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着改善,农业农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整体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村的社会保障更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保障从无到有,现在保障比较完善,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养老、社会医疗和社会保险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为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改革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经历了1992年的“老农保”、2009年的“新农保”、2014年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不同阶段。 2009年新农保推进以来,许多农民加入养老保险体系,2010年投保人数达到10276.8万人,2011年比上年增加了2倍以上。 2014年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8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52392万人,同时农村居民最低标准的基础养老金也不断调整,从过去人均55元/月增加到2015年的70元/月,到2018年的88元/月。
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日益增加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缺乏医疗用药,农民诊断困难的问题突出。 经过70年的探索,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1955年初步建立以来,经过一些兴衰,终于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道路。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2003年我国开始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基本垄断了全国农村居民,参与率为96%,2013年基本为10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顺利,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2016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整合,目前我国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居民超过13亿人。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突破。 1992年,中国在少数省(市)农村开始试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7年在全国普及。 农村低保对象3566.3万人,农村低保月平均标准70元/人,共投入保障金109.1亿元,低保人数和保障金比2000年增长10.9倍,增长28.9倍。 经过数年的发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霸权范围逐渐完善,到2018年底,农村低保月平均标准达到402.8元/人,投入保障金1056.9亿元,比2007年增长4.8倍、8.7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9.1%、25.5%,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效力在保障进一步增强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扶贫措施,2018年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减少到3519.1万人,比2013年减少了1868.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