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首颗卫星_ 24颗卫星全部到位 北斗三号部署完成,明年完成全球组网

12月16日,宇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总开发的长征3号乙火箭以“一箭双星”的形式将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中圆地球轨道。 北斗三号计划在这个轨道上的24颗卫星全部到达,全世界系统的中心星座配置完毕。

什么是核心星座? 北斗三号为什么由三种轨道卫星组成?全球系统的网络距离我们有多远?

北斗三号首颗卫星

长征3号b火箭携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 萧邦军图

主力冲锋,队友帮助进攻

北斗三号卫星“天团”有3种队员,分别在不同的轨道上守护岗位。 此次发射的双星,即中圆轨道卫星( MEO卫星,五院北斗人称之为“萌星”)是全球网络的主力。 他们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飞行,希望自己的焦点在地上画波浪线,复盖世界更广阔的地区。

据北斗三号卫星王平首席设计师介绍,MEO卫星轨道高度约2万公里,轨道周期为12小时左右,与地球自转周期不同步。 “从地面看,从西向东的运动笼罩着世界。 因此,提供全球导航服务主要依赖MEO卫星。 这也是将24颗MEO卫星作为北斗全球集团网络的中心星座的理由”。

“萌星”在全世界打网冲锋时,队友们都很有力量。 其中,深“吉星”( GEO卫星)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因为总是随着地球的自转运动,总是把焦点放在祖国的“爱星”( IGSO卫星)是使地球倾斜的同步轨道卫星,像辛勤的蜜蜂一样,把自己星球下点的轨迹包围在亚太地区,保护中国周边。

北斗三号首颗卫星

双星被输送到发射塔架。 南勇图

独特的卫星星座,中国首个

在美国GPS、俄罗斯格罗斯、欧洲伽利略等导航系统陆续以单一轨道卫星配置星座的背景下,中国北斗竖起独特的旗帜,用三个轨道卫星构成混合导航星座。

为什么这样布局呢? 出自北斗三步的发展战略。 在前两步,北斗必须分别为中国和亚太地区服务,“吉星”和“爱星”明显占优势,“萌星”适合全球导航服务在战场上的作用,而且当时“萌星”还有许多未被突破的重要技术,具有实战性

因此,五院北斗人首次建立了GEO/IGSO/MEO混合星座,建立了基本导航、位置报告等多项业务一体化的北斗二号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成为全球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模式。

这样的技术体制可以有效地构建区域系统,并且兼顾全球系统的开展。 在北斗二号系统的建设中,配置了四颗“萌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优秀的平台,逐渐克服了一系列全球网络稳定运营的瓶颈。 因此,北斗打开了全世界的网络之后,主力的“萌星”活跃了起来。

此时的“吉星”和“爱星”将是最好的队友。 北斗为他们精心设计了数量少、角色重要的岗位。 他们与“萌星”合作,不仅担负着加强北斗三号整体技术指标的“攻助”作用,还拥有众多“神器”,开拓了未来北斗的广泛运行和应用之路。

不要着急,不要盲目,根据国情巧妙地设计。 这是一个充满中华民族实践智慧和实务精神的北斗路线和星座方案的设计,为国际卫星导航技术体系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方案。

北斗三号首颗卫星

核心星座的布局是全球网络的坚实基础

胜利就在眼前,明年完成全球网络

沿着三步走的道路,北斗人坚持战略力量,在稳定的战斗中完成了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中心星座的布局。

目前,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网络正进入决赛最后冲刺阶段,明年上半年将按计划完成全网卫星发射,独立建设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我国首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北斗“全球梦想”

目前,五院瞄准未来先进技术,规划了系统性能先进、功能全面、安全可靠的下一代导航卫星技术系统,提出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技术发展战略。

长征3号乙火箭院供图

传送北斗38次,创新成为“北斗专列”

本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今年宇宙发射的最后一项任务,完成了2019年发射任务的100%获胜、北斗工程发射任务的100%获胜的“双百”战绩,圆满完成了2019年发射任务。

2007年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发射12年来,长三系列火箭(家庭成员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等)以38次成功的完美表现,将53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包括更早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在内,长三连火箭以42次100%的发射成功率,将57颗北斗卫星带入轨道。 每当回顾北斗工程的发射任务,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又称为“北斗专列”。

从北斗1号到北斗3号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到北斗工程三种具备轨道的发展能力,从一年几次发射到一年十几次发射,长征三号甲方研究小组一直在探索创新之路。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发展队伍勇敢创新,精通创新,乐于创新,富于创新,创新是发展队伍的优良传统,也是火箭发展的灵魂和动力,”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姜杰说。

最早的三系列火箭在接受北斗发射任务时,只具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能力,北斗工程提出了火箭需要满足多轨道面组织网发射的新要求。 为了满足需求,开发队伍开展了北斗卫星工程发射中圆地球轨道、以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设计技术为代表的难关研究开发,开发队伍采用东南射向进行轨道设计,同时满足了工程火箭运输能力和卫星轨道配置的双向需求。

特别是开发团队,在中国“一箭双星”发射高轨卫星的先例开始的同时,与“太空渡轮”—“远征1号”的上级和伙伴飞行,将北斗导航卫星直接送入工作轨道,为进一步加快北斗卫星的配置速度,节约卫星的能源,延长卫星的寿命做出了贡献。 这一系列创新措施大大适应了长三联火箭的任务适应性,大大缩短了北斗工程建设进度,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

火箭吊运火箭院

“金牌火箭”创造了2019年以上的记录

经过“繁忙”2019年,在长3系列的12次发射任务中,3月10日,长征3号乙火箭发射中星6C卫星,长征系列火箭成功第300次发射的4月20日,长征3号乙火箭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44卫星, 中国首枚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系列火箭5月17日,长征3号c火箭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45颗卫星,火箭院火箭第200颗发射成功……

长三系列火箭在2019年承担了很多中国宇宙飞行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并非偶然。 从发射记录来看,我们发现这一系列“金牌火箭”在中国通信卫星项目、月球勘探项目、北斗项目、风云气象卫星项目和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姜杰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高轨航天器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火箭高强度发射的“主力”,是我国现役中型高轨火箭中运输能力最大、技术最复杂、适应性最强、发射次数最多、发射密度最大的火箭 其最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输能力达到5.5吨,并形成从2.6吨到3.9吨,再到5.5吨的合理能力梯度,进入轨道的精度相当于当前世界主流的火箭,可以满足我国当前各种中高轨道有效载荷和当前世界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的任务

近年来,随着可靠性工作的深入,开发团队整体提高了飞行可靠性,成为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可靠性工作的目标。 针对全箭系统,针对设计、技术、测试各环节,开展了多个可靠性增长项目。 推进了射程的关闭、冷氦增压系统的冗馀化等。 “现在长征3号甲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率达98%”姜杰说。

“2020年,北斗全球系统将全面建设,长征3号甲系列火箭还将完成10多次发射任务,开发队仍面临着高密度发射的考验,”长三火箭总指挥森说,这些考验也使研发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原题:历史的瞬间!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展开完毕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