屏幕
公共云系统引进监控门户、综合性信息移动终端等应用,为中小航空公司、机场和公众提供业务申请、信息查询和数据服务。
例如,受高成本投入束缚,年吞吐量在1000万以下的中小机场信息化程度低,中空管道、航空公司、地勤等多项动作不能及时整合,地勤不知道飞机早点着陆,只有着陆才通知乘客提前搭乘,乘客的飞行体验可能很差 向中小机场提供运行数据的动态信息查询,有效提高中小机场的服务水平,促进机场之间的均衡发展。
高级升级,数据先行
今年9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上市,民航运行大数据中心系统第一期工程也投入试运行。 通过集成监控中心现有的4套独立运行监控系统,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新型运行监控系统将在线应用,值班人员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大兴机场各班机组、旅客、货物、机位、地面保障滑行、飞行、航班正常、流动控制等信息,实时了解航班运行保障异常情况
民航局运行监测中心大屏幕
作为战略产业,民航在国家开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道路中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 2019年5月,华为与民航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智能民航顶层设计、智能民航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 民航运行大数据中心工程的建立,即双方战略协议的落地和深化。
民航大型数据中心负责人表示,第一期工程的重点是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使大家能够获取数据,看到数据。 下一步是将典型场景应用于大型数据,进行分析和发掘,以增加数据的价值。
民航局作为行业智能的先驱,相信数据真正“活着”才能加强民航局、机场、航空公司之间的行业合作,提高民航业的总体效率,造福每个旅客,加快中国从民航大国走向民航强国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