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同时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界中可以独立存在。 鼠疫由于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给人类带来了极其痛苦的灾难,是人类认识最早的传染病之一。 鼠疫的起源何时何地,没有明确的记载。 民国时代我国公共卫生专家伍伦德博士认为,鼠疫在太古时代已经存在于中亚,是鼠疫的起源地。
鼠疫在中国流行的历史也很悠久,早期的中医经典中有着与鼠疫症状相似的记载。 自古以来隋朝医师巢元方着的《各疫源候论》(公元610年)和同期的孙思段落着的《千金方》中就有“恶核”的说法,被考证为今腺鼠疫的古称。 中国鼠疫流行的最确切记录是14世纪的大流行,当时死于鼠疫的有1300万人。 文献记载1644年山西省南部今长治县发生鼠疫流行,“患者项和手臂出现凝血样硬块”和“突然吐血而死”。 我国清代诗人师道南在他的《死鼠行》中详细记录了当时鼠疫流行的悲惨情景和人鼠疫与啮齿类的关系。 诗文说:“东死鼠、西死鼠、人看死鼠就像虎。 老鼠死了不到几天,人死了白天就死了,不要数,天被阴暗的悲伤的云遮住了。 ”这些表明鼠疫不仅与老病有直接关系。
二、鼠疫的传染源
研究表明,鼠疫最初的感染源主要是感染鼠疫的动物。 随着人类鼠疫预防的研究程度深入的人,鼠疫的自然疫源地调查中,经常发现疫源地内啮齿目、鼹鼠目、鼬目、食肉目(鼬科)和兔目等5只眼中的中小哺乳动物自然感染鼠疫,与鼠疫的传播有关。 自然界证实这些感染鼠类是鼠疫的主要感染源。 这些鼠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啮齿类动物的感染源;
啮齿类动物包括目前最繁荣的啮齿类和兔目两个动物群,是动物类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动物,大部分种类具有广泛的分布范围和较强的适应力,它们的总量远远超过所有其他哺乳动物的总量。 因此,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群多为啮齿类。
1 .家栖啮齿类
主要有老鼠、屋顶鼠等。 作为传染源,主要是鼠疫的急性过程在水蚤市场持续,寒冷地区水蚤指数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栖鼠类作为传染源持续的可能性很小。 在热带地区,跳蚤指数经常维持在一定水平以上,因此栖息鼠类成为持续感染源。
2 .野生啮齿动物
主要是海獭、黄鼠、沙鼠、野兔等啮齿类动物,由于寒冷季节冬眠,感染后慢性感染过程,因此作为感染源在时间上长于栖息类。
(二)其他野生动物的感染来源;
除啮齿类外,6种野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感染过鼠疫,猴子感染过鼠疫,猛兽中狼、狐狸、鼬类感染过鼠疫,食虫类中有刺猬和鼹鼠。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从赤狐、黄鼠狼、猞猁和臭鼹、疏毛鼹等动物中分离出鼠疫菌。 上述各种动物的鼠疫仅在地方啮齿动物之间流行鼠疫时发生。 这些动物在自然界保存鼠疫没有实际的作用,但是上述野生动物的毛皮因为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成为人们狩猎的对象,在动物鼠疫流行期间成为人类的传染源。
(三)家畜的传染源;
在鼠疫的实际预防管理工作中,许多研究人员在野外动物鼠疫流行时,也波及到某些家畜,并且人们不断接触家畜,特别是剥削感染鼠疫的病死家畜,成为人鼠疫的传染源。
人鼠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条是动物跳蚤人传播的第二条是通过所有人的空气飞沫的传播而引起肺鼠疫的第三条是通过剥夺疫动物,鼠疫菌直接进入伤口而感染,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
二、内蒙古地区历史上人间鼠疫流行状况
(1)建国前人鼠疫流行情况(过去鼠疫死亡人数可能远远高于统计数字)。
在近代史上,内蒙古遭受鼠疫的严重危害,带来了巨大灾难。 鼠疫在呼市、包头地区过去被民间称为“传染病”,在旧社会接受鼠疫的人,一低头就不再抬头而死亡。
解放前,由于时局动乱,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的落后,往往发生悲惨的疫情。 但是,关于鼠疫的历史流行情况,目前资料中正确的记述很少。 根据解放后的历史记录资料,结合民间调查访问,从传说分析,保存真伪,概述建国前人鼠疫流行情况。
伍伦德在我国鼠疫流行史上,公元641~1644年间,邻近内蒙古的山西几乎在世纪多次流行大瘟疫,其中有鼠疫,现代史料证实山西鼠疫流行与内蒙古鼠疫有关。
比较具体的记录是1893年(光绪19年)新巴尔虎右旗的牧者伊尔达尔扎伊在满洲里附近的扎诺尔站抓到了传染病的凶猛的海獭后,剥皮吃肉感染鼠疫,家人全部传染死亡,再传到周围附近的30多家,一百多人死亡。
《鼠疫概论》中记载“1888年至1899年,热河北部围场的鼠疫流行是从北部蒙古传入的”。 经过解放后的调查,从1887年到1895年,库什干旗开始流行鼠疫。
进入20世纪以来,内蒙古地区多次流行人鼠疫,史料记录比较准确。 据不完整统计,1901年至1949年49年间,有41年鼠疫流行,其中发病2000馀人次,全区10个加盟市58旗、县、2458村屯、面积47万平方公里、发病93252人、死亡81143人。 上半世纪中5次鼠疫的流行最为严重,流行时的恐怖影子至今为止被传出,40年代后半期最后一次大流行袭击的人们,至今仍在谈论“老鼠的变色”。 当时鼠疫流行最为蔓延的通辽,把鼠疫作为当地的三大灾害之一传给了民间。 “无风三尺土,辽河的开口部无法堵住,生病的是蛋白胨(鼠疫),鼠疫流行开来。 五次流行概况如下
一、1910~1911年满洲里地区肺鼠疫流行
这是内蒙古史料记录以来首次大流行,也是20世纪以来全国最大的流行。 这次肺鼠疫第一次发生在满洲。 1910年夏天,满洲里地区的海獭中流行鼠疫,当时国内外市场对海獭皮的需求很大,导致价格上涨,外地万馀猎人聚集在这里。 肺鼠疫发生后,患者为了逃避当时被称为疫病的传染,从居住的窑(小屋)和旅馆逃跑,沿着铁路扩散,肺鼠疫迅速扩散。 此外,当时统治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疫情自由传播,1910年9月下旬至1911年1月,传到齐哈尔、长春、哈尔滨、沈阳、河北、山东等地,造成6万多人死亡。
2、1917~1918年内蒙古西部肺鼠疫大流行
这次肺鼠疫流行始于现在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兴安镇。 1917年8月首先在兴安镇的教堂发生爆炸,造成70多人死亡,当地人恐慌地四处逃走,肺鼠疫迅速蔓延到外面。 9月下旬鼠疫通过用乌拉特前旗运送毛皮的马车列车夫和商人传到包头,10月以后随着人群的流向东、南先传到土默特右旗、土默特左旗、呼和造特市,到达托县、清水河、凉城、集宁、丰町等27个旗县。 其次是丰镇、大同沿平绥(京包)、正太(石家庄正定至太原)、北宁(北京至沈阳、今京哈线)、平汉(北京至汉口)等铁路延伸至东北、山东、安徽、南京等地,又从伊盟传入山西,共涉及64个旗县,死亡1.5万多人。
3、1920~1921年满洲里地区第二次肺鼠疫流行
这次流行是从海拉尔开始的。 从1920年7月开始,在捕海獭中鼠疫流行,造成10人死亡。 10月初,海拉尔毛皮厂发生腺鼠疫,10月下旬成为肺鼠疫,随后患者逃往扎诺尔煤矿,很快在4000名工人中流行,死亡人数达1万多人。 1921年传到满洲,有1141人死亡。 当时苏联国内革命战争刚刚结束,很多帝露白军逃往中国,满洲里站的人民非常拥挤,防疫工作受到军阀干扰,很多患者沿着铁路逃跑,鼠疫很快传到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等地,到了翌年9月,已有8000多人死亡。 满洲里地区有2 339人死亡。
四、1928年(民国十七年)鼠疫流行
这个鼠疫大流行,东部以通辽为中心,西部以伊克昭盟为中心流行。 东部的腺鼠疫,在通辽县的观察稀集体力発病,5月中旬在室内发现了很多死亡的老鼠,3天后发病,1周内全家9人全部死亡。 后来鼠疫在辽河与新建河之间的地区,以钱家店为中心流行,到9月份已经平静下来,患者感染了1000多人。
西部鼠疫最初是在伊克昭盟达拉特旗上发现的。 从那年3月开始,在野外的很多地方连续发现了自杀鼠和野兔,接着在4~7月间在达拉特旗、伊金霍罗旗、乌审旗、固阳县、杭锦旗等地发生了腺鼠疫患者。 与此同时,图美托旗和准噶尔旗也发现了大量的死鼠,出现了腺鼠疫患者,8月以后变成肺鼠疫,11月以后传到托克托县和包头。 这次是腺和肺鼠疫混合流行,感染者有2万多人。 调查显示,当时该地区遭受严重干旱,农作物、牧草枯萎,许多家畜死亡,人们处境十分困难,日复一日,四处飘荡,有的在老鼠洞里挖粮草种子吃,有的在野兔、野鼠饥饿,人与老鼠、老鼠密切接触,这次 民国十七、十八年,正是人间的地狱。
5. 1947年东部鼠疫流行
此次鼠疫流行于1910年在满洲里地区爆发后,又一次范围广、强度大的流行,波及兴安盟、哲里木盟和赤峰市16个旗县,严重影响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和生产建设的进行,在当时党的领导下,提出“战争、生产、防疫”的战斗口号,有组织、有指导的佩 但由于疫情激烈,多处同时出现多名腺鼠疫患者,成为肺鼠疫,引起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受人力物力条件限制,在419个村村村感染患者30306人。 流行最严重的是通辽、赤峰、敖汉。 通辽市内每天有很多人死亡,最多有160多人死亡。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苏联和国内兄弟地区的防疫队在内蒙古自治区消灭了这次鼠疫大流行,当年11月以后,流行暂时停止了。 但是,由于当时大面积的房子、野鼠疫疫区域没有得到完全的处理,1948年又在14旗县的327村屯内继续流行。
这次流行腺肺鼠疫,主要是当时的家鼠密度非常高,卫生条件非常差,大面积的野鼠和鼠鼠疫流行,鼠死后游离的跳蚤也很多,同时可以引起很多人的感染,当时居民的卫生意识和条件都很差, 特别是日本的统治者“强制居民隔离”“焚烧患者家”等不人道的措施使居民产生恐惧心理,经常出现患者不通报的情况,使疫情的扩大进一步加剧。
(二)建国后人间鼠疫流行情况;
自治区政府成立以后,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了大众和组织的专业技术力量,开展了与鼠疫作战的大众运动,到1949年初步控制了人类鼠疫的流行。 建国后经过大规模的防治,鼠疫病例呈直线减少,1960年以后只有单独分发的病例。
一、1950~1955年
1950年以来,人鼠疫仅出现在少数地区,病例大幅减少,6年间发生在14旗县67处,患者236人,死亡120人,死亡率为50. 85%。 其中1954年的流行范围和强度大于其他年份,共在10个旗县的25个疫点发现患者82人,死亡35人。 近年来,动物间鼠疫在全区流行,首次证实了长爪沙鼠鼠鼠疫的存在,在该流行区发现鼠疫患者8人,死亡3人。
二、1957~ 1959年
1956年动物间鼠疫接连不断,没有发生人间鼠疫,是建国后鼠疫预防成绩的有力证明,内蒙古鼠疫预防工作开始进入新的里程,从被动变为主动。 这一年,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基本消灭鼠疫,产生鼠疫的要素”,之后,人类鼠疫只出现在个别的旗县。 1957年在锡林郭勒盟正兰旗发生腺鼠疫的1例,剥掉狸皮感染后未接受治疗而死亡,然后从该人的尸体和死亡的狐狸中检查鼠疫菌而被确诊。 同年,奈曼旗发生腺鼠疫,死亡。
1958年,在近代史上内蒙古地区人鼠疫发生最频繁,死亡人数最多的通辽市,自1958年至1958年连续4年没有发生人鼠疫,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腰营子村,发生直接接触野鼠感染的腺、肺鼠疫混杂的小突发,发病 同年科左中旗也直接与野鼠接触发生腺鼠疫,死亡。 1959年又在科左中旗发生了两起原因致食害感染野兔面感染腺鼠疫后,肺鼠疫继发,病5人,死亡4人。 同年,科左后旗玩黄鼠感染腺鼠疫,死亡。 1957~1959年3年间,在5个旗市6处发生鼠疫患者18人,死亡10人,其共同特征是首例病例是从野外直接感染的。
三、1960~1996年
1960年是内蒙古鼠疫预防工作的转折点,因为松辽平原整个疫源地开展了大规模灭绝群体鼠疫自然疫源性的工作,从此以后黄鼠疫源地区就没有发生过人类鼠疫。 随后发生的鼠疫病例均在长爪沙鼠疫源地内。 1970~1991年间,5年在6个旗县发生了6到8人的人鼠疫,有2人死亡。 7例被疫区内感染跳蚤叮咬感染,其中6例为单纯性腺鼠疫,1例为腺鼠疫和皮鼠疫另1例为剥离感染兔感染鼠疫败血症。
1960~1969年的10年间,全地区没有人类鼠疫。 这是“排除四害”运动的功劳。
从1969年到1972年,沙鼠疫源地流行史无前例的动物间鼠疫,尽管采取了强有力的预防措施,但1970年和1972年却达到了人类的3例。 1970年8月,在索尼左旗阿日宝力格牧场,野外工作的青年感染了腹股沟淋巴结鼠疫,被专家立即诊断,得到治愈。 同年9月在乌拉旗乌兰苏木,一个11岁的女孩在村外玩死老鼠时,感染了腋下的淋巴腺鼠疫,当时还没有发现鼠疫在当地动物之间流行,所以很快就没有诊断和治疗就死亡了。 此后,从尸体中检测出鼠疫菌并确诊,还发现在野外流行动物鼠疫。 1972年5月,在商都县大库伦乡,一牧工在野外放羊时感染了腹股沟淋巴腺鼠疫和腿部皮鼠疫,立即得到诊断和治愈,在周围地区发现了动物间鼠疫的流行。
从1973年到1985年的13年间,动物间疫情逐年持续,但多出现在地区广阔的牧区,没有呈现大流行状态,除了增强人群的防护意识外,也没有发生人类病例。 多年无人疫情,专家和大众自然培养麻痹思想,1986年乌拉特前旗动物间鼠疫开始流行时,出现强烈流行时,防护措施未能及时赶上,结果8月动物疫区处理过程中,中年男性2人感染了腹股沟鼠疫。 幸运的是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愈。 加强疫区处理措施,无继发病人。
1987年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沙鼠疫源地,1969年出现了动物间鼠疫流行后的几次流行,同时在约6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出现了很多疫点和疫鼠,波及人类的危险性极大。 但由于动物间疫情及时发现和组织领导采取了以宣传教育和疫情监测为中心的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治愈了两名鼠疫患者,未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 其中一名62岁男子在动物鼠疫流行区剥下一只死兔,于5月23日发病,经乡村医生传道报告专家后,迅速采取预防措施治愈该鼠疫败血症患者。 另一名6岁儿童在野外玩耍时感染颈淋巴结鼠疫,当请医生时,正好有专业训练的医生就诊,及时诊断和治愈。
1991年5月上旬,在四子王旗检干辅助力格苏木,7岁少年在野外放羊时感染颈淋巴结鼠疫,但由于基础医师未接受专业训练,鼠疫知识不足,不能及时确诊和有效治疗,结果误诊误治患者合并鼠疫蜂窝组织炎后继续发生鼠疫败血症 这1例发生在四子王旗、达茂旗、乌拉多中旗出现的地区动物鼠疫的大流行过程中。 其主要原因是当年4月发现局部鼠疫流行时,未能充分估计疫情的发展趋势,对疫区和邻近地区可能存在动物鼠疫流行的地方未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缺乏宣传教育,致使此次误诊患者死亡。
鼠疫可以防治,在疫情发生地区必须“三报三不”,即报告病死老鼠、野兔等,报告有鼠疫嫌疑的患者,不擅自猎取原因不明的高热患者和突然死亡患者的疫源动物,不剥取可疑疫源动物,不剥取可疑疫源动物和产品
另外,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正常的心情,不要散布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