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零售市场,尽管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下降到9%,但在世界上的表现依然很丰富。
2019年国内各城市的零售魅力如何?国际品牌喜欢扩大到哪个地区? 新一线城市与头部城市之间的差距是几何学的? 最近,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的《中国零售20城》报告显示,主要国际品牌与中国主要城市的店铺越来越接近,18个城市缩小了与上海北京的品牌差距。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市场研究部理事张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成熟的国际品牌在全国开阔视野,重视尾部双线城市的倾向,在头部城市吸引外来客户方面面面临更多挑战,迫使业主在发掘国际新兴品牌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20城市零售商指数排名与得分数据源:第一太平戴维斯研究部
上海北京零售市场遥遥领先
从2014年开始,第一太平服务对中国内地20个主要零售城市进行了跟踪研究,将包括16组数据、奢侈品、小吃、快餐、咖啡、大众服装等在内的8个国际零售品牌50个品牌按各城市的店铺数进行分类,最终得到了“20个城市零售商指数排行榜”。
分数排行榜显示,上海以绝对优势居第一位,中国城市零售市场发展的“终极”第二位北京以87分排名第一,与第二阶梯城市有很大差距。
张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单一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零售市场。 近年来,上海在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一直稳定在3.3%左右。 一线城市认为上海零售市场品牌丰富,消费者成熟,乐于接受新鲜,成为国内外各类品牌竞争的场所。
以上海为例,与其他城市相比具有显着特色。 上海非奢侈品类领先最为显着,大众服装、大型零售店和咖啡连锁店3种店在排名第二的北京领先约7%、45%、80%。
饮食是上海购物中心的最高职业状态,现在全市达到30%。 市场种类更加丰富,消费者接受度更高,上海也成为国际饮食品牌最集中的城市。
成都连续六年获得“零售第四城”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零售市场来说,头部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 报告显示,5年前50个国际品牌在18个城市的平均店铺数为上海和北京的平均20%,这个比例在2019年上升到26%。
特别是在成都和南京,品牌霸权度与上海和北京几乎没有变化,但厦门、郑州、宁波的霸权率不及成都和南京,仅为60%,后期还有扩张的可能。
“成熟的国际品牌在全国扩大的趋势更加重视尾部二线城市,主要国际品牌接近中国主要城市店铺和霸盖的程度。” 张琳分析了。
在“20个城市零售商指数排行榜”中,前4个城市近年来名次没有变化,成都总是位居第4。 也就是说,自2014年第一太平戴维斯发表零售报告以来,成都已连续6年获得“中国零售第四城”。
同时,成都和第五大城市优势始终保持稳定,但过去一年与第三大深圳的差距略有增长。 部分原因是深圳近年进入市场的商场等级高,成都新项目多位于非中心地区,辐射范围有限。
在新一线城市中,成都总是很受名牌商的欢迎。 张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有扩张需求的品牌来说,成都始终是西南乃至二线城市中第一家店铺的优先选择。 在我们监控的50个成熟品牌中,成都品牌的垄断度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一样,服装、饮食,各种品牌都有进军成都的意愿。
第一太平日一方面分析说成都市场的消费力一直被品牌认可,在省内乃至西部地区的核心地位不会动摇,另一方面开放的城市氛围和多样的消费文化,成都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
长三角地区城市坚挺
在今年的20个城市零售商指数排行中,除苏州和沈阳以外,其馀城市的排行没有变化,是过去5年变化最少的城市。
详细调查其原因,中西部二线城市国际品牌的飞跃在过去一年已经停止,这也是20个城市排名变化基本停止的主要原因。
从城市地区来看,报道统计的8个品牌50个中西部二线城市的平均品种扩张率为5.8%,低于东部三角二线城市的9.8%。
第一太平盛况表明,这一趋势与宏观数据趋势一致,2017年中西部二线城市GDP增长率超过东部城市0.9个百分点,而2018年这一差距缩小到0.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城市在过去12月内保持稳健,其重要中心城市苏州也是本次零售商指数排行中唯一上升的城市。 数据显示,杭州和苏州品牌平均品种扩张速度超过10%,各品种都在增长。 苏州商业市场的分散对零售商和开发商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但苏州的经济实力始终不变,该地区的总产值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七,2019年超过天津上升到第六位的可能性很大。
中西部地区由于城市间差距扩大,整体扩张缓慢。 但是,长沙和西安仍然保持着高增长率。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地标项目的开业大大调整了长沙和西安奢侈品牌的布局,店铺数量下降,西安仍然是全国第五大奢侈品市场。 其馀品类品牌扩张速度不减,两个城市商店总增长率仍超过10%。 由于有魅力的人才政策,西安近两年来增加了100多万常住人口,第一太平服务认为西安是20个城市中人口最多的城市,坚定地支撑着西安未来的发展。
在城市地区,张琳强调:“今后一年将是零售市场储蓄年,长三角和广东港澳一体化的深度将加强,或者给这两大城市圈边远地区的商业带来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