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_ 混凝土地面上铺草皮、红树林枯死归咎病虫害,中央环保督察发现哪些“奇葩”案例?

记者陈鑫

千棵红树林枯死是病虫害,混凝土地面直接铺上草皮……根据生态环境部最近发表的中央环境保护监督典型事例,地方部门和企业仍然是“通病”。

2019年7月10日至7月15日,第二届第一届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监察组陆续对上海、福建、海南、重庆、甘肃、青海等6个省(市)和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中央企业开展监察。

截至2019年8月21日,生态环境部已发布10起典型案例。 根据界面新闻的整理,怀疑没有处理污染物质的有6件,矿山的非法开采有1件,填埋地违反有1件。 其中,8家企业迄今为止被要求整改。

公开的案例中,一部分企业发现有很多隐藏环境污染问题的手段。 例如福建漳州一矿山为了应对检测,在砂石、混凝土地面直接铺上秸秆皮,监测组在现场检测时,许多秸秆皮已经枯死的海南澄迈县,第一轮检测官结束后,开始包围海造地,随意填埋红树林4664株,3542株 当地政府部门应对整改要求,还得出了“红树林枯死是病虫害造成的”等不确定的结论。

在非法污染物污染周边环境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是“惯犯”。 重庆永年水泥厂自2016年以来,多次受到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行政处罚,如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工厂灰尘未控制、无组织等。 但是,监察组在此次现场发现,该企业的绿色研磨、熟料研磨组的布袋除尘器运行不正常,原料库“三防”措施不足,粉尘无组织排放非常突出,设备和地面集尘严重,烟囱排出的烟雾长期不灭,整个工厂都被“模糊”包围着。

湖南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

此外,根据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监督的反馈,福建省部分地方矿山的生态修复管理不充分,大量废石随意倒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由于石材加工行业缺乏整顿,部分企业环境管理普遍粗放,污染管理水平低,晴天扬尘,雨天浑浊,常形成“牛奶河”和“石粉山”。

对此,漳州市和漳浦县的整改方案建议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实行矿山生态修复管理制度,深化建筑石材行业专业建设,2018年6月底前消灭“牛奶溪”。 但此次核查发现,福建省漳浦县的所有证据都没有在采石矿山实行恢复管理方案和土地恢复方案,矿区周围存在着大的“切白”现象,“边开采边管理”的要求形式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落后设备有14年没有按照要求淘汰。 2005年10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批准中明确要求五矿营口中板公司“取消现有的2800mm轧机生产线”。 2005年9月至2011年10月,辽宁省发改委和辽宁省原环境保护厅指出,该公司的4座450m3高炉和132m2烧结机等设备不符合国家准入条件,要求在2010年前淘汰。 但在监测组2019年7月的现场检测中,该公司的450m3高炉、1台132m2烧结机、2800mm中板生产线仍然正常生产。

生态环境部2019年8月8日宣布第二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完成沉降(重点)监察阶段任务时,由于监察地方和中央企业跨境改变具体情况,海南、福建、青海等地区群众通报率高,两中央企业下属企业具体生态环境问题缺乏改善力度,需要予以重视。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监察组于2018年分两次对共计20个省实施了监察“回顾”。 其中,首批环境保护“回顾”审计组于2018年5月至7月进入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广西、云南10个省,2018年10月完成反馈的第二批环境保护“回顾”审计组于2018年10月至12月进入湖南、湖北 进军山东、四川、陕西、辽宁、贵州、吉林、山西10个省,2019年5月反馈了审计意见。

在两次“回顾”中,适当修改的是“高频词”,干部认为“检视一阵,逃避的话就轻松”,没有必要认真对待,一部分问题“停止改正”。

生态环境部传道司工作人员根据接口的新闻,每次审计组报告几个典型案例,之后如有典型案例,将继续公布。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