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9月16日决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全面下调0.5个百分点(不包括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 此外,为了提高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只在省级行政区域内运营的城市商将存款准备率降低1个百分点,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每次降低0.5个百分点。
国家通常明确提出中央银行按“及时”“一般方向”降低存款准备率,是9月4日国家实行“实际降低利率措施,适时运用一般方向和降低方向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用于一般金融”之后,市场再次形成中央银行方向的基本共识,降低方向和 事实上,中央银行在此次下降标准中采用的“普通下降方向”模式,只是下降时间在国家通常举行的两天后,“即时”下降标准有利于商业银行早日享受减少标准红利。 就降参时刻而言,9月16日是下次的缴纳时刻,为了在9月的LPR报价前夜短期看到LPR明显急剧下降,公布时刻只有本周末是最合适的。
应该理解降水标准并非溢水,而是底层性、适应性下降,核心目标是“①辅助地方特别债务发行,②降低金融机构债务成本导致LPR下行,③稳定国情前夕市场情绪”,中央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本轮降水标准共计释放9000亿元资金 我们认为应该解释为适应性下降。 这与当前经济下滑压力增大有关,为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适当的货币政策环境。
(一)辅助地方专项债务发行,降低债务成本,对冲银行体系资金不足
当前,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中美经贸反复摩擦的背景下,市场信心普遍不足,私营部门投资热情低迷,经济内增长动力不足,建设基础实体经济的必要性提高。 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要求“金融部门继续支持地方政府发放特别债务”,9月4日国家经常表示“着眼于短期板、民生、增加能力,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今年限度内的地方政府特别债券到9月底全部发放完毕,到10月底全部投资
今年头8个月,地方债券只发行1.9兆元,预计9月份可发行今年的2.15兆元总额。 从特殊债务的发行情况来看,由于信用需求总体弱,特殊债务的发行对市场融资和利率没有形成明显的压迫。 第四季度提前发行了2020年的特殊债务,但第四季度不是信用投入的主要时间窗口,随着特殊债务的供给增加,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成本有可能上升,第二,随着地方政府的特殊债务的发行,银行的补助资金必须投入到政府和准政府的领域。 更有收紧银行系统补贴的作用,后期各项逐渐落地后,通过企业和居民的支付链形成银行普通存款,但存款规模的增加会加强银行的支付压力。 第三,银行系统本身存款贷款增长率差,存款贷款比有增大内在运行压力的基础。 因此,有必要通过降级方式,辅助地方特殊债务的发行,缓和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压力。
(二) LPR改革需要辅助实施,通过控制银行负债成本将价格信号从负债侧传递给资产侧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本轮LPR形成机制的改革主要是为了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通过健全“MLF-LPR-贷款实际利率”传导链,沟通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中央银行通过降低MLF利率,降低LPR和贷款实际利率,达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目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的价格与中央银行政策的原本目的有一定的背离。 其一,尽管中央银行明确要求LPR以MLF利率的积分方式形成,但LPR和MLF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MLF利率的下调与LPR方面成比例难以传播。 其二,中央银行对此次LPR改革没有改变银行面临的资金成本高、风险成本高等制约。 未来中央银行降低MLF利率可能起到引导LPR报价下调的作用,但当前经济下行周期、市场风险偏好普遍较低、负债成本改善有限时,银行仍然是非优质企业,尤其是不良率普遍较高的微型、制造业信用主体风险溢价较高, 贷款价格下行空间受到强烈制约,希望通过LPR改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不现实的。
目前,制约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在于银行负债侧成本过高。 这是由于以下原因
一是银行系统的核心存款变得无能为力。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存款增长推进模式的转变和资产投入速度的放慢,存款衍生率显着下降。 截至7月底,活期存款增长率从2016年高峰期的近25%下降到不足5%。 随着经济主体资产管理意识的增强,对公共信用投入的存款衍生能力减弱,企业除了保持必要的经营性资金外,资产管理、结构性存款等高收益产品的资金转移力显着增大,商业银行结算性资金的增加变得无力。
二是具有“假结构”特征的结构性存款利率下降率不明显,一些机构的不合理竞争扰乱了存款市场。 在核心存款增加无力的情况下,银行稳定存款的增加压力更大。 另一方面,结构性存款等积极的债务比率逐渐上升,银行的债务成本变高。 截至6月底,结构性存款利率保持在近3.8%左右的水平,比年初下降16bp,平均长期为3~4个月。 同期资金利率Shibor3M和NCD3M分别为2.71%和3.17%,比年初减少约50-70bp。 因此,资金利率在绝对水平和下调幅度上都优于结构性存款。 另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存款不合理的竞争现象,如具有存款利率依赖特征的智能存款等规模迅速增加,市场存款的定价也形成了一定的混乱。 受此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投入更喜欢高收益贷款,年初以来,以信用卡、消费金融和汽车金融为载体的情景化消费贷款投入保持良好增长,电气银行、网络贷款等高收益率贷款配置稳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公信贷款投入形成了“挤压效应”
三是BSB事件后流动性分层导致中小银行融资成本偏高。 BSB事件后,中央银行通过大型证券公司实现了向中小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定向货币投入,但大型银行的风险比以前大幅度降低,向中小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资金融资规模显着降低,风险溢价水平进一步上升,中小银行存款的发行变得困难,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 作为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主力军,中小银行负债成本高的企业并不意图增加普适金融领域的信用投入。 在这种形势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需要从“补水”到“引流”模式,在合理保持市场流动性富裕的同时,还需要在结构控制上下更多功夫。
因此,LPR改革效果的表现不仅从政策利率方面引导出来,从银行的实际经营开始,通过控制银行系统的负债成本,从负债方面向资产方面传达价格信号,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对于城商行的中小银行来说,作为支撑中小企业的主力军,缓和负债流动性的压力是不可或缺的。 本次中央银行对所有金融机构下降0.5个百分点,同时对只在省级行政区域内运营的城市商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率1个百分点,是“三级两优”准备率框架的进一步优化,之后对中小银行实行低标准率的相关政策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这次下调的影响:利润、价格、流动性和资本负配置战略是银行有利的新闻,最近政治局会议、国常、金融委员会、中央银行这次下调的方式,以未来宏观调控的政策方向实行“六稳定”为首要目标,银行经营的货币金融环境更加友好 预计这次降标对银行系统有以下影响
一是短期内银行年收入增速推进作用有限,但LPR改革可以压迫银行差距。 从改善银行利益来看,此次下调共释放资金9000亿元,中央银行表示,下调预计将使银行资金成本每年下调约150亿元。 事实上,上市银行半年报发表的信息显示,仅凭这次下调的政策效应,在大收入基数下,推动2019年银行收入增长的作用相对有限。 但是,我们还需要看到,中央银行政策的红利仍然使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的富馀,资金利率继续低下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LPR改革对银行差距的负面冲击。
二是银行可能及时降低结构性存款FTP加强负债成本控制。 从上半年上市银行的经营状况来看,商业银行的应付债务成本率呈现普遍不同程度的上升,其原因主要是研究与债务结构的恶化密切相关,在行业目标下,银行分行月末、季末、半年末流动存款的状况依然存在,存款月平均增长状况的改善程度比时间点数据弱,部分 在银行体系的内部管理中,平衡计分卡评估机制对存款高质量发展的评估权重依然不大,结构性存款和大量存款等负债逐渐增加,银行负债成本也在提高。 这次下跌后,市场流动性有望维持缓慢的状态,银行间市场价格信号逐渐传导到存款方,结构性存款和大量存款等高成本负债缓慢下降,银行和及时降低结构性存款FTP,加强负债成本的管理。
三是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得到整体控制,流动性管理成本进一步下降。 一般来说,下半年银行存款增长放缓,三季度末和年底流动性管制压力较上半年有所增加。 特别是今年,随着地方专项债务发行的加快,监管要求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对制造业、微型企业的融资投入,设立部门银行资产管理子公司,对银行流动性运营产生一定冲击。 LCR作为短期期限结构指标,压力较小,但NSFR指标多数银行缺乏安全边界。 这次下调虽然释放的资金量对NSFR的直接改善效果不大,但市场流动性的合理馀地增加了图书资金的可获取性,存款、金融债务、二级资本债务等中长期流动性补充工具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有助于降低流动性管理成本。
四是妥善调整资产负债安置战略。 随着下一阶段国内货币金融环境变得更加友好,银行资产负债配置战略也应相应调整。 公共项目储备不足需要根据国家政策方向和稳定的收益能力进行平衡:在制造业领域,要按照“强调重点,有保留压力”的原则执行,重点加大高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信用配置。 合理慎重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长,确保年内房地产开发贷款、住房贷款等份额满足MPA的评价要求。 同时,适度加大零售贷款投入,重点布局是具有场面化特征的消费贷款、信用卡等高收益领域的信用投入。 另一方面,现在的结构性存款利率约为3.8%,平均长期为3~6个月,价格明显高于同期存款利率。 对国股银行来说,经过前期调整,同行的负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 其后,在优化负债结构过程中,除了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核心存款增加外,还采用更细化的负债管理战略,退出部分高成本存款,加强大宗存款吸收的管制力度,适度增大一年存款发行力,降低应付负债成本率,稳定利率差运行
MLF利率下调窗口也在此次中央银行下调后,我们预计9月下调MLF利率的概率较高。 具体地说
第一,在首次产生新的LPR后,4.25%比原来的LPR降低了6BP,不足以显着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但是,从银行体系的价格管理来说,只是改革LPR价格形成机制,不增加竞争,不改变供求关系,由于存款成本和风险成本的制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很困难。 下一步是通过降低MLF降低LPR加强LPR结合政策利率改革的实践,具有较强的信号意义。
二是当前市场环境提供了降低MLF利率的空间。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中美利益差距扩大,世界主要经济体放宽货币政策,国内货币政策扩大。 内外环境支持和放松货币政策。 在年内,随着ap通信的第二次信息接近,打开MLF追踪能力、自适应性降低的空间。 另外,目前资金市场价格相对缓慢,国有大型AAA一年的NCD发行利率在3.05%左右,与MLF的3.05%相比利润差距较大,进而考虑到质押券的因素,一级交易商持续借用MLF的能力不强,现阶段降低MLF利率也属于“随行市”
最后,我们就此次货币政策的操作总结了以下前提:①随着“全面方向性”下跌的发布和实施,短期市场不需要“大水溢出灌溉”,因此要进行存款MLF的缩减量不断增加、期限不断过期的对冲操作, 有防止短期利率急速下降的可能性②MLF末端利率有“随行市”下降的可能性③通过“降准”和“降报”的共同作用,预计今后2个月LPR的估计明显下降,减少率为10~20BP。 ④今后每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松动操作都是根本性的,货币政策准备金额普遍下降,方向下降,MLF利率下降,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