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易财经、中国产经新闻社、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和70年70家企业70人发表盛典”于10月26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获得“70年70位中国优秀贡献企业家”。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宋志平从70年来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翻天复地的变化角度分享了意见。
很棒的弹幕,在客户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
宋志平分别从“这70年我们做了什么”、“这70年我们做了什么”、“为了应对变化而重新制定规则”三个角度进行了论述。 宋志平认为,过去70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贫困不断积累,从贫困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中国的GDP达到了90兆元。 另外,过去70年中国涌现出了许多企业和企业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去年我们的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国总数为129家,中国大陆总数为119家。 我相信总家庭人数首次超过美国,大陆家庭人数我们和美国只有3家,明年大陆家庭人数也将超过美国”。
“我们在这70年里做了什么? 宋志平把过去70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众所周知,我们从贫困国家建设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工业体系。 宋志平指出,我们建设了156个大型工程,我们也取得了南京长江大桥等诸多着名成就,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我认为这40年来,我们经常思考我们做了什么,是改革开放”。 通过开放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管理、市场化改革、资本市场化、报酬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大大动员了中央企业的积极性和竞争力。
“下一步做什么呢? 宋志平强调,今天的经济环境与40年前和70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的增长,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二是技术革新。 “这要求我们的企业,无论是在企业的形态上还是在企业内部机制上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我们就无法适应。 我一直在和大家说话。 我们可能进入分享的时代。”。
宋志平认为,不仅要考虑企业的所有者,还要考虑经营者、中坚人士和员工,要建立新的分配体制,企业必须有活力,不能解决两极分化。 他指出要把企业建成共享的平台,大家要建成丰富的平台。 “目前,中央企业正在推进新的三项改革。 一是科技公司必须拥有员工,持有骨干股。 上市公司董事长层的股份计划在那之后,工厂内有超额利润分红权。 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些财富转让给我们的员工,不仅仅是工资和奖金,让大家享受我们创造的财富,让创造财富的人获得财富,是我们现在推进的“机制革命”,创造共享的企业平台。
关于共享机制的话题,宋志平以国企万华和民企华为例,强调了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但民营企业不一定有天然的良好机制。 国有企业并不总是有好的机制。 关键在于所有者的开放。 私营企业中,即使有这样开放的领导人,也必须采取这种机制,开放。 国有企业虽说有万华这样的领导者去做也好的机制,但国有企业不能说一定有落后的机制”。
“去青岛,去山西,去安徽,去四川,去广东,去几个地方,看到地方国有企业大规模地进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造,这种混合所有制的改造是很有意思的核心点。 这一点是什么呢?企业家精神。 因为我们有企业家。 有的企业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我们能以企业家为中心,拥有稳定的企业家队伍吗? 这是我们真正需要考虑的事情,”宋志平说。
更多的报道应关注主题
宋志平演说实录:
各位领导者,各位企业家,各位媒体,大家好!
今天来这里参加这次会议,我首先代表中企研究生欢迎大家,也祝贺大会成功。 因为今天也获奖了,所以我非常兴奋。 今年我们的主题是“70年70企业70人”,让我们听听感想,回想起三句话,第一句话,这70年我们做了什么? 众所周知,其实我们这70年是颠复我们中国天地的变化,我们贫困累积,从贫困国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去年我们的GDP达到了90兆元。 然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出现了许多国际一流企业。 去年我们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国总数为129家,中国大陆总数为119家。 总家数首次超过美国,大陆家数我们和美国只有3家,相信明年大陆家数也会超过美国。 重要的是,在过去的70年中,我们涌现出了许多企业家,许多企业家、企业英雄带领我们的企业前进,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为了回顾这70年我们应该说的是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在这70年里做了什么? 这70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众所周知,我们从贫困国家建设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工业体系。 我们建设了156个大型工程,我们也取得了南京长江大桥等诸多着名成果。 我们这样的年龄也能想起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这40年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这40年中,我认为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改革开放。 我们开放引进技术,想想80年代我们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包括大量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学习这些先进管理。 当时,我们一组进入德国的工厂,进入日本的工厂,买了很多技术和装备。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后续工业技术的基础。 我想这确实是80年代我们干的。
再看看我们做了什么,市场化改革。 我们在90年代大规模地进行市场化改革,我们的改革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市场,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 虽然知道计划经济是行政划分、规划的,但市场经济完全是由于市场的选择,每个工厂、企业都没有例外,从过去的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很多企业不适应,很多国家企业倒闭了。 但是,很多企业都复活了。 但其中有大量民营企业,乡镇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兴起。 市场在改革过程中,企业市场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另一个是资本市场化。 90年代我们开始了大规模的上市,我现在也是全国上市协会的会长。 现在我们的上市公司,中国的上市公司共计4800家,其中包括a股、h股,以及在美国上市、在伦敦上市的这些股票。 美国的上市公司有多少家?4400家,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的上市公司家数实际上超过了美国。 尽管我们的市场价格低于它,但我们的总市场价格也是55兆元,仅次于美国。 这里有多少国有企业?如果国有企业是a股的h股的话,大约有1250家。 那个回合到现在为止我们有1250家国有企业,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进行了a股的上市和h股的上市。
上市使企业募集了大量资金,最重要的上市是让我们的企业进入市场环境,引入市场机制,改变国有企业本身。 我经常说“这个国企不是别国企业,这个中央企业不是他中央企业”。 总之,我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和中国的中央企业是实际进入市场的国企和进入市场的中央企业,是市场化改造的国企和中央企业,不是传统纯粹的国企和中央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为什么当今的中国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其实不是一些人说的垄断,而是进入市场后,才是从市场吸收的力量。 我认为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特别说的。 我认为我们做的正确是我们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
我们做了什么呢其实这几年,我们又做了很多。 例如,中央企业,其实近年来我们的进步也很大,2003年成立了国资委,2002年党的十六大决定成立国资委,构建了国资监督体系。 十六大和十七大期间,我们的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国有资产的管理人员、管理事务、资产,在中央企业和国企中我们成立了董事会,使外部董事成为多个董事会,这是适应市场的现代管理制度。
第二,建立所有企业主业,企业坚持主业发展,不超过三个“一主二辅”,企业可以向规定的方向发展。
第三,进行了大规模的国内外上市。 像我们中央企业这样多的公司在香港的h股上市,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 h股a股大量上市。
另一个是报酬制度改革,使大家能够从过去的行政化收入转化为市场化收入,这极大地调动了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的积极性。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实际上我们国企这部分的改革很快,你知道这部分我们改变了什么吗? 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改革的决议。 该决议中有一句大话讲述国有企业改革。 在此,我们谈到了什么问题:一是我们的国有资本管理体系以管理资本为主,确立了国资委改革方向;二是决定建立投资公司和资本运营公司。 这使中央企业的顶尖集团有了一个方向,建立产业投资公司三是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即我们市场存在的形式以混合所有制为主。 我想这是一步一步地来的。
最近我们在做什么? 最近这个时期,地方国有企业大规模推进混合所有制。 中央国企是做什么工作的呢?机制改革是内部机制改革,这是我们所做的,员工有股份,科技公司员工有股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份计划和我们许多加工企业,实体公司中,主要是创造超额利润分红权 这是现在我们企业正在做的事情。
我有时想,今天我去看到这些企业发展这么快,其实是因为我们在这条路上做了很多事。 正如中国建材一样,人人都知道这个故事,2002年国有资产委员会刚成立,去年销售额达3500亿,今年可能超过4000亿,发展迅速。 大家都认为这个发展是奇迹,但是这个东西任何发展都不规则,规则是什么我刚才说的都是正确的。 沿着这条路试一试,中国建材今天有了发展。
我知道以前在制作建材的同时,还担任国药理事长。 国药我在这里也说一句话。 2009年,我到现在只有360亿的收入,所以去年我想我们可以达到4000亿的收入,今年我想我们可以达到4500亿的收入。 不论建材、国药,这两家企业都是市场上充分竞争的企业,没有垄断。 但是,改革的力量很大。 中国建材间国有资本的比例只有25%。 也就是说,75%为社会资本,国药中国有资本仅不足40%,60%为社会资本。 也就是说,经历了高度混合才得以发展。
因此,我们的个别学者也不了解国有企业是如何发展的,西方有些人也不特别了解。 传统上理解它是政府的附属,它是独占的,感觉是偏食发展起来的。 从我国建材、国药两个例子来看,其活力完全来源于市场,来源于市场机制,来源于市场的推进。 也就是说,中国的国有企业如果不进行市场化改革,很多中国的国有企业现在可能不存在。
我们做了些什么,想起这40年来,我们真的做到了,最初很困难不适合市场,到现在为止成为世界前500名并不容易。
第三句话想跟大家说,我们下一步做什么? 我以前告诉过你们,萨尔森的经济学引用了美国前总统的一句话:“美国的事业是企业”,我觉得这句话很棒。 我认为中国的事业也是企业。 中国要坚定企业,我们的核心要集中于企业。 我们的企业到底该怎么办? 因为今天和我们在40年前和70年前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一变化,一方面了解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二是技术革新,这个时代,大家都了解了总书记组织学到的块链技术,是倪院士刚才讲的开源软件技术。
今天的技术发展特别迅速,今天和过去的任何时代都不一样。 这要求我们的企业,无论是企业的形态上还是企业内部的机制上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我们就不能适应。 我总是对大家讲话,我们可能进入共享时代。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70年代美国的大企业俱乐部制定了“最大化股东利益,以股东为上位的原则”。 但是,最近他们开会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他们认为现在有问题,应该考虑企业的所有相关人员,这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的资本是什么? 是现场,是土地,是设备,是现金。 但是今天我们的资本是什么? 当今资本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本,人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他们如果这些资本不参与分配企业,肯定没有活力。 他的华为究竟是由什么发展起来的两个重要点,一是企业家精神,二是有这样的企业家,二是华为的机制,华为的“财散人集”机制,紧紧地聚集了华为的精英,所以竞争力很强。
我们企业其实今天我们面临的也是这方面的思路和改革。 其实,这是我们从历史上看,以前清朝的晋商时代,他们是怎样分配的呢?东家有一份,会计系和掌柜有一份,大家有一份。 今天一想到他们是非常先进的分配方式就是共享方式。 今天不仅要考虑企业的所有者,还要考虑经营者、中坚人士、员工,确立新的分配体制。 通过这个,我们的企业有活力,可以解决两极的分化。 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革新是网络等革新非常好的东西,看看这个革新使财富更加集中,两极的分化更加大了。 因此,当我们有创新的时候,技术革命来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考虑这笔财富是如何共享和共享的,这是我们今天的一大问题。
下一步成为企业的时候,我们觉得企业是共享的平台,大家都是丰富的平台,是我们真正理想的基础,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 现在中央企业推进新的三项改革,是我刚才谈到的,一是科技公司拥有员工,持有骨干股。 上市公司董事长层的股份计划在那之后,工厂内有超额利润分红权。 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些财富转让给我们的员工,不仅仅是工资和奖金,还要享受我们创造的财富,让创造财富的人获得财富,这是我们现在推进的“机制革命”,创造共享的企业平台。
如果我们这样做,把我们的新技术和新经济结合起来,把这个分配做好,大家能共享的话,我想未来的企业会充满活力。 我们到了这个时候,应该系统地考虑一下。 我们应该重新制定一些规则,如果不重新制定企业的分配规则的话,我们就走不动了。 否则,我们的年轻学生,年轻员工们买不起房子。 光靠工资和奖金,他们只是分享在哪里才能买到房子。
去年,我和任正非谈了很久这个问题,我去深圳找他谈了很久。 宋先生总是说不要使用“共享”比较好,“共享”和“共享”其实都是一致的。 所以华为的活力来自其机制,华为是民营企业,大家都说是国有企业吗? 国有企业可以共享还是可以共享? 太好了。 烟囱有万华,万华去年有640亿收入,去年利润为160亿。 总书记去年6月13日视察了万华,总书记在那里讲了非常精致的话。 总书记谈到“说国有企业做不好的人,依靠改革,存在保守不足,如果改革顺利的话,就能成为现代企业。”
万华是怎么做到的呢?万华是上市公司,万华的员工是20%,万华的国有股是20.6%,其馀是散户。 员工持有的股票和国有股票加在一起,40%的人一致行动。 万华有科学技术分配,万华发明任何科学技术、技术,如果有利的话,15%是科学技术人员1分5年。 所以万华发明了很多高科技产品,我们佩戴的眼镜镜片这种树脂,世界上只有3家公司,30万元以上1吨,普通树脂1万元以上1吨。 万华能,万华成为高科技化工企业。
所以万华是国有企业,地方国有,经常认为它应该是我们能做到的。 为什么万华? 万华引进机制,分享财富,因此其发展非常迅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讲这个,今天我们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 其实私营企业未必有天然的良好机制。 国有企业未必有良好的机制。 关键在于所有者的开放。 私营企业中,即使有这样开放的领导人,也必须采取这种机制,开放。 所以私营企业不能保证它一定有最先进的机制。
虽说国有企业有万华这样的领导者可以做的机制,但国有企业并不一定有落后的机制。 现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都围着这个干。 到青岛去山西去安徽去四川去广东去几个地方,看到地方国有企业大规模地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这个混合所有制改造围绕着很有意思的中心点。 这一点是什么?企业家精神。 因为我们有企业家。 有的企业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我们能以企业家为中心,拥有稳定的企业家队伍吗? 这是我们真正需要考虑的事情。 上海有绿地,绿地校长张玉良,绿地资本结构,3家国有企业占48%,员工资本占26%,这3家国有企业国资委下的国有企业不发表一致行动者,保证了该员工的6%占所有权,张玉良能成为会长和法定代表人。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们说他们需要企业家。 我们必须保证企业家处于核心地位。 这样,我们的投资者都可以支持这家公司。
现在我走遍全国,发现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牢牢围绕着一个核心是企业家精神。 去青岛,去徐州,我看到一些着名企业包括珠海一些着名企业在内混乱,这个核心是要遵守或发扬企业家精神,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今天没准备多少,请你说句感谢的话。 我说得比感谢的话多一点。 我最近有一些想法。 总之,我认为我们必须更前进。 我认为我们的企业必须在改革开放上进一步前进。 我认为那是必要的事情。 前进就有未来,不前进就没有未来。
非常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