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供方结构性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改革范围也从实体经济扩展到金融领域。 金融体系依赖规模增长的发展逻辑难以满足实体经济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需求,需要解决高杠杆、低效率、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失衡、资源分配不均衡、货币传导机制不均衡、经济对债务依赖越来越严重等问题。
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供应方的改革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根据实体经济变革的需要,及时调整金融市场,纠正多阶段资本市场失配,改变金利双规制,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挖掘新动能,稳定增长和风险防范巴
现在金融供应方的改革正在有序地进行,但也有挑战。 挑战可以借鉴历史。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最近在“第五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整理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回顾1993年,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是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这次改革涉及财税、金融、价格、对外贸易、投资、企业等多个领域,其中财税、金融是重点。
总的来说,这次改革不仅完成了当时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任务,还与其他方面的改革合作,基本解决宏观经济稳定能力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的问题,基本建立基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宏观调控,初步形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的背景和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业内就中央银行、财政和专业银行即后商业银行是如何发展的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一讨论是在整体经济改革的背景下展开的。
1984年,中国从农村改革进入城市改革,即全面改革。 1986年初提出的“价格、税、财”联动补助改革方案尚未实施就死亡。 1987年以后,实施了大包干。 借鉴农村经验,这主要包括企业大包干、部门大包干、财政大包干、信用包干和外汇包干“五大包干”。
实行大包干后,在分层嵌套的包干体制下,政企不分,市场与监管不分,资源配置扭曲,引起了循环的行为,1988年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为什么会有周期性的行动? 主要原因是城市承包与农村承包不同,农民承包“谷物”其馀的都是自己的,由于谷物栽培效果低,农民变成农民工。 城市承包,如税收承包,所缴纳的税收为常数,则企业生产、投资和消费较多,不需缴纳税款,而且,如融资承包商,特别是再融资承包商,基础货币承包商,由于释放了高能源货币,很快引起了通货膨胀。
1989年和1990年“治理整备”开始后,通货膨胀下降,但经济效率下降。 1992年,行政紧缩和管制大幅放宽,通货膨胀迅速上升。 其本质是五大包干体系不变。 当时,如果不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话,1988年的高通货膨胀的局面就会重现。 其中,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金融体制,是1993年开始筹备、1994年开始金融改革的背景。
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是建立集中货币政策决策和执行体制,还是建立集中决策和分散执行体制? 二是专业银行实行集中管理、总支行制和单一法人,还是实行下级明细化,由各省人民银行支行当场监督? 第三,专业银行应商业化分离政策功能还是留专业银行? 第四,汇率是可以并行按经常项交换,还是继续双重保持汇率? 第五,金融是分工经营和监管还是混业经营?
关于这五个方面,各方面意见不一致,未达成共识。
改革的决定和成果
1992年,党的十四大改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6月,提出了“十三条”的应急措施,被认为是管理通货膨胀和金融改革的纲要。 改革主要包括十三个方面。
第一是“确保基本货币大门”。 "现在最重要的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货币发行量是基础货币供给量的最重要指标,这个指标不能控制,不知道去哪里. "
第二,“必须坚决制止银行非法放款。 ’他说
第三,“必须坚决制止混乱资金的筹措。 ’他说
第四,要严格控制信用规模,主要采取禁止措施控制金融领域违规行为,在整顿金融秩序的同时,通过规模控制继续控制通货膨胀。
第五,“准备再次提高存款利率或有价值地储蓄”。
第六,“人民银行要加快改革”。 人民银行各级机构要个别开设的营利性金融机构,不得有利润动机,不得回归货币当局本位。
第七,“专业银行必须保证付款”。 该条是专业银行单一法人化、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功能分离的基础,它明确了货币政策的执行,实行集中体制,否定了专业银行的低层次化和货币政策分散化规制的方向。 另一个重要的是,“必须完全脱离资金、财务、人员,包括专业银行各级机构自行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经营机构、房地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是金融分工经营的基础。
第八,“投资体制改革与专业银行改革要结合”。 “既然基础设施具有政策性,就必须通过建立金融债券、财政投资融资和国家长期开发信用银行来解决这个问题。 产权应当是国家控股,银行贷款应当是辅助的。 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必须分开"。 该条是三大政策银行成立的基础,既是政策性与商业性的分离,也是专业银行转向商业银行的基础。
第九,“国库券发放任务必须限期保证完成”。 “今后,财政赤字必须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确立不能向银行支付的原则”银行是指中央银行,这是与中央银行整理财政关系的重要基础。
第十,“今年确定的股票发行和海外上市计划必须实行”。 “不开大门,取缔黑市很难”“但必须规范化,按照我们颁布的法律规范化”,是发展股市的基础。
第十一,“加强外汇市场管理,稳定外汇比价研究势在必行”。 这是问题的方向性,没有提出什么建议,接着开始准备汇率,之后1994年1月1日实施汇率,到达了单一市场的轨道。 实现了1996年管理的变动汇率机制和经常项目的交换。
第十二,“要好好研究整顿房地产市场的方法和政策”。 这和我们现在面临的金融杠杆太高是一个局面。
第十三,“希望加强税收管理,堵住免税漏洞”。
“十三条”是临时措施提出的,但实际上是对“包税制”提出的政治措施,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为治本的一系列改革指明了方向。
从改革的效果来看,转变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管理单一化的专业银行经营机制,形成银行政策性和商业性分离的规范统一资金市场,实现并频繁交换成立全国统一有序总店之间业者的汇率。
改革的
思考
1994年发表的金融改革在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定的一步,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改革必须突破既得利益障碍。 当时,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有很多房地产公司、证券公司,这与自己的地位不一致,必须分开,这对于有很大抵触的货币政策回归单一目标也有很大抵触。
第二,相信市场力量,使汇率符合市场轨道,使价格发挥作用,公平竞争会提高整体效率。
第三,宏观调控相信是中央事权。 金融市场改革要把风险放在第一位,把组织风险管理和社会整体风险文化放在第一位。
在现在的新时期,面对的任务和使命更加艰巨,利益纠纷也更加复杂。 要依靠市场力量,利用法制化手段逐步解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