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新改革_ 记新中国首套中小学语文课本

新中国新改革小学教科书第一卷第一课插图

0002000200000000000000000新中国新改革000040001950年版统一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学语文教科书、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

一群新编辑拥有一家新出版社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局设在北京,出版局编辑局由华北教科书编辑集会人员组成。 编辑局配备了旧解放区和原商业印花馆、开放书店、中华书局等部门的编辑,研究旧解放区教科书和民国时代流行的教科书,编辑语文、历史、地理等教材。 1950年1月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首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 报告书指出“会议正在编辑和改编中,认为小学教科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之一,决定召集一批干部,组织一部分有经验的教员进行这项工作。”

1950年9月15日至25日,出版局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出版会议,会议提出全国统一供应中小学教材的方针,决定由出版局和教育部共同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 10月13日,胡愈之在政务院第54次政务会议上作成了《关于第一次全国出版会议综合报告书》,报告了中小学教科书的出版以原华北联合出版社和上海联合出版社为基础,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0年10月26日,教育部出版局表示:“这家公司(人教社)由教育部以方针政策指导,出版业务由出版局指导。 12月11日,人教社召开了设立大会,毛泽东主席亲自写下了公司名称。 人教社成立时,职工由出版局编审局第一所(主管学校教科书编辑工作)和第二所(主管工农通俗读物编辑工作)、华北联合出版社和上海联合出版社设立了编辑部(编辑室、语文组、历史组、地理组、自然组和教育组)和会计部。 人教社成立后,其他民间出版社都退出了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制出版发行业务。

人教社成立前,中央人民政府出版局编辑局指导的新教科书出版并出版。

新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修订版是1948年3月华北新华书店原版,1950年10月第二次修订原版,1950年11月北京初版。 原编辑刘松涛,恶(同“德”)颊,黄雁星,项若愚。

新编中学语文教科书修订如下:

1950年6月新华书店原版,1950年10月第一次修订原版,1950年12月北京初版。 编者有宋云彬、朱文叔、蒋仲仁、杜子力、马祖武。 助编者有胡墨林、何汝芬、张家香、平润斋、王一铭、王绮。

新编高中国语教科书的修订版是1950年9月新华书店原版,1950年11月第一次修订原版,1950年12月北京初版。 编者有周祖谟、游国恩、杨晦、赵西陆、刘禹昌、魏建功。

1950年版的新编国语教科书,由来自解放区的教育相关人员、来自国统区的学者、编辑等参加。 其中,有人在这本国语教科书的制作上最有功绩,但是没有签名的是叶圣陶。

一批新选文

1950年版中学语文教科书开始的《编辑大意》明确阐述了语文课程如何实现政治教育的目标。 “每门课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这项任务在语文科更为重要。 通过语文科学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不能只有几篇论说。 思想内容和政治道理可以用说明性的论文来表现,也可以用小说、诗歌、历史故事、自然科学故事来表现。 无论用哪篇文章来表达,都要注意适合学生的程度,让他们理解和消化。 说到程度,还要照顾广大地区的学生。 这样,就可以通过语文教育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感染,给学生带来切实的作用。

这个“编辑的大意”一方面明确了语文学科承担着政治教育的任务,另一方面强调了广泛的选课视野,照顾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则。 关于小学第一卷的课文有《升国旗》《毛主席》《新儿童》等,其中《新儿童》是歌谣。 中学第一卷的相关文本有《毛主席和工人》、《去看列宁》、《新中国第一手女拖拉机》等。 关于高中第一卷的文件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开幕词”“16年前的回忆”(回忆革命烈士李大钊英雄的事迹)等。 这些课文出现在小学、中学、高中的第一卷,可以看出1950年版的新语文教科书强调了革命政治教育的时代特色。

这一系列国语教科书的选文来源,约有三个方面,一是时文,是最新发表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文章,《人民日报》《劳动者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纸上刊载的第二本是整本书,通过抽取书的精彩部分,如《狼》从《苏联民族童话》,《列宁去》、 “周六义务劳动日”从“列宁的故事”中选出三,编辑自己的作品,也就是为教科书而写的歌曲和短文,就是上述“新生儿”的一个例子。 上述第一、第二类作品出现在中学和高中的教科书中,第三类作品出现在小学的教科书中。

其中小学教科书具有农村教育的特色。 让我们看看第一卷的课文。 四工、五田、一七田送粪、放一八羊、一九丘、吃二○草、二三种瓜……这些都是表现乡村农户劳动生活的文本。 另一课“春至”的正文是“春来暖,农民忙于农耕”。本文标绘了农民在田间挥锄劳动的样子(图略)。 这种创作设计体现了新中国成立时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产”和“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教育政策和教育方针,与旧中国各版本的语文教科书面向城市学生的做法有天壤之别。

这本国语教科书中,也有从俄罗斯方面的作品和中国人赞美苏联的作品中选出的重要内容。 除了之前提到的《列宁去》、《星期六的服务工作日》、《狼》(立陶宛的民间故事)等之外,还有初中的《学习三门课》(苏联人卡里宁演说)、《杜布罗维纳参观师大附中》(苏联的朋友来访)、《南丁格尔之歌》(写苏联苏联战争时代的儿童抵抗的故事)、 有高中的《巴勃罗夫遗书》、《自然追求物品的人——电影《密歇根》的故事》等,这些只是初中第一卷和高中第一卷中的文本,其他各卷的类似文本很多,显示出当时苏联是对立的。

新旧结合编辑法

新编初中语文教科书“编辑大意”,“语言,写文章是文章,文章根据语言,不能分离“语言”和“句子”。 语文教学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因此,这本教科书不再以“国文”和“国语”这样的古老名称改称为“国语教科书”,在叶圣陶主持新中学的小学国语教科书工作的时期,“国语”这个词的最初起源。

“编辑大意”在语文教学中定义为“听、说、读、写”,强调学生语言能力的均衡发展,改变过去语文教学单方面发展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趋势,体现了新的语文教学理念。 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言教育也向着听、说、读、写的方向发展了改革。 虽然新的教育理念在草创和推进之初很容易创立“名誉”,但是实行“实际”却很困难。 这本统一语文教科书在这方面没能把教科书的教育内容、说话、读书、写作的“名”和“实”联系起来。 无论是当时的小学语文教科书,还是初中、高中的语文教科书,都偏重读书。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套读书型教科书,缺乏系统的写作训练,也缺乏与听众交谈的训练。 当然教科书采取了补救措施,但是在《编辑的大意》中主张“希望老师能够根据听、说、读、写四个原则,自己设计学习”。 也就是指导教师在当地进行适当教育,用材料教学,通过授课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

新的统一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和教学理念是全新的,但教科书的训练系统和注释系统继承了很多旧教科书的传统。

首先,小学教科书继承了旧教科书的单位教学模式,所有课本都属于特定的单位,各课本之间有相似之处,或者文体相同,或者题材、主题相近,并附有单位练习。 小学的单位练习,在低年级,如果到了只不过是简单地回答读写、读语、读文、造句、课文中的问题等的高年级,在第6卷的第1部分的练习中追加了“给荷兰的孩子彼得写信”的主题,是语言教育的读写组合的例子。 遗憾的是小学教科书只有单位教育设计,中学、高中的教科书没有这样的设计。

其次,中学、高中教科书有文本注释的项目,包括作者的注释、词语的注释等,这些注释是语文教科书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文本不在乎来源,后面的语文文本不断改进,在乎来源——这是文本编写的规范化标志。

最后,中学的教科书每放学后都有“思考讨论练习”,第3卷“某人”的放学后练习题有5个

说他活着就死了,说他死了就还活着,这是什么意思?

2有多少人“他活着就活不下去”? “他为许多人而活? ’他说

3为了让更多人生活得更美好,我们在自己的职场应该怎么做?

你能举出几个你知道“他活着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末路会怎么样的例子吗?

五这首诗虽然没有提及鲁迅,但我们读了,确实觉得是为了纪念鲁迅而写的。 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练习题是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非常精练的教学设计。 只是对诗歌作品的朗读训练和品味语言训练不足,稍微不足之后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弥补了这些不足之处。

遗憾的是,高中教科书没有训练系统——课后练习问题不足。 “编辑的大意”是“在文本后面加上评论,要提出讨论的纲要和练习题这部分的工作还没有完成,急于印书作为学校用,暂时不够,将来必须补充……文本后面的评论等也不能附上。 希望老师们能够花费指导的时间……”,当时的任务很急,编辑工作很急。

也就是说,上个世纪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在教育事业困难的情况下,迅速组成出版社和编入团队,重新编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语文教科书,其工程难度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尽管有这样的不足,先人们除旧布新开发的国语教科书体系,对倾注心血而传播的国语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很大影响。

(本文作者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工作)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