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国有企业上市公司_ 环境产业国企进场 业内人士披露背后原因

“近一年来,这些国企和中央企业向环境产业投资了千亿人的干预,但没有出现危机的情况。 相反,像东洋庭园(4.590、-0.04、-0.86% )、桑德尔、清新环境(6.160、0.06、0.98% )、碧水源(7.510、-0.09、-1.18% )这样大型资产沉重的民营企业被迫转让资本,加入国家队伍”11月30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执行会长

孙明华的这句话反映了近一两年来我国环境产业出现的最激烈变动:国企进军。

超越“鳄鱼”边界的人加速布局

在当天召开的“2019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表示,迄今共有128家中央企业进军生态环境产业,中央企业53家,几乎涵盖了“中节能、光国际、三峡集团、葛坝(6.150、-0.04、-0.65% )、中车等环境产业的所有领域

其中,中交环境保护主要产业是航运、公路桥梁和港口建设的中车环境保护,中铁环境保护主要从事铁路建设的电力和中节能主要产业是电力水务主业是房地产、居住建筑项目和办公商业建筑项目的开发。

“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基本完成,需要带动经济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王凯军说,环境产业将成为引发内需的重要引擎。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发表的《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到2020年,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在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培养100多家中坚企业。 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11月30日,2019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进军国企和产业新结构”的高峰对话现场。 照片/章轴

据第一财经记者介绍,近两年国有企业进军的势头非常激烈。

在长江大保护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正式成为“准江长”。

仅仅一年多来,三峡集团行动频繁,首先着手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板块,设立中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集团,设立中国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建设长江生态环境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设立长江生态环境产业联盟,设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等,三峡集团的目标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业务核心

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建立起集再生资源、水环境管理、污泥管理、新型环保材料、固废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为一体的环保业务产业链。 2015年至2018年,仅4年,水库环境保护营收入就由65.60亿元上升到194亿元。

此外,拥有国企背景的地区环境保护集团也陆续成立,进入环境保护市场。 浙江省环境保护集团、辽宁省环境保护集团、陕西省环境产业集团、福建省环境保护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环境产业集团以及广西、江西、江苏等省级环境保护集团陆续成立运营。

据专家介绍,现在“鳄鱼”跨境者加快了环境产业的配置。

国企和民营企业可以共生融合

王凯军分析表明,在政策和市场水平上,我国正面临着城市水环境管理的重大战略转型期,从追求工程结果转向关注环境效应,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战场从点源控制转向流域综合整治,从被动防治转向积极的生态修复和建设,一些地区积极推进其经济、社会发展 所有这些都为国企提供了入场的机会。

11月29日晚,一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入场,另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逃避责任。 反正我拜托了实力最强的国企和中央企业,不能再好好管理是我的责任。 管理项目与交给民营企业的不同,如果管理不顺利,不仅要负责任,而且有民营企业和利益运输的嫌疑。

2019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30日举行了以“国有企业进军与产业新结构”为主题的峰会。 对话主持人威立雅中国区副社长、董事长黄晓军表示,国有企业是环境产业中非常重要的力量,多年来,由于土地、资本、政治企业关系等优势,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环境产业的黄金十年,达成了以北水务、初股(3.280、0.02、0.61% )、中节能等为代表的头部国有企业,多年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国企新生力量的进入,加剧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和整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环境产业也由国企中央企业主导投资,形成民营企业细分市场技术的新格局。

面对这样的新构造,韩青环境( 17.080、-0.28、-1.61% )的金钱总裁说“既有机会也有挑战”。 她认为在这样的新构造下,中国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以共同融合。 "市场空间是有的,而且可以分成不同的区域. "

如果国企入场,那么新加入者是怎么看的呢?”中国环境产业现在的体积还不够。 ”中广核环保公司总经理雷认为,未来环境产业最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混合所有制。 电气建华东院华南地区副社长、环境生态院副院长馀浩表示,国企入场是“野蛮人交错的”,实际上,国企和中央企业可以计划设计、规划建设、投资运营。 地方政府也负责,有责任感的企业有必要承担评价的压力。

大岳咨询会长金永祥表示,随着国企的进军,环境产业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场更加开放,蛋糕越来越大,有助于全面提高环境产业效率。 “但同时也对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各类投资主体必须自主放弃固有的舒适地区,积极抓住市场机遇,解决时代难题。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

着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件致敬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