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强区_ 最新中国百强区榜单:广东江苏领跑,中西部占近三成席位

最近,塞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2019中国城镇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和“塞迪百强区( 2019 )”的相关成果在北京发表。 在最新的百强区排名中,广东省城市占21席,江苏省占16席,数量领先全国。 另外,中西部城市总共占31个席位,其中中部15个席位,西部16个席位,中西部城市综合竞争力比去年有所增加。

该排名为“地区总产值70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以上”两个数据门槛,包括综合质量效应、创新动能、协调发展、绿色绩效、开放水平、份额、商业环境等7个层次的指标,23个层次的核心指标,30个层次的核心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百强区选拔以地区总产量、增长率、工业增长率等综合质量效应和经营者环境优化两个标准带动,压迫着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要求。 中国500强区

在塞迪百强区( 2019 ),数据依据2018年各城市、城市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

从总体上看,2019年百强区由我国889个辖区(不包括直辖市辖区)选出,百强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5%和人口的7.45%,就实现了全国17%的生产总值,经济资源集聚态势明显。

此外,2019年百强区平均产量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1个百分点,人均产量增长率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3.5个百分点。

seday咨询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是中国首家上市咨询企业。 塞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在对国内城市经济、园区经济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向地方政府提供工业经济研究、综合规划等综合建议,旨在加快地方工业经济变革升级。

广东江苏领先,着重优化商业环境

澎湃新闻( www.thepaper.cn )记者整理的结果是,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龙冈区连续两年居于前列,这些城市是深圳市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对外贸易等企业服务水平的“先驱”。

今年以来,龙岗区和深圳海关达成“关联区联动”相关合作意向协议,在技术贸易措施研究、外贸新职业状态培养、通关便利化推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共推进十项行动计划,为管辖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动力,推进区域产业变革。

福田区建议,作为连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深圳市的口岸所在地,建立与国际接触的市场秩序,加快试行和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和贸易便利化水平。 中国500强区

塞迪百强区域分布的比较

在这次赛迪百强区排行榜中,广东省占21席( 2018年占22席),江苏省占16席( 2018年占20席),是全国排名最多的两个省。 百强区中沿海地区占66席,2019年百强区前20名中,广东省占12席,江苏省占4席,浙江省占2席,山东省和湖南省各占1席。 中国500强区

百强区经济首位度统计

百强区发展城市、城市群,更符合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特点明显。 2019年百强区所在城市总产值合计30.5兆元,全区第一位(城市总产值占城市总产值的比例)达到50.07%,平均第一位为14.99%,是推动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排名第15位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18年地区总产值达到2135.94亿元,增长率达到8%。 作为南京重要交通枢纽和教育资源的集聚地,江宁区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引进中兴通信、京东、阿里巴巴(新人)智能中坚网络节点等,同时配置科研机构等,推进规划,稳步推进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西部约占三成,总体实力上升

从地区来看,2019年的百强区,中部占15席,西部地区占16席,中西部共计约占3成。 对于去年沿海省独特的情况,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排名前20位,排名第17位。

在2018年的排行榜中,雨花区位列第39位,与去年相比上升了22位。 2018年,中部地区在百强区占14席,西部地区占15席,中西部地区占29席。

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显示,2018年雨花区全境地区总产值1888.16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长938.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年普通公共预算收入达158.31亿元,比上年增长7.1%。

作为中部强区,长沙市雨花区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线索,帮助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雨花区还连续举办了第21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立足于湖南农业大省的现实和优势,在农业科技、农机装备等方面积极推动本地企业“走出去”。

2016年7月,雨花区湖南高桥大市场“湖南省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揭晓,中国中部国际采购中心建设和旅游购物贸易方式试点开始。 这通过湖南产品内外贸易便利渠道,大大促进雨花区外向型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了湖南省整体经济转型和开放水平提高进程。 中国500强区

百强区与全国、各省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百强区排名,2019年百强区发展水平总体提高。 2018年塞迪百强区地区总产值最低650亿元,2019年百强区总产值不低于700亿元的最低标准,最终选入城镇的总产值超过800亿元。

即使是位于百强区最低位的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19年全区总产值也达到了800亿元,增长率达到了10.5%,对全市的经济发展和变革发挥了很大的牵引作用。 实际上,2018年贵州省累计为实体经济企业实现消费电力、税收、融资、物流、制度交易等“五大成本”超过500亿元,贵州省已成为全国省直属部门行政权力事项数量最少的省份,推进企业成本的降低,切实提高行政机构的工作效率,优化商业环境。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