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作为加强_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九旬老兵郑永德的初心

要把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作为加强

92岁退伍军人郑永德总是坐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家的沙发上,年纪已过,身体动作不便,语言表达能力几乎丧失……但他上半身还挺拔,精神饱满,至今仍保留着军人的勇气和风格。

采访是在郑永德的两个儿子郑东国、三个儿子郑山、老伴儿冯书莲的故事中进行的。 在听的时候,眼前浮现出一段老练的经历,即使眼前的战功多半也喜欢“隐姓埋名”。 郑永德,1927年出生于赤峰市敖汉旗马棚村,年幼父母去世在地主家长期工作,1945年参加苏联红军,1946年正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野三纵队,陆续参加辽沉战、天津和海南岛的解放。 1958年驻海南岛期间,向部队运输物资时突然撞到山体滑坡受伤,留下脑震荡后遗症,之后被评为第8级残疾军人。

历史车轮不断前进,解放战争结束后,郑永德由军人变成企业员工。 1963年,郑永德从部队转业,担任伊金霍洛旗新街贸易公司社长。 1966年,他在伊金霍洛旗粮食局担任政治指导员,专心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1968年,他被调到伊金霍洛旗医药公司,1969年被调到伊金霍洛旗原书萨食局工作,到1984年在老干局辞职。

退役的郑永德经常对儿子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挥洒热血。

一想起父亲退役后的状态,郑山不由得竖起了拇指。 父亲退役后,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看见虚名浮利,不争,不争,发誓“为共产主义奋斗一辈子”。

转业后,郑永德恪尽职守,无私无私,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1998年,遇到国企改革,郑永德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媳妇相继下岗,两个家庭同时陷入困境,衣食成了问题。 两个儿子束手无策,失望地发现了郑永德。 “你有功,要求政府协商,调动工作或安排岗位,政府不会沉默”,但郑永德不仅漠不关心,还严厉批评他们,要求他们吃自己的力量,勤奋工作,不要私心杂念,不要打扰政府,永远保持诚实诚实的人

离婚后,郑永德的感情不会衰退,角色也会改变,职场也会改变,但是没有改变过初心。 他常常继承革命军人英雄的本性,刻不容缓地为人民服务。 他给小学生讲革命故事,教孩子们读书,报答祖国,从小就知道幸福的生活是不容易的。 他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在大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因此被选为社区领袖。 他每天早上4点起床,开始打扫公共厕所,不怕脏,不怕疲劳地工作10年以上。 他还使大众参加文化娱乐活动,使居民秧歌队多次在各地参加比赛。

谈到父亲打扫厕所的经验,郑东国感慨地说:“我们经常说厕所又脏又臭,劝他不要再打扫了,可是父亲的精神领域还没有达到我们的年轻一代。”

在郑山的微信朋友圈内,有些情报特别引人注目,对于老父亲郑永德,曾在郑永德建立过“八一”军部,或是上级领导人慰问。 最近的一件事是2019年8月1日播放的录像。 影片中,郑永德高兴地说,他身着军帽戴奖章的军服,拿着鲜花坐在轮椅上,后面鲜艳的党旗引人注目。 郑山说:“几年前,父亲能走路,每当“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父亲都要穿军服向广场敬国旗。 2017年以后,父亲完全走不动了。 我们换了军服,把父亲推到广场上,让他向国旗敬礼,回来庆祝。 他非常高兴”

是郑永德的朴素之家,冯书莲为郑永德珍惜两个方盒,一个盒子装满了全新的绿军服,另一个盒子装满了大小的奖牌。 只要有时间,郑永德就会触摸这些奖牌,有华北解放奖牌、解放东北奖牌、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奖牌、中央人民军人代表奖牌。 思念今昔,感慨无量,在荣誉面前,他对初心无悔,不改志。

冯书莲说,向国旗敬礼,交党费,郑永德行动不便,读了意识断了也忘不了的大事,一想起来就催他穿军服,交党费。

郑永德在朴素而光辉的人生中,他参加的战争,他转行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示的高风亮节,他退休后为民服务工人怨恨的感情,最后交织成“不忘初心,记住使命”。 他以实际行动实践初心,以无私的奉献完成使命,他的一言一行默默地影响着家庭。 下岗后成为个人家庭的郑山踏实经营着自己的事业,“父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记住父亲的教诲,永远以“先吃苦,后享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内蒙古日报社金融媒体记者王玉琪鄂尔多斯日报记者王红梅)

内蒙古日报社金融媒体原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