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城市化和城市群问题时,相邻城市和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有合作发展的机会。 这也是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判断。
但是,研究中国城市,不仅要从空间的现状来看,还要从城市间利益结构与管理水平的关系来看,城市间是否存在合作与合作的可能性。
我曾参加过某省的投资大会,在会议上提议加强东西部城市的合作。 我就此提出了什么是城市间合作的问题。 是城市公共资源的交换还是财力的支撑,也就是说合作对现实有什么意义。
我个人认为,市场投资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不是城市,大部分企业的行为不受城市政府的制约。 从这个意义上讲,谈城市合作很可能成为空谈。
中国的城市之间是竞争关系
我在论述同城化问题时,明确表明了城市之间是竞争关系,是在等级管理体制下,资源要素通过行政手段集中到高级城市的过程。
为什么城市之间是竞争关系? 因为这是中国任何城市都有人口规模和地理空间的行政区。 在中国的特定城市地区管理体制下,公共服务的供给按行政地区划分。 这意味着特定的公共服务资源仅为行政区域内的户籍居民提供,而且具有很强的排他性。 这种公共资源供给的排他性不仅存在于城市,也存在于村庄。 高级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行政干预,通过撤除、征聘等行为,在一定的补偿条件下,可以将这一封闭资源转变为向市场开放的空间。
城市的公共资源供给具有排他性。 例如,城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部分开支应由城市政府提供。 包括他们的公共福利在内的未来城市户籍居民的社会保险也必须由城市政府财政承担的城市教育资源,为户籍居民服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供给也由城市财政承担。
城市建设的好坏取决于政府的财力。 政府的财力取决于吸引外资的能力。 决定了哪个城市吸引外资能力强,哪个城市有发展机会和税收能力。 因此,在排他性的公共资源供给条件下,城市政府的利益最终表现在招商能力上。
城市间的合作关系多表现为城市利益面前的竞争关系。 因为市场能够提供的投资总额有限,所以有竞争力的企业资源也有限。 城市可以在当地创造好企业,吸引更好的企业。 资源总量有限,全国县市有2000多个各种工业园区,吸引企业进入。 当然,必须给予各种优惠条件。 这项优惠政策决定了竞争结构下哪个城市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竞争是为吸引企业参与提供充分的优惠条件,企业参与的财政收益可以为城镇户籍居民提供更多福利,改善公共设施的供给条件等。 因此,这种城市间竞争在当前体制条件下成为常态,具有合理的存在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间竞争在中国没有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 竞争条件的差异在于城市的选址条件,如位于沿海地区,包括交通要道,包括港口是否有便利条件;第二,是否位于人口密集地区;这决定了城市是否具有人口红利优势和消费空间优势。 第三,是否具有天生的公共资源供给优势,这取决于公共服务资源的集中度和公共服务资源水平,包括接受教育的人才数量。 四是有没有独特的资源,如大型明显的各种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或者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等。
不平等竞争的弊端
在中国,城市的优势地位具有最重要的特征,是城市的等级。 无论是直辖市还是省城市,地级城市,等级化城市管理体制都在城市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 即使没有上述各个地区的条件,高级城市也可以利用行政权力和等级优势,将地区资源集中到高级城市的主要城市,同时也可以将上级政府按照计划提供的各种有限优质资源关于本级城市。
因此,对城市竞争来说,高水平城市的竞争优势不如低水平城市。 而且,人口从内陆流向沿海等地区条件更好的地区,但从省以下行政区域来看,人口和要素从区内低水平的城镇流向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也是普遍的大趋势。
许多人认为,中国曾经鼓励发展小城镇和小城镇是错误的政策。 其实在现行体制下,特别是在与利益相结合的非常密切的城市发展机制下,管理水平最低的小城镇和小城镇很少得到实际的政策支持。 由于他们自身没有独立的财政体制,很少从上司那里得到土地指标,各种规划和管理权限都在上司的城市政府手中,处于竞争中最不利的地位。
城市竞争规则可以为居住在各类高级城市的决策者制定最有利于高级城市发展的机会和政策。 各种精英阶层居住在高级城市,通过媒体和权威的发言权,影响资源和要素的分配。 因此,除了提供特殊资源外,吸引外资和各种投资的优惠政策中,排名最低的小城市明显处于不利的发展地位。
城市竞争不仅依赖各种优势条件,还依赖城市掌握各种资源的能力。 我们不能不考虑研究中国的企业和城市,城市利用资源优势降低企业成本。 资源优势是指政府调动管辖区内资源的能力。 一个城市政府利用行政区资源的独占性,调动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财力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以吸引外资的优惠条件相反,吸引外资成功的概率远大于其他城市。
从全国各省会城市和大地级城市,甚至直辖市建设各种新区,通过行政计划管辖的县市转变为市区村的意愿来看,通过行政手段确保自己的市区村内有更多的资源,以企业投资换取财政能力的提高,受益者当然是市区村内的户籍居民。
但是,持续投资资源交换的政策必须大幅度提高高层次城市政府的成本,在房地产开发中获得土地转让金,弥补各种成本。 同时政府也面临招商成本上升,成本巨大,一些城市负担不起。
在城市竞争结构中,要素和资源流向各种高级城市,可见中国城市规模和数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城市公共福利的排他性加强了城市人口管理的封闭性,降低了城市的包容性。
竞争结构下的城市,成本上升,包容性下降,活力下降。 潜在的投资者数量有限,城市竞争中也出现了“僧多肉少”的局面。 随着城市成本的增加,城市的两极化也可能发生。 另一方面,有资源吸引能力的城市可以继续增加投资机会,而没有地区优势条件、行政水平也处于不利地位的中小城市将面临新的危机。 另外,过度依赖房地产发展无法弥补成本的城市面临着债务风险的增大。
我们提出的城市群政策,实际上面临一个难题,竞争结构下的城市、资源分配不均衡,如何实现城市群发展的规模效应?
如果不了解城市竞争结构中的利益冲突,就必须以更高层次的政策解决城市间利益竞争激化的矛盾,释放其他城市可能具有的低成本活力,现在已经表明存在严重的体制障碍。 相关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面临更多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