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确的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又称不准确的原理,是德国科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的。 该原理不能同时测量一个微粒子的某个物理量,例如速度和位置,一个量越准确,另一个量越模糊,两者的误差的乘积必然大于h/4π(h是普朗克常数)。
不准确的原理对人的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 我们习惯了牛顿古典物理的世界观,简单来说,一切都是确定的,位置、速度等都是可以准确测量的。 如果这些不能正确测量,传统科学的基础就完全动摇了。
不正确的原理提出后,人们对此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海森堡解释说,为了观测某个粒子的位置,至少要照射波长短的光子,但光子有运动量,波长越短能量越大,对粒子的影响也越大。 总之,位置和速度不能准确测量。 说到白色,海森堡认为测定手段与被测定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干扰是不可避免的。
海森堡是不能衡量原理的创始人,本来他的解释是最有权威的。 但是,对于海森堡的不正确原理的理解受到主流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鲍尔的猛烈谴责。 玻尔并不否定测量不到的原理,但是他认为那个原理的基本概念有问题。 玻尔认为不准测量原理的基础在于波粒二象性,海森贝格通过傅立叶变换推导出不准测量原理,基于此过程的解释已经在物理上超越了数学。 沃尔沃主张“完整的物理解释绝对要高于数学形式体系”。
这样的争论可以说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但是现在还没有定论。
唯物主义意识到有物质,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告诉我们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等。 这些观念在人们探索量子世界时受到猛烈挑战。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边界看上去很模糊。
由于存在着不正确的原理,宇宙的命运也笼罩着神秘的颜色。 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声称宇宙是基于牛顿完全确定的,如果知道宇宙在某个时刻的状态,他就能够清楚地预言宇宙的一切。 海森堡深刻主张“正确了解现在就能预见未来”,但错误的不是结论,而是前提,前提是“无法测量”。 海森堡的测量不正确的原理可以说是拉普拉斯的学说正式加上句号。
近年来,日本科学家正确测量了超过海森堡不等式的界限值,加拿大科学家也进一步缩小了海森堡的误差界限。 可以说测量的不准确原理进一步发展和修正。 但是,它仍然作为基本原理在量子力学课上有着深刻的记载。
不准确的原理影响着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有人习惯了决定论,感到这样坦率。 有些人不喜欢决定论,我认为这样的世界更多彩。 到底好还是坏,只能说是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