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手中的无人机从世界纪录飞向现实
校园内外
最近,一组平均年龄未满20岁的学生从国际航空联合会获得了新的世界纪录认证书。 今年国庆节期间,他们自主开发、生产、制造的“冯如三号”创造了25—100公斤级无人机持续时间世界纪录30小时6分42秒,为新中国70岁生日送上了特别的礼物。 当天,国际航空联合会( FAI )的观察员确认了飞行时间和飞行活动的有效性,该记录将得到国际航空联合会的正式批准。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记录的创造者是北京航空宇宙大学北航学院、冯如书院和北京学院的大一、大二本科生,刚进校门,创造了世界记录。
课外实践生活
冯如三号无人机采用正常布局,机翼长约10米,全部为黑色,尾翼印有鲜艳的五星红旗。 机体短,像潜艇一样流线型,全机由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是后置螺旋桨。 无人机装满燃料后总重量为75.44公斤。
这次留下记录的飞行活动在国家体育总局安阳航空运动学校进行。 飞机在学校上空以300米的高度盘旋飞行,飞行中不允许加油。 按照规定的油量,“冯如三号”用同样的重量和动力类型的无人机创造了持续时间的世界记录,表现了其在测绘和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无人机性能要求,从整体设计到深入研究,学生都需要坚持技术创新、反复实践和艰巨工作。 窗外灯光明亮,教室里的争论扫兴。 那就是选手们决定参数。在深夜的工作场所,即使被蚊子叮了,选手们也会专心于发动机的试验,仔细地测试各个零件,仔细地选择各个螺丝,仔细地计划各个步骤。
“这架飞机由许多细节和经验支撑着,更大的工程也一样。 但是,这些知识不能直接从教科书中学到,踏踏实实地去做,一步一步地留下足迹,就不能深刻体会”队员感慨万千。
世界纪录不是终点
2018年10月,冯如书院第一期科创营成立,冯如书院、北京学院系一、二年级33人开始创作《冯如三号》。
在“冯如三号”设计初期,北航的学生们以世界纪录为目标,以此形式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呈献仪式,表示对中国航空和冯如初飞110周年的敬意。
“30小时6分42秒,这个数字深深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在全过程中,我们组凝视着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经历着起飞、低温和着陆这三个最重要的时刻,当飞机转速缸温度出现最后的变动时,大家都紧张地进行着着陆操作,我更紧张”队长张益铠感慨地说,在飞机着陆的瞬间,他与队员们拥抱
北航冯如学院院长杨超说:“对航空前辈的记录飞行活动表示敬意,加深青年学子对空天报国的理解,有效地锻炼交流和表现力,深刻理解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本次活动指导教师、北航机设计专业讲师王耀坤先生,他们将继续组织训练营,根据“冯如三号”进行改善,适用于森林火灾的长时间监视、电线巡逻等不同现实场景。 "我们不仅要打破记录,还要把这些开发的技术应用于现实,创造有用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