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问题及解决_ 再现皇帝的新装,区块链技术无法解决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问题

区块链技术问题及解决

在过去两年中,我曾多次阐述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局限性和不成熟性。 2019年10月中央宣布“块链成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后,块链技术在中国再次爆炸,供应链金融是所有块链文章和白皮书必须提到的应用场景。 我在多国银行从事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应用已有二十多年,我认为有必要指出这个问题,以免市场上有许多疑似专家和疑似科学的误解。

供应链金融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在核心企业1+N模式的推动下,借助核心企业的力量,金融机构比较容易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过程的控制挑战,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核心企业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产业融合和收益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综合力。 利用核心企业的力量建设渠道,将金融资本市场的丰富流动性引入实体产业,实现生产融合,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价值。 应该说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风控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那块链技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块链技术现阶段的成熟度,供应链金融业务正在开展中,在多个主体之间传输共享数据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不篡改性。 特别要指出的是,数据的可追溯性和篡改性不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诉求,块链技术也不是解决这一诉求的唯一方法和最佳方法。 最重要的是块链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也就是防风问题。 供应链金融风控问题可从信用价值创造与信用价值传递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创造信用价值

熟悉供应链金融原理的人应该容易理解,核心企业是信用价值的最佳创造者。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三个主要控制点没有实际作用

1 .欺诈风险(即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

贸易背景是否真实,是否是买卖双方勾结的关联公司等,是贸易和供应链金融领域一直担心的欺诈风险。 块链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比如,买方向卖方购买1000吨高标准动力煤的结果,卡车送来的煤是低标准动力煤,还有很多泥混在一起,块链能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吗? 或者买方和卖方原本是关联公司(表面上看不出来),他们用煤炭交易这个名字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阻止链能解决这样的欺诈风险吗? 而且,金融机构用传统的货物质押法控制风险,仓库的货物是劣质煤炭,仓库方面也是相关公司,一起来欺诈(货物无法控制,不用说如何改变偿还),块链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块链声称可以解决数据共享期间的可跟踪性和未篡改的风险,但实际上,块链是否仅仅通过解决源数据的完整性不具有标识能力并且在数据共享期间的可跟踪性和未篡改的问题才有意义?

更直率地说,你在淘宝店买了一个土蛋箱。 淘宝说我可以用块链技术跟踪,可以防止数据被篡改,保证质量,所以买了。 货物一拿到,就知道这不是土鸡蛋。 原因可能是源数据是假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梁被盗,淘宝合作制造假的,被称为土蛋的蛋饲养了三个月、三天的鸡蛋。 你认为块链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如果淘宝是一家非常有信心的中心企业,保证商品质量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就分包赔偿,如果有信心的话,认为应该采用块链技术吗?  

2 .交易风险

供应链金融包括发运后融资(在发票项下)和发运前融资(在订单项下)。

关于发货前的融资,金融机构最担心的是卖方的交易风险。 卖方如果不交易,买方就不能拒绝,贸易的自我补偿性也不存在,金融机构的融资金也会被淘汰。 块链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们还以上文提到的煤炭贸易为例,买家购进1000吨高标准动力煤炭,价值60万元人民币。 买方是一家信誉非常好的上市公司,预付10%保证金的卖方向金融机构申请发货前融资,但钱到手后,卖方拒绝交易,或者卷起钱离开,买方没收进货也不会支付款项,金融机构应该怎样回收融资呢? 区块链如何解决这种交易风险? 只有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我们才能做些什么?

3 .信用风险

和其他信用产品一样,信用风险也是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最大风险课题。 区块链能解决买方拒付货款的信用风险吗?

我们继续以煤炭贸易为例,买方收到煤炭,但他拒绝支付货款,金融机构如何通过块链向买方要求支付? 如果买方信誉良好,金融机构不需要块链来控制信誉风险,如果买方不信任,块链也不能解决信誉风险问题,那块链到底解决了什么信誉风险呢?

信用价值传递

市场上有很多块链公司采用所谓的块链Token工具来传递信用价值,许多人认为这些信用传递Token已经解决了信用风险问题,以确保在传递过程中可以跟踪和不可篡改。 这其实很困惑。

事实上,真正有价值的是发行这些信用令牌的核心企业,所谓的块链令牌只是支持信用价值的工具(并且目前该工具的法律效力不明确)。 核心企业发行此类信用标记的形式多种多样,信用证、银行应收票据、商业应收票据、支付承诺书等未必充分,市场上存在数十年十分成熟的传统贸易支付结算工具和信用价值传递工具,而且是电子化和中心化的交易工具。 分块链Token不仅信用价值的传递形式不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没有附加作用。

换句话说,如果核心企业信誉良好,那么可以使用上述任何一种贸易支付结算工具来传达信誉价值。 为什么必须采用块链?如果核心企业不信任,块链如何解决信用风险问题? 许多块链公司认为,块链Token具有分割更好流通的功能,从而强调了信用价值传递的优势,仅仅通过在信用传递过程中解决追溯性或篡改性的问题,信用风险具有什么样的本质作用呢? 这也是非常令人困惑的。

事实上,熟悉贸易支付结算工具的人应该能理解这个问题

(1)信用证、银行应收票据、商业应收票据等一般的贸易支付结算工具已经电子化,通过SWIFT和中央银行电子商业票据系统( ECDS ),这些工具的电子化流程非常高效,块链Token这一电子化流程功能在场景融合方面比较容易

(2)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等常用贸易支付结算工具,由成熟行业操作标准(信用证UCP )和法律法规(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票务法等)监管。 块链Token目前没有行业运营准则和法规。 这意味着如果发生无法交易的问题,债权人没有相应的业界操作标准和法律法规。

(3)易分割也同样充满争议。 对于信用证这样的追踪贸易手段(信用证需要支付审查票)来说,对于容易分割没有意义的银行应收票据,很多商业银行的票据系统已经具备大票到小票、小票和大票等功能,没有分割的问题。 存在电子化效率是否足够高问题的商业应收票据确实难以分割,块链Token的易分割功能确实优化,但实际应用价值有多大? 即,有多少商业应收票据的受益人需要分割,核心企业同意承载该商业信用的商业应收票据被受益人自由分割?

如上所述,块链技术在信用价值传播过程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不易被数据共享过程篡改,可以保证分割流通领域具有一定的功能优化,而且还不能解决供应链金融领域欺诈、交易和信用三个根本风险问题,即信用价值创造的核心问题 但是,在这三个风险问题仍需要依靠核心企业进行控制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参与并互相验证的核心企业的集中化业务流数据库系统能够在数据共享过程中实现完全不易篡改的问题,而且比块链技术简单得多

这样,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又体现在哪里呢?

我想强调的是,很多人参与并相互验证的中心化数据库系统从30年前开始就被广泛应用于贸易和供应链金融领域( Bolero是其典型代表)。 如果许多人参与并相互验证,这种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不会轻易被篡改。 更重要的是,如果参与者不相信该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主体所有者(例如,Bolero ),则他们不会涉及该系统并且必须采用低效、冗馀的分布式计费方案,例如块链。 以上述中央银行的ECDS系统(典型的多重参与、相互验证的中心交易系统)为例,如果主体信用(中央银行信用)充分接受,参与的各金融机构是否需要使用区块链进行分散收费? 在这种情况下,块链又解决了什么问题?

分块链技术强调中心化和弱中心化的概念,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非常中心化价值体系,以数据共享不可篡改、Token容易流通的概念为招牌,使用分块链技术以有核心价值的核心企业中心化体系为中心,在内部进行步行

当然,在多中心化和弱中心化的系统中,基于块链协议机构的分散帐单有助于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和不篡改性。 但是,如我所述,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核心问题,即风险防范问题和信用价值创造问题,块链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2018年10月,麦肯锡发布了一个标题“块链的凸轮剃须刀问题”,列举了有趣的数据,还提到了业界人士不断提出的疑问:数据以块链这样效率低下、复杂的分布式帐簿方式

麦肯锡说,这其实是一个狼蝎问题。 对我来说,我觉得这好像是皇帝的新装。

注: 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奥克姆在《箴言书注》的2卷15题中说:“不要浪费很多东西,用很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到很好。” 由此诞生了狼蝎的原理“如果没有必要,就不增加实体”,也就是“简单有效的原理”。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