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7日《中国经营报》主办的“2019卓越竞争力金融峰会”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发表题为“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传统金融机构破局”的演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
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黄益平表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某些国家资本市场可能发展成为政策原因,具有法律、文化、历史、传统、政治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 从长远来看,未来中国金融的主力军仍然是传统金融机构和银行保险机构。
因此,黄益平分析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传统金融机构需要改革、变革以适应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要求。
持续增长的关键是创新
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率在下降。 黄益平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总要素的生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表明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不断下降。 在此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进口产品的生产效率,改善参与生产者的收益和收益。
最近,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小组的共同努力,双方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一致。 黄益平表示,中美贸易达成共识,最大贡献是降低经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对整体经济的损害远远超过关税本身。 但值得注意的是,应对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和做法也是一项长期任务。 过去依靠低成本优势的贸易模式不适应发展趋势,未来必须依靠更多创新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创新。
说到创新就要提到民营企业。 数据显示,国内知识产权的主要贡献者为民营企业,占70%,国有企业约为5%,外资企业约为25%。 下一步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政策、金融重点应倾向于民营企业。 黄益平这样说。
目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大甩卖率明显分化,国有企业上升,而民营企业下降。 很多民营企业感觉到金融体系不提供充分的金融服务。 原因之一是银行传统的风评重视历史财务数据、固定资产抵押、政府担保措施等。 民营企业是“三无”企业,在增信措施方面处于劣势。 这需要金融机构的革新,例如控制革新、利率市场化的革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