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风华电视剧_ 《大明风华》将朱元璋塑造成“猪腰子脸”,是恶意丑化吗?

今天,电视剧《大明风华》因为这部剧的朱元璋的形象就是这样,遭到了很多“明粉”的攻击

大清风华电视剧

对于这张脸,很多人认为“大明风华”是“根据清朝的朱元璋画像恢复本人的形象”而不能接受,并据此骂剧中的胡言乱语。

大清风华电视剧

这一点,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来看,剧组实在不公平

(1)朱元璋的“猪腰子脸像”不是“清朝的像”,而是清廷为了诽谤朱元璋而制作的,在明代已经存在。 这是基本的历史常识。

(2)朱元璋的英气逼近的基准像,不是他的真面目。

(3)“猪腰子脸”不是对民间朱元璋的恶意丑化,反而是根据民间绘画师相士袁忠彻留下的文字记录,进行了图像化还原的袁忠彻父子,是朱2686年最受信赖的相术师,参加了“朱元璋整形工作”,理解了朱元璋父子的真实面貌。

关于上述结论的具体考证过程,见下文老句。

朱元璋的“脸”是怎么扔掉的?

言九林

明清两代隐居宫内,至今流传下来的朱元璋画像,共有十三幅。 这些图像被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面部(参见图1 )。

大清风华电视剧

图1 :朱元璋传达的两个相貌完全不同的画像

一是满月,慈眉善目,表情平静,盛年,老年人,共2人。 另一个是,脸很大,鼻子像蒜头,额头前突出,很奇怪,也就是所谓的“猪腰脸像”,共计11张。

前者是明代政府确定的“标准形象”。 后者为什么躲在清宫南薰殿里,至今史料无法解释。

那么,朱元璋是猪腰的脸(或鞋拔子的脸)吗?

“猪腰子脸”不是清朝的故意丑化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朱元璋“猪腰子脸”的历史形象,是清朝为抹杀前朝而有意造成的丑化。

这种臆测是不成立的。 “猪腰子脸”的画像,早就在明晨出现了。

明朝嘉靖年间,活跃在万年间的官员张翰,在《松窗梦语》的书中记录了这样的经历

“馀在南天,进入武英殿,要展望二祖御容。 太祖的容貌、眉秀目巨大、鼻直唇长、满月般的脸、尺寸,与民间传来的像大不相同。 传说在图王朝像的时候杀了几个人,后来一个人被免除了,但是从意识者的民间传来后来一个人的像,不为人知”

张翰在武英殿看到的朱元璋的肖像画,“眉秀目大,鼻子笔直嘴唇长,脸像满月,尺寸不够”,显然是指上述公式的基准像。 “与民间传说中的雕像大不相同”这句话揭示了“猪腰的脸”这样一幅奇特的画像,当时已在民间流传开来。

明代万年间活跃的其他官员范守己在《曲洧新闻》一书中也记录了类似的体验

“武英殿中太祖真容二:壮年人,黑胡子,长寸馀,脸微长丰满,颜色非常白,眼鼻不同。 晚年的人,鬓须如银,脸庞丰满圆润。 知道外间流传的龙颔虻须,脸上有瘢痕志者妄想"

也就是说,明朝嘉靖年间,武英殿祭祀的朱元璋的标准像有两张,是盛年一年的老年人。 这两幅图片都传到今天(图2 )。 和张翰一样,范守己也看到了民间流传的“龙颔蚋,脸上有瘢痕志”的其他朱元璋像。

大清风华电视剧

图二:朱元璋标准像的盛年版和老年版

明代万历、天启年间活跃的官员张惠,在那本《疑模》书中也留下了有趣的记录

“最初父亲下令楚的时候,从黔国邸以高皇御容为榜样,龙形虻,左脸有十二黑子,其壮健异常,和世俗的传说一样,是真正的男性,并且馀直西省开始了内府所藏高、成二祖御容。 高皇帝是美夫,胡子都像银丝,数不清,修得不多,龙形虢十二黑子也不在乎。 ’他说

明称祖父为“祖父”。 也就是说,正德嘉靖年左右,张惠的祖父在云南黔国公(汨英的子孙)府看过朱元璋的画像。 之后,张琪自己看了宫中所藏朱元璋晚年版的标准像,发现是“美夫”,与黔国政府所藏有很大的不同。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猪腰子脸”到晚上明代后期在民间广泛流行。 相反,作为公式的基准像的“美夫”的版本,其扩展还是有限的。

所以说“清朝故意丑陋”是不成立的。

第一次整形,神授“项上奇骨”

朱元璋时代,没有照相技术。 要判别那幅图像的真伪,只能依靠文字史料。

明代官方资料,论朱元璋的容貌见于《孝陵神功圣德碑》。 其中有以下几个字母:

"龙发郁郁,不可思议的骨头隐藏在顶上,威仪的天表看起来像神. "

这块碑文创立于永乐年间,经过明成祖朱2682年的认定(也有可能直接出自朱2682年的手写)。

所谓“龙髯长郁”,就是朱元璋两颊的胡子长得又长又茂盛的意思“威仪天表,像神一样眺望”,就是说朱元璋的整体形象很威严,像神人一样。 总之,容貌不错,气势磅礴。

难以理解的是“项上奇骨隐藏在最上面”的表现。

“项”是脖子的后部。 脖子后面有“奇骨”,沿着后头部延伸到头顶。 这不能用“公式基准像”来表现。 这些图像都是“冠正面像”,看不到后头部。

关于“奇骨”的由来,永乐从九年到十六年第三次编纂的《明太祖实录》,在《吴元年十二月戊申》下有神话般的说明

“上梦人把墙放在项上,项上的肉微微疼痛,怀疑是那种病。 药傅,无经验,后成骨,隆然。 ’他说

神人在梦中把玉壁放在朱元璋的脖子上,在朱的脖子上鼓起了一点痛的包,药治不好,包最后成了骨头。

这个故事,如果是为政治服务(朱元璋在下个月,戊申年的乙亥日即位称帝)的话,当然是不能接受的。 朱元璋的后颈曾生病,影响他后脑的轮廓,这应该是事实。

大清风华电视剧

图3 :孝陵神功圣德碑

第二次整形,加穆的容

关于朱元璋的标准像的由来,明代成人时期活跃的官员陆容在其《菖园杂记》中有如下一段

“高皇尝到了收集绘画工作来写御容,多数人不知道目的。 持有写实笔调的人,自己一定会欣赏,也有人认为会发展。 一工探知上意,在形外,放入加穆穆的容器,看见它,很高兴,还命令几本书给王,涵盖其意,其工也不知道”。

陆容出生时,朱元璋已去世近40年。

朱元璋建都南京、洪武年间被宫殿邀请的“写御容”画师,如赵原、沈希远、陈遇陈远兄弟等,多来自江浙。 陆容是浙江省的右参政官,从江浙省的画坛听说了这个记述。

虽然很难评价“笔致逼真”,但“除了稍微相似之外,加穆穆穆的容貌”似乎还能得到皇帝的欢心,朱元璋的真实面貌并不卓越,不做一定的“艺术渲染”就不会成为“标准像”。

第三次整容,父亲承认了儿子的身姿

但是,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这两张“朱元璋标准像”应该在朱元璋时代形成。

根据清光绪三年刊上刻的《乡县志》记载,靖难变化后,洪武年间入宫朱元璋《写御容》浙江绘师陈远曾被北京召唤,记忆重绘朱元璋的标准像

“永乐四年,某殿的灾难,失去了王朝的遗像,复活了远绘。 从远处被追忆淋漓而生,祖先对此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他说

大清风华电视剧

图4 :清光绪三年《鄞县志》卷四十五《陈远条》的照片引自国家图书馆的数码方志

该清光绪年间的记录,是朱元璋,朱2682年时代进行的,根据书中的记载,其资料取自《明州画史》(明州即今宁波一带),作者邱承嗣出生于明代天启初年,在清代康熙中期毕业。 邱写了《明州画史》,除了利用了《绘宝鉴》和郡志之外,还参考了《陈氏谱》、《钱氏谱》等当地的家谱。

朱元璋即位时,朱元璋隐藏在宫殿中的基准像被破坏的事,在永乐年间的官修史书《奉天靖难记》中也有发现,朱元璋为了讨伐建文帝的“合法性”,尽力发挥毁谤建文帝的能力。 一是栽赃建文帝破坏朱元璋的标准形象

“(朱允煎)越来越傲慢,燃烧了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的御容”

大清风华电视剧

图5 :王崇武注本《奉天靖难记》封面,1948年商务印花馆出版

这样的记述,当然不可靠。 建文帝是朱元璋生前自己指定的继承人,焚烧朱元璋的标准像,对建文帝没有任何好处。

考虑到很难取信后,在比《奉天靖难记》写得晚的另一本官修史书《明太祖实录》(第三版)中,删除了《建文帝烧朱元璋标准像》这一记录。

但是,永乐初年,《奉天靖难记》是公开发行的着作,是独占全国的政治宣传。 因为这本书宣传建文帝烧毁了朱元璋的基准像,当然,朱元璋即位后,被称为“有责任”重画了朱元璋的基准像(其实,宣传朱元璋烧毁了朱元璋的基准像,重画)。

《奉天靖难记》所作时间上限为永乐二年十二月,下限为永乐四年八月前(见吴德义先生考证)。 据《明州画史》记载,陈远在永乐四年后被传唤,到北京,用记忆重新描绘朱元璋的基准像。

在这种时刻的重叠当然不是偶然的。

但是,从陈远“追忆淋漓”出发的朱元璋的新基准像有着新的变化。

如前所述,明朝嘉靖中活跃的张翰有机会在武英殿看朱元璋。 他发现,标准像中朱元璋的容貌端正平和,与民间流行的“猪腰子脸”大不相同。

此外,张翰在武英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

“成了祖先容大类的王朝,但颐和间有很多头发,两根线垂在腹部”

“大类”的意思非常相似,“颐”是两颊。

张翰在武英殿的标准像中,明成祖朱26821; 明太祖朱元璋发现,除胡子的不同之外,就像刻在铸型上一样。

两人的基准对象扩大了,可以直接验证张翰当时的记录是否属实。 请参见下图

大清风华电视剧

图6 :朱元璋,朱268848亲子标准图像比较图

一张是正面像,一张是稍微侧脸,这两个人的脸型、眉毛、眼睛、鼻子、口型、耳朵几乎是一样的。 唯一的区别就是胡子。

父子之间有相似之处,正常。 但是,撞到这种程度的脸还是很少见的。

碰到这张脸,其实是有意的。

永乐初年,为了证明自己打败建文帝夺取帝位的正当性,朱2682尽了毁谤建文帝的能力,利用《奉靖难记》一书,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把母亲变成了马皇后,取得了“嫡子”的身份。 借着彼此的话,不仅仅是面孔,作为天子来渲染自己也是这项宣传工作的一部分。

《奉天靖难记》中有如下记载

“上(朱268848 )容貌秀丽,长着美丽的头发,行动非凡。 善良的人看来,我说“龙颜天表,凤资日章,重瞳隆准,真太平天子”。

同期,朱2686人重新创作《太祖实录》,出现了“(郭子兴)貌奇伟,遇到了异常者”这样的记述,“孝陵神功圣德碑”中出现了“龙髯长郁”这样的威仪天表,看起来像神”。

这是戒指的动作

(1)通过发行《奉天靖难记》书,朱2682将自己的容貌定位为“奇伟、美髯”。

(2)通过修改《太祖实录》,写下《孝陵神功圣德碑》,朱2682将朱元璋的容貌整形为《奇伟》、《龙髯长郁》。

(3)陈远等人通过召唤洪武时代参加“写御容”的老画家,来到京都重画朱元璋的基准像,朱元璋、朱268848父子的容貌起到了非常相似的效果。

通过对朱元璋进行美容整形,其容貌在宣传的上下文中与朱元璋的容貌高度相似,进一步证明朱元璋有帝王之相,是此次运营的核心目的——朱元璋以布衣出兵,其容貌已经被证明是帝王之相。 朱元璋的容貌是其核心特征,如果与朱元璋高度相似,当然“证明”了朱元璋同样有帝王之相。

也就是说,其“朱元璋的基准像”实际上是根据朱元璋的基准像进行整形的,而不是朱元璋的真实容貌。

第四次整形,猪腰脸都空了

现在,朱元璋最先写《猪腰子脸》资料的是明代着名相士袁忠彻写的《古今识鉴》一书。

书借士“铁冠道人”之口,如此描写朱元璋的容貌

"明公相貌甚好,龙瞳凤目,天地相朝,五岳共附,日月丽天,辅骨插鬓,声音大,不可贵. "

在相术中,“天”指天庭,即额头,“地”指地阁,即下巴。 “天地朝向”是指额头和下巴同时向前凸起,形成远远相对的形状。 这种脸在民间被称为“拔鞋子脸”和“猪腰脸”。

大清风华电视剧

图7 :《古今识鉴》中朱元璋容貌的记述

下图引自袁珙(袁忠彻的父亲)所写的《柳庄相法》,红色四边形显示了天庭、地阁、日角、月角、辅骨的具体位置。 和这幅图相比,很难理解“日月丽天,辅助骨头扎进了鬓角”的意思。

大清风华电视剧0

图8 :《柳庄相法》中描绘的相术名词的位置图

关于“五岳”,在“柳庄相法”中的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大清风华电视剧

图9 :《柳庄相法》中描绘的五岳位置图

所谓“五岳俱附”,大致相当于脸的这5个部位是向内的俗称“没有长脸”。

袁忠彻在《古今识鉴》中之所以重视这一记载,是因为他和父亲袁现曾以相术为朱2680服务,受朱2680的信任。

永乐八年,袁珙去世,朱2682年“为了哀悼”,赠送600枚牌子举行葬礼,命令姚广孝写墓志铭。 姚广孝写的墓志铭说,袁珙在脸上这样描写朱2682的脸

“龙形与凤姿,天地辽阔,日丽中天,重瞳龙髯,双肘如肉印,龙行虎步,声如钟,其实是苍茫的真主,太平天子。 年交四十,胡子肚脐太长,登宝位。 ’”(姚广孝,《已故承直郎太常寺丞柳庄袁先生墓志铭》)

姚广孝这个记述与袁忠彻在《古今识鉴》中记述的袁现相朱2682 (参照图10 )内容大致相似,但后者有很多内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伏犀灌顶”。 如前所述,在朱2682年被认定的“孝陵神功圣德碑”中,对朱元璋也有“项上奇骨隐藏在顶上”(简化为奇骨灌顶)的项目。

这当然不是偶然的,朱268848有意利用袁现这个伙伴,完全塑造了自己和朱元璋的容貌特征。

大清风华电视剧

图10 :袁忠彻《古今识鉴》所载袁珙相朱2682

袁忠彻这个《古今识鉴》刊登在景泰二年,朱元璋去世后已经53年了。 根据书的序言,“作为有识之士,应该责备”等词语,应该是私人的记述(学者主张这本书是宗旨书,错误)。

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1)朱元璋在朱26世纪86年代形成的官方文字材料中,面部的核心特征与朱26世纪86年代完全相同(奇伟、美发髯、奇骨灌顶),影像材料(标准参照)也证明了这一点。

(2)袁现、袁忠彻父子作为最信任朱元璋的相术师,参加了朱元璋的整形工作(袁现相朱2682,是这项工作的一部分)。 然而,在袁忠彻所着的非正式资料《古今鉴识》中,朱元璋的形象与永乐年间的正式资料不一致。 在这本书中,朱元璋的容貌是“天地相朝”,朱2682的容貌是“天地广广”。

这种矛盾只能解释为袁忠彻知道朱元璋的标准照片,而不是朱元璋的真实面目。

袁现、袁忠彻父子出身的鄞县,被邀请北上到描绘朱元璋标准像的画家陈远,也是鄞县人。 陈远来北京城时,袁忠彻父子也以相术服务朱2682 (并直接负责朱元璋的整形),他们有机会从陈远口了解朱元璋的真实面貌。

袁忠彻于1439年退休回乡,闲居乡县于20年、1451年创作了《古今识鉴》一书。 住在乡下时,他也有足够的机会,从陈远之后的人口中了解朱元璋的大体面貌。 在《古今鉴识》中,与朱元璋面对面的“铁冠道人”,恐怕只不过是取名而已。

到现在为止流传下来的所有南薰殿所藏的朱元璋“猪腰子脸”的画像,都有服装完全没有限制,脸不适合人类的特征。

大清风华电视剧

图11 :从颜畸形到超出正常想象力的朱元璋像

很明显,这些画像不是招待宫殿的“写御容”画师、陈远等人的手,至少衣服的形状不会弄错。 应该是民间画师根据民间传说画的。 这样的民间传闻,无疑是源于袁忠彻的《古今知识鉴》。

以图11为例,这个奇怪丑陋的朱元璋完全满足了《古今识鉴》的文字表现

“龙瞳凤目(龙瞳圆,凤眼长),天地相向(额头和下巴的外突),五岳共附(全向中间长),日月丽天(丽,附着的意思,日角和月角附着在天庭上),辅助骨鬓(眉骨稍微向上的骨头斜向插入,直向鬓角)。

简言之,袁忠彻父子从几个途径(陈远等画师)得知朱元璋的真实面貌,他们首先根据相术原理,用相术名词处理这个面貌,形成了相术语言。 一些民间画家根据这些相术语言,一眼就画出朱元璋像。 在这个“从画像(画师口述)翻译成相术语言,从相术语言翻译成画像”的过程中,朱元璋的脸自然地被整形为夸张的“猪腰子脸”,朱元璋也变成了和正常人完全不同的丑陋的脸。

大清风华电视剧

图12 :此朱元璋像完全符合《古今识鉴》的相术语言

经过这样的四次整形,朱元璋的真面目消失了。

这四次整形,无论是宣传神授予了“项上奇骨”,“笔意真实”要求增加“穆的容量”,还是将朱元璋的基准像重叠描绘在朱2682年的基准像上,改变为“帝王的姿态”的相术文字的猪腰的脸,都是本质上产生了权力的怪人。

换句话说,朱元璋的“真面目”失踪,完全是因为老朱家自己不想要面目,朱元璋不想要自己的真面目,朱元璋也不想要他父亲的真面目。

(完成)

参考资料

金性尧,「明太祖御容」。 收录:金性尧,《炉边话明史》,紫禁城出版社,2011,第25~27页。

夏玉润,《朱元璋画像之谜》《紫禁城》2008年第4期。

谢帠,《中国画学着作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吴德义,』的编纂和历史书,《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三期。

胡丹、《相人术》与明代前期政治》、《北大史学》、2013胡丹、《相术、符号与传播:《朱元璋容之谜》考察与解读》、《史学月刊》2015年第8期。 这两篇文章提出的“朱268848整形为朱元璋”观点,对笔者的启发深表感谢。 但这两篇文章认为朱元璋的美容整形方向是把朱元璋整形为丑陋,这是笔者完全不能接受的。 关于《太祖实录》的《上姿奇伟》的《奇伟》等词的解释,笔者也认为是不确定的,意思颠倒了。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