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0月24日成都市城乡发展管理工作指导组办事处24日召开记者招待会,发布了《成都市城乡发展管理总体规划》( 2018-2035年)。 这项“规划”是全国首个市级城乡发展管理总体规划,旨在应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深入落实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建设美丽公园城市的发展战略,推进巨大城市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
目前成都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呈现一系列新特征。 全市每年常住人口超过50万人,万人以上商社达255家,社会管理难度不断增大,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编制“规划”,正视新形势、新挑战,积极探索社区发展管理体制创新途径,积极适应当前城市管理结构的严重变化,降低政府工作重点,推进城市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巨大城市健康秩序的发展。
据成都市委副主任郑志介绍,“计划”包括总则、社区内涵和发展目标、发展管理总体模式、社区分类和规模、社区发展管理场景、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附则等7个部分,当地访问了126个街区(乡镇)、380个社区(村),访问了上海、北京、 调查学习杭州等先进城市的做法,借鉴伦敦、东京、台北等城市的实践经验,构建了“1173”的总体框架。
“1173”是制定“1”三步行计划目标的“1”套建立城乡社区发展管理总体模式的社区发展管理服务,实施文化、生态、空间、产业、共治、智慧“7”大场景指标、类别、优质区划等“3”项基础工程。
《规划》切实落实了新时期成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出了社区发展管理的“三步走”目标,即2025年建设了宜人的安居乐业、绿色生态、蜀风雅韵、良序善治高质量和谐生活社区2035年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 在2050年建设了表现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公园社区,建设了面向绿色、持续、智慧创新未来的可持续理想社区。
“计划”强调了分类措施,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 成都作为西部的一个巨大城市,全市4357个城乡社区不能“全盘托付”,“规划”深入研究了成都城乡社区人群结构、形态功能、产业基础等因素特征,通过城乡形态、主导功能,以城乡社区为产业社区, 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三种类型,根据社区的特定空间特征和社会生活特质进行二次细分,划分了社区型社区、楼宇型社区、老社区、新兴社区、国际化社区、自然村落等典型社区类别体系
对于城镇社区来说,着力于区域管理、公共服务、城市更新、消费场景建设等难题,着重于解决问题的产业社区,从功能集、组织构建、服务模式研究新政策,提出新措施,实现产城分离、 对于侧重解决服务供应不足问题的乡村社区来说,侧重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社区科学分类,表现出发展特色,为正确措施奠定了基础。 (完) 【编辑:丁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