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强,医院强! 在新的医疗改革形势下,国家对医院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最新的计划和期待? 受到关注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估进展如何?国内名医院在实行政策方面有哪些创新方法? 在2019年10月24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医院临床专业建设与发展论坛主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专业观众在南京金陵饭店听取了众多医界大伽对上述问题的解答与共享。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局监察官郭燕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管中心副主任高学成等领导人共同举行专门会开幕式。 健康界的创始人赵红总裁在致辞中说,七年前秋天,健康界联合国内四家一流医院,创建了中国医院的临床专业建设和发展论坛,成为国内第一个专业发展专题会议,随后一直跟进政策形势,经武汉、上海、长沙、杭州等城市,2019年来南京合作 本次专科会以“专科新生态、医疗新能力”为主题,建议应对健康中国行动时代的要求,抓住历史机遇,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帮助专科发展获得新动能。 这次主论坛得到安进的特别支持。
健康界创始人,社长赵红
权威解释:专业能力建设的四个重点和绩效评价最新进展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教授主持下,郭燕红、高学成分别对我国临床专业建设成果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进展作了权威解释。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和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郭燕红说,我国专业综合能力建设呈现“二平衡四提升”的特点。 二者平衡是地区合作能力增强,专业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降,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县级医院技术能力大幅提高,是临床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的重点疾病关键技术提高:专业国际影响力显着提高:重大事件救治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很好的另一方面,我国的专业能力建设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 对此,郭燕红表示了解决办法:首先要分层建设,即补充洼地,建设高地,攀登高峰,在重点领域建设代表中国最高医学水平的国家队伍,引领行业发展,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就是这样的初衷。 区域一级建设综合服务能力强的临床专业和临床专业群体,强调成为区域医疗中心支柱的第二重点,把代表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医学发展方向的先进技术作为明确的重点支持领域的第三, 应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使这些良好的医疗技术为患者的利益作出贡献。第四,加强指导,通过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重视医疗机构从内涵建设、质量提高、多学科融合和专业协同发展等四个方面提高专业能力建设,这四个方面也是以下专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局监察官郭燕红
今年以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成为各医院关注的焦点。 审查结果即将公布时,高学成在这次论坛上表示,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但仍需要进行一定程序。 国家首次统筹的绩效评估工作,体现了坚持公益性、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原则二是坚持区域化管理三是坚持信息化支持,确保结果真实客观。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管中心副主任高学成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通过业绩评价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推动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高学成表示,医院数据采集过程中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例如医院名称不统一,查底困难,所属关系不清楚,部分医院等级分类不清楚,处于过渡期状态,数据不统一的医院在相关政策的执行和流程管理上仍需要改善的医院病案主页存在质量管理问题,出院人数口径差异是医院信息
作为一项独创性的工作,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面临新问题。 对此,高学成认为,医院充分发挥绩效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将绩效评价作为改革政策传递给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重要线索,促进医院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关于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意义,高解春认为,既然是指挥棒,公立医院就是医院运营的方向,医院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
名院实践:区域医疗中心、专业联盟、国际化、科技新医学各有特色
时代的发展,政策的引导,使医院专业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论坛组委会特别是国内领先医院的操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院长周智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分别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专业联盟建设、国际化战略、科技新医学等方面分享了实践经验。
2019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施方案的通知》,按照计划,分两年选定8个专业医学中心和12个专业区域医疗中心。 目前,全国首批已选定7个专业国家中心。 这一形势使胡豫意识到,医院优势专家能否最终进入国家序列,进入地区优先发展序列对医院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胡豫提出“顺势医疗,自主寻求变化”,为各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立标准,提高综合诊疗能力,缓解区域内患者的就诊困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
“专科建设是提高医院诊疗能力,建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支撑,”胡豫确定了武汉协和医院专科建设的总体思路:一是开展学科评价,按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和相关评价标准,建立学科评价体系,以评价促进建设,分层、 按类型规划专科建设,第二,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对学科评价体系各要素,加大政策、制度、资金等支持,引导各专业科学的发展。
首先,武汉协和医院建立了院内学科评价体系,共包括五大块评价体系,共有五项一级指标九项二级指标十四项三级指标,共一千分。 比如,复旦大学医院排名前10名的话,就得了200分。 据分类,医院依然对支持业绩有倾向,成功的学科报酬大,得到的资源多。 按照“评价定目标、目标定任务、任务分配资源”的总体原则,最终实现学科建设具有支持力,年终绩效倾斜,优先采购设备,充分利用医院支持的重要结果。 其次,统一配置评价体系的四个要素,正确对策,保证制度上的有力支持。
一系列挑战性专业能力建设实践后,胡豫建立了区域医疗中心,重要的是优势学科群的建设,学科大,区域医疗中心可以进水。
成为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后,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面临的课题之一是如何引导综合推广和普及的问题。
作为学科领导人,面对我国代谢性疾病领域患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大、负担重、治疗现状不乐观的挑战,周智广提出建立我国1型糖尿病联盟的思路,意味着在研究、教育、护理和信息方面履行使命。
在具体行动方面,周智广率先排好临床研究队列,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建立标准化诊断新技术,建立糖尿病免疫分型诊断中心,建立1型糖尿病联盟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联合医院互通与医疗患者可视化管理,建立远程病房,准确诊断、 形成了5个管理体系,包括个性化教学处方、标准胰岛素给予的治疗方案、长期综合管理平台和重要并发症转诊的绿色渠道。
通过建立五个一个的管理体系,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服务。 周智广表示,目前专科医师联合体已经从过去的纵向资源整合,即大医院拥有小医院的模式,实现了横向专科医师联合体的资源整合,共享信息,共同治疗患者,规范治疗,最终提高组的治疗水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院长周智广
对我国公立医院来说,国际化一直是个难题。 院长们视察国际医院,一方面学习海外医院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建设和先进的医疗技术项目。 一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回来,发现难以应用于自己的医院实践,国际化道路困难。 在这方面,邵逸夫医院作为东西两种文化冲突的医学实验田,在成长过程中探索并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医院管理新途径邵医模式。
刘利民表示,邵医独特的医院管理和运营模式包括独特的法人管理结构,实行委员会管理制度,国内首先推行Attending责任制,在门诊实施无输液,在医院全体不上床,推进“每人诊室”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
根据对标国际标准,邵医生于2006年成为国内首家国际JCI认定公立医院,2019年邵医生获得中国首家磁医院认证,同年邵医生成为梅奥医疗联盟的46名成员之一,成为中国唯一可以使用梅奥品牌的医院。 目前邵医正在Mayo Clinic学习世界领先的临床技术、科研、教育培训发展和医院管理丰富的知识和专业经验。
邵医国际化实践引领国内医院高质量发展。 刘利民说,安全文化意识、质量持续改善、创新理念和技术是邵医持续前进的“三头马车”。
某百年医院,从省变成大学,前进的道路怎么走?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回答的是科技医疗。 同时,也提出了科技大学新医学的概念。
刘同柱介绍,新技术新疗法新理念的新模式不断出现,给传统医学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同时健康的中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给百年医院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科技大学六个基础学科充分利用全国a级别的唯一高校优势,把医疗方向锁定在理工科医疗交叉融合上,医疗教育研究一体发展,提出围绕这个方向性医院的三个变革:一是从临床医院向研究型医院的变革,二是向质量效应型医院的变革,三是人文型病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
为了实现“第二百年达到世界一流医院水平”的目标,科技大学一院提出了六大措施。 一是采用学校和医院人才机制,目前已经灵活引进会员站,引进葛均波院士为院长,二是制定学科登顶计划,以全球招生学科领导为对象,三是在科研领导方面, 高校共建医学科研与转化创新平台四是教育方面,五是在医院建临床医院五是加强管理创新,科技院文化复盖医院六是通过智慧医院建设使患者和医务人员方便,提高医疗质量。
论剑创新:政策管理费与科研创新局如何破坏?
作为高端对话的一部分,高解春教授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江泓、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刘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龚启勇和医改新政、科技进步、医务管理新规定下的医院专业创新进行了精彩对话。
高解春:药占比严格控制时,创新多使用新药或比较新的消耗品,医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马昕:零药品加成对医院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机会。 以前是粗放的管理模式,但现在是利用金钱和能源的。 厨房式的管理一定过时了。 一方面,医院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空间,另一方面国家有明确的政策要求,医院如何在中间取得平衡? 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中,院长们需要更多智慧来应对。 首先,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但在执行中一定有移动的馀地。
江泓:我们已经有过这样的经验。 成立国际多中心,通过吸引资金来研究开发一些创新药物。 当然,国家对一些创新的科研和临床技术的研发作出了一定的投资。 在这个模型中,由于捐赠者会承担患者的应对费用,所以对国家要求的药物比例结构没有影响。
龚启勇:从基础国家级平台到转化平台,华西医院已完全建立了几个重要的发展平台,目前已成为国内五个国家级临床医学转化研究平台之一。 从整个链条来看,这些平台的基础比较充实,相关人才和基金的支持不是问题,可以大大推动临床学科的发展。
刘彬:面对政策调整,如何通过创新思维来改变我们的运营模式,是许多医院院长面前的重要问题。 我们医院的做法是,首先把这种压力转化为一个动力,使各专家在国家获得更多资源促进自己的发展二是在医院调整,评价医院的专家,做些什么,在有限的资源下不能发展所有的学科
高解春:作为院长,持续鼓励创新的话,会不会过度控制费用呢? 如果不支持,你们的创新基础不会动摇吗?
江泓:类似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考虑。 医院一定有赚钱的项目,也有不赚钱的项目,不赚钱的学科不发展吗? 不,我们也要发展教育医院。 另外,没有赚钱的学科和科学研究,支撑着你的未来,必须做,这就是成本。 搞科研要花费成本,必须付出。
高解春:公立医院以基本医疗为主,在某种意义上,哪个国家对公立医院开展非基本医疗都受到严格限制。 那么,大量创新的非基本医疗服务,国家医疗保险不能支付,这样的创新应该放在哪里呢?
马昕:对于一些高端的治疗方法和新技术,治疗费用很高,所以可以考虑在特区,比如高端的私人诊所和私立医院。 作为大型公立医院,以公益为中心。 如果把这些药物和治疗手段放在公立医院,有的医生可能单方面地引导患者,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支付,而是可能带来很大的伦理问题。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也要积极推进临床研究和创新。 目前我院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比较好,有些护理人员已经积极投入这项工作,但实际上他们对科研的投入并不高,但创新积极性较高,而且可以实际解决一些临床问题。
高解春:医疗改革会带来一些问题,但希望政府管理人员明智,管理手段科学。 例如DRG的应用,充分考虑了不同医院的客户状况,充分考虑了不同医院自身的疾病分类状况和专业特点,给予他们的指标可靠可操作,这样可以控制总费用,鼓励专业创新
同时希望医院管理人员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医院的情况,在不断鼓励专业创新的情况下,将患者有效地划分到适当的地方,利用科研创新的成果,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创新水平
第三,我希望医生更有信心和患者,在新的规则下坚持自己的创新。
一个好的医院管理者,不要让医生感到太多变化。 医生该怎么办,该怎么办,这才是医疗改革和医疗管理成功的表现! 如果医生按照不同的新规则变化,不断修改他们的诊疗规则,不断改变他们的医疗行为,医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受到伤害和损害! 除了异常的医疗行为外,正常的诊疗行为不应受到重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