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如何提升_ 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管理平台正式上线

10月25日上午,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管理平台在线发布会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处处长王亦宁、海淀区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杨军昌、海淀粉园管委会企业发展促进处处长何建吾、区政务服务局局长马学印、区融媒体中心主任王言敏、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志愿者项目负责人张瑞革出席发布会, 共同成立平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区文明实践成员代表、文明实践志愿者代表、大众代表、媒体记者约150人参加。

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如何提升 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体系机制、阵地管理、志愿团队和实践活动的网络管理,为人民提供更便利的网络服务。

“一库二系统多端口”——文明实践的“大本营”。 新时期文明实践库、新时期文明实践宣传教育服务体系、新时期文明实践业务管理体系和海淀文明实践网络( PC方)、文明海淀微信公众编号、掌上海淀APP和海淀通APP等多个入口构成了“一库双系统多端口”系统,大众、教育大众、关注大众 平台集VR (虚拟现实)、基于位置的服务( LBS )、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于一体,将36个委托局和29个城镇的文明实践服务资源与“2 9 N”志愿者、团队资源相结合 建设了基地预订、服务地图、VR陈列室、我的书房、慕科中心、志愿海淀、实践动态、精密推广等功能,在菜单式、订购式、一站式、随时随地提供文明实践服务,构建了文明实践的“本营地”。

“三个中心”贯穿发展——平民服务的“家政妇”。 坚决贯彻北京市委提出的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金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三个中心”的融合贯通、一体化服务构想。 各平台全面融合,构建了舆论宣传和公共服务的“一站式”平台。 各类服务可以在网上处理,不出户就知道天下事,志愿服务被送到家门口,新时代的文明实践成为平民服务的“房东”。 平台已经整合了5000多节课程、85万多本电子书籍和有声图书、104个邮购服务事项、180个精品菜单和水煤等公共服务数据的在线查询服务。 另外,“海淀通”APP在线处理1600多项民间服务,“手持海淀”APP每天都有更多信息,有助于人们了解天下、家庭国事、亲近。

三个“第一”、四个“一组”——为民忧的“掌上宝”。 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实现面向大众的服务和三级组织管理框架,实现“2 9 N”志愿者队伍文明实践管理的智能化,首次突破时空限制,跨越地区,跨越系统, 无论何时何地提供文明实践服务首次实现“点派单”机制的在线全过程闭环管理首次将志愿服务相关过程机制固定在系统中,实现了志愿服务管理的标准化、智能化。 在平台上线的同时,第一批36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第一批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项目、第一批19个文明实践基地、第一批106个10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进日”活动同时上线,人们在附近进行文明实践

“三纵四连五基地”——美好生活的“温馨客厅”。 建立实践中心、所、站“三纵”组织体系,推进“科技连接生活、企业连接社区、文化连接邻、国内连接国际”的“四连”功能,广泛建设科技园区、高校园区、文化景区、红色基地和农业园区等类别的“五基地”,建设居民亲身受教育、熏陶的“暖客间”。

(照片由海淀区委员会宣传部准许使用中国日报网)

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如何提升_ 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管理平台正式上线的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