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镇区划调整获批_ 因外地区划调整,青岛有七条道路也据此改名

此前拙文多以青岛地名命名,但行政区划的调整引起地名的变更,原则上不改名。 青岛有很多以西康路、热河路、青城路、齐东路、维县路等古地名命名的道路名称。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道路也因区划调整而改名。 以前的拙文也说,由于两省的废除青岛的三条道路被改名了。 今天也继续这个话题,下面总结一下在地方区划调整中青岛路名改名的情况

直隶路改名为河北路

直隶省是河北省的旧称,因明清时河北直接隶属于资本而得名。 1912年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北洋政府仍然定居北京,河北也可以继承旧名,还是直隶省。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军攻占北京,是因为南京决定,国民政府将北京改名为北平,不是直隶首都,所以直隶省改名为河北省。

青岛现在的河北路是条老路,在德占期属于大鲍岛区,即着名的街道,河北路在德占期被称为直隶街( Tschili Str.)。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改名为直隶町。 自1928年起,改名为河北路(具体年份不详)。 青岛的北京路由于北京改名为北京而没有改名,直隶路改名为河北路的夹克就看不见了。 比较相似的是上海的直隶路也改名了,但是解放后改名的不是河北路,而是石潭得到的,上海迄今没有河北路。

四川乡镇区划调整获批

中路改名西康路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设立西康省,1939年西康省正式成立,1955年撤退省份,共存在16年。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在西町一带,命名了几条新路,其中之一被称为浪速町。 1922年,北洋政府接受青岛后,根据四川省的中道将浪速町改名为中道。 1928年西康省宣布成立后,中路改名为西康路(具体年份不详)。 不知道为什么选择中道改名是因为中道是四川吧,有趣的是,1955年西康反省后,西康路不改名,一直持续到今天。

绥远路改名包头路

1914年袁世凯从山西省析出归绥道,与兴和道合并建立绥远特区。 1928年绥远省、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1954年绥远省编入内蒙古。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在今天的蓄水山中建造了日本海外最大的神社青岛神社直冲神社山门之路,被日本人命名为大和町一丁目。 1922年,北洋政府接受青岛后,将大和町一丁目改名为绥远路。 1954年绥远撤退省份后,由于有绥远本来的差别,青岛的绥远路也改名了,但青岛已有内蒙古路,因此选择内蒙古包头名称的是包头路。

四川乡镇区划调整获批

归化路改名四平路

归化城建于明朝,清朝与绥远城合并,改名为归绥城。 1928年绥远设立省后,归绥成为省会。 1954年,绥远撤退省编入内蒙古,改名为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青岛归化路改名时间晚,约90年代改名为四平路,但多少受到分区调整的影响。

安东路改名丹东路

安东是清朝设立的县,为了安抚东洋,从唐朝的安东都护府那里取来了。 伪满设立了安东省、省都安东市,19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继续设立安东省,解放后撤退省,安东市保留了。 1965年,考虑到某东邻的心情,安东市更名为丹东(红东)市。

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在登州路西、齐东路北侧开辟了新的日本人居住区,给唐宋八先生命名道路。 1945年日本投降后,八大家的道路全部改名,其中苏辙路被命名为安东路,成为安东路。 1965年,安东路改名为丹东路。

莱阳路12号-26号改名为莱西路

莱阳路是青岛着名的滨海路。 德国占领时,这条路叫维多利亚海岸。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西段改名为旅顺町,东段改名为忠之海町。 1922年,北洋政府接受青岛后,在当时胶东半岛的重镇莱阳命名这条路是莱阳路。

四川乡镇区划调整获批

莱西,莱阳西的意思。 莱西原是莱阳的一部分,解放后,莱西与莱阳一起属于烟台地区。 1961年与莱西县分离,1983年莱西县改属青岛,1990年成立县级莱西市。 1999年,为了提高莱西的知名度,将青岛莱阳路12号-26号(这一段是凹陷的死胡同)改名为莱西路。 莱西是从莱阳分离出来的,现在莱西路从莱阳路分离可能是偶然,但路名的改变确实符合分区调整。

蒙古路改名为内蒙古路

众所周知的原因是蒙古路改名为内蒙古路。 但不可思议的是,上海、天津的蒙古路不改名,一直延续到今天。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