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科学城必须建_ 怀柔科学城5个大科学装置全部开工建设

新京报快讯(为记者吴为) 7月29日,在“十三五”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正式开始建设。 该项目的开工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意味着国家配置在怀柔科学城的5个大科学装置都能实现开工。

5个大科学装置分别是综合极端条件的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交叉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目前已全部实现开工。

怀柔科学城必须建

国际子午线总部大楼效果图。 图/怀柔科学城

同时,推进了11个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和第二次交叉研究平台。 怀柔科学城负责人说怀柔科学城高度密集,定位清晰,形成了先进的设施平台群,形成了北京怀柔综合国家科学中心的基本框架。

怀柔科学城配置的5个大科学装置占北京落地19个大科学装置的26%,是北京地区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地区,北京建设世界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持。

子午工程二期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全国16家公司参与建设,工程建设周期为4年。 作为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国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12年完成的子午工程一期实现我国地基空间环境监测的飞跃发展,二期工程在规模和复盖范围内比一期工程大幅扩大,并建设多个先进的大型监测设备,实现勘探能力的飞跃。

子午工程第二期完成后,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包括31个监测站、约300台监测设备,综合运用地磁、收音机、光学、探测火箭等多种监测手段,首次实现对日中空间环境的全包围、立体、多因素的综合调查,大大提高了我国日中关系这一重大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研究能力

目前,落地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中,2017年9月开工的综合极限条件实验装置项目主体结构、二次结构均已完成,土建工程已完成90%的2018年9月开工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主体结构均已完成, 土建工程于完成55%的6月29日建成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交叉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从2021年开始,大科学装置陆续建设,到2025年,5个大科学装置将全部投入实用。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怀柔科学城依靠大科学装置和科技研发平台,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导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研究队伍,召集大学医院、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包括物质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生命科学、 在以智能科学等5个科学方向为焦点实现突破的材料、能源、电子信息、环境、生命与健康、宇宙深入开发利用等交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原创科研成果,提高了我国在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

新京报记者吴为

编辑丁天校对李世辉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