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里,猪肉价格持续高水平运行,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目前猪生产和供应情况如何非洲猪流感防控状况如何养殖场房屋面临什么困难采取措施稳定猪生产? 针对以上热点问题,农业农村有关人员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专访。
直到春节猪价仍然高水平运行
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负责人表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猪饲栏和猪饲栏的减少情况来看,今年猪产量有明显减产的可能,市场供求存在一定差距,春节前猪价格仍然高水平运行,预计明年猪生产将逐渐恢复,猪价格将逐渐下降。 从肉类供给整体来看,考虑到替代品生产发展迅速、进口增加、猪肉消费减少等因素,今年肉类供给得到保障,平民餐具中不会出现肉类不足的情况。
负责人说供给得到保障,主要是猪肉替代品的生产增加这三个主要原因。 监测显示,上半年鸡肉产量增加13.5%,水鸟增加更快,牛羊肉生产周期长,但增加的二是猪肉进口增加。 上半年猪肉进口81.9万吨,增加26.4%,预计后期猪肉进口还有富馀,第三是猪肉消费需求下降。 非洲猪流感发生以来,猪肉的消费也受到了抑制。 监测显示,1月至6月,贸易市场猪肉消费量比上年减少12%。 下半年进入消费季节,猪肉价格的上涨受到消费的进一步抑制,预计年猪肉需求量将减少约10%。
除上述因素外,农业农村市场和信息化部门相关人员表示,屠宰企业冷冻猪肉库存量高,进口新鲜冷冻猪肉迅速增加,中央和地方储备调节能力增强,促进中秋、国庆期间猪肉市场均衡供应,消费者无需担心“买不到肉”。
非洲预防控制猪流感的效果明显
去年8月我国发生非洲猪流感以来,各地有关部门大力推进非洲猪流感防控,取得了逐步成效。 目前为止迅速处理了153起非洲猪流感,杀死了119万头猪。 今年以来,流行趋势明显放缓,除4月外,其他月份的新流行都保持在一位数。 除云南、四川、湖北外,目前全国其他省疫区均按规定解除关闭,猪生产和运输秩序逐渐恢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非洲猪流感预防控制的意见》后,预防控制进一步加强。 全面禁止各地直接给猪食物废弃物,办理猪运输车备案,严格清洗消毒,实行屠宰环节非洲猪流感自我诊断和驻地官方兽医制度。 各地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中南区试点已取得实质进展,初步探索了区域防控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
随着非洲猪流感防控的加强,猪养殖、交易、屠宰等防疫主体的生物安全意识显着加强,有效执行了防控责任,加强了消毒、检疫隔离等防控措施和手段。 国防技术的支持也得到加强。 加强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开发,目前已筛选出34种快速检测试剂两次,疫苗的开发也在逐步发展。
双重因素促进猪价格上涨
农业农村市场和信息化部门相关人员分析,猪价上涨主要受非洲猪流感的影响,猪生产能力下降较多。 根据生猪的生产规律,母猪从怀孕到出生大约需要4个月,从小猪出生到肥育猪出生大约需要6个月。 由于去年10月开始的猪基础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今年6月开始猪市场供给显着减少,价格上涨。 7月,400个监视县的猪饲养栏比去年同期减少9.4%,同比减少32.2%,全国规模以上的猪定点和屠杀企业的屠杀量减少1730.34万头,同比减少1.6%,同比减少11.3%。 另外,非洲的猪流感发生后,与猪养殖防疫相关的成本的增加也促进了猪价格的上涨。
综合历史数据,我国猪价格波动具有较为周期性的特征,猪价格从低点上升到高点,再下降到低点,一般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本轮生猪价格在2018年5月下降到低周期后,进入新的上涨途径,之后受非洲猪流感的影响,猪的生产能力显着下降,猪价格暂时调整后,持续急速上涨。 上述负责人表示:“这头猪的价格上涨应该说是由于非洲猪流感和周期性因素重叠的结果,整体上符合市场的供求规则。”
养猪场的房子面临很大的困难
“迄今为止,猪的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的负责人坦白说“不养”“不养”“不养”“不养”“不养”“不养”“不养”。
养猪场的房子缺乏普遍的信心。 非洲猪流感致死率高,养猪场对这一新传染病种缺乏预防控制经验,恐慌感强。 最近,尽管猪市场价格高涨,养殖场房屋补充栏的意愿仍然很差。 根据农业农村部从7月26日到31日对400县11191家养猪场实施的问卷调查,32.3%的场所以年末为止扩大规模为目的。
一些地方政府发展养猪的欲望不高,禁止限制养猪“不养”。 新的养殖场用地几乎不被认可,也有没有被拆除的地方,养殖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有“禁止世代治疗”的地方,养猪场也有“拆除”的地方,为了降低非洲的猪流感的风险,鼓励空栏,禁止再养护栏。
发展规模养殖是困难的。 很多地方的土地利用整体计划中不包括家畜养殖用地,养殖用地多用作临时用地,难以办理合法手续。 随着环境保护、防疫要求的不断提高,部分养殖场粪污染处理设施、清洗消毒设施等面临着可建设的困境。
前期的养殖是赤字,“没钱”。 部分养猪场家庭由于前期猪价过低,疫区猪群不能正常转动,经济损失严重,资金出现极大困难,短期维修困难。
猪的生产正在加速恢复
8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稳定猪生产和猪肉供应价格的一系列要求,“不养”“不养”“不养”“不养”的问题正在被解决。
目前,农业部门正加快重新生产猪,一系列措施陆续出现。 稳定基础生产能力,支持养殖场分户饲养,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优化种猪省外运检疫流程。 抓好非洲猪传染病预防控制,实行现行有效预防控制措施,认真调查虚假报告、延误报告、漏报行为,及时实现非洲猪传染病强制处置补助资金。 尽快实施县级奖励生猪、规模养殖场临时生产补助、母猪和肥育猪保险、养殖场房贷折扣等政策。
同时,农业部门加强猪生产状况跟踪监测、研究判断和警告,引导生产,稳定期望。 积极推进猪产业转型。 建立健全的猪养殖、疫病预防和流通三大体系,加快从“运猪”向“运肉”的转变。 同时,与有关部门合作,尽快纠正超越法律规定的养护限制和用地问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猪生产加快恢复的一大基础是养殖规模化水平逐年提高。 “农业部门将年出栏的500头以上的养猪场称为规模猪场,规模化比重是指这些猪场年出栏的猪头数在全国总出栏量中所占的比重”,农业农村部畜产兽医局负责人表示,2018年的猪养殖规模的比例为49.1%,比2003年上升了38.5个百分点。 2018年,中国猪养殖场家庭约2600万户,主要以小散户为主。 其中,每年栏目500头以上规模的场所约为18.7万户,每年栏目1万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约为4000户。
该负责人预计,通过政策指导和生产支持,明年猪的生产将逐渐恢复,猪的价格将逐渐下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约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