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贷款合同纠纷判例_ 从平安普惠判例风波窥小额贷款维权困境

文|十字财经李意安

前几天,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平安普惠的民事裁定书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引起媒体震动的原因不是平安普惠败诉的结果,而是审判的细节。

这一裁定均被称为《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李福春索赔权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在此期间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出:“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案件外人平安小信用公司通过设立相关公司大量借出,达到了非法利益目的,其行为涉嫌经济犯罪。 一审法院裁定,驳回平安保证公司的起诉,将案件资料转移到公安机关处理,没有错误。”

平安普惠认为,融资担保公司和小租赁公司依法成立,为持卡机构提供担保和借款服务,费用基础在与客户签订的借款、担保等相关服务合同中确立,不存在很多费用,客户的整体资金成本也应在监督要求的范围内,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

因此,“非法利益”的定义是争论的核心。

一、裁定结果有争议

首先,让我们看看事件的公开事实。

2015年9月21日,借款人李某春与借款人平安小贷公司签订了“借款合同”,承诺由平安小贷公司提供借款。 金额为人民币140,000元,期限24个月,月收入,月收入为0.70%。 同日,李某春与平安保证公司、平安小贷公司签订了“保证合同”,平安保证公司作为保证人为李某春的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保证范围为主债权和“借款合同”承诺的利息、罚款、违约金、服务费、 并同意借款人向担保人支付担保费和“担保合同”约定的其他费用:前期服务费人民币200元,出借前一次支付的担保费人民币720元,每月支付,每月人民币280元,按“借款合同”项约定的还款日期连同借款利息一起支付 每月人民币840元,在“借款合同”项下约定的还款日与贷款本利一起支付。 借款人的义务还约定了滞纳金、追偿费用的计算方法等。 7个工作日后,“深圳市信安微额信贷有限责任公司”(平安小额信贷的曾用名)将贷款人民币135,800元转入李某春账户,扣除上述前期服务费人民币4,200元。

另外,李某春与平安保证公司、平安小贷公司签订的“保证合同”中,借款人按照代价金额,约定以0.1%/天支付代价滞纳金。 考虑到李某春过期,2016年5月19日,平安保证公司根据“保证合同”,向平安小信用公司承诺还清未付的贷款本利人民币126,976.47元。

老资深互惠律师刘新宇撰文认为,法院在此类案件中担保公司涉嫌经济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平安普惠融资担保公司、深圳平安普惠小贷款公司与投资控股法人股东之间和董事工作之间存在关联性、相关公司, 相关公司联合大量借出达到非法利益目的之二,以收取保证服务费的方式从本金中扣除利息之三,以担保费、管理费、滞纳金等方式提高实际借款利息,借款综合利息远远超过法定利率基准。

(十字财经在整理关系的基础上)

因此,“相关”关系确实存在,但目前的法律法规并没有限制保证公司和保险公司为相关公司的业务提供保证和保证。 平安普惠小信贷和安普惠融资保证都是品牌保证机构,在监督部门认可的经营范围内,不能厚重按照法律法规框架开展行业。 融资性担保公司向相关公司提供担保服务,不违反收取费用。 进一步获得非法利益不等同,有经济犯罪嫌疑。

看看价格吧。 以上收费项目的综合估计为:上期服务费(人民币4,200元)担保费(人民币6,720元)管理费(人民币20,160元) =人民币31,080元,与名义本(人民币140,000元)相比,年成本为11.1%,与实际本(人民币135,800元)相比,年成本为11.4%

事实上,根据《意见》的有关规定,非法贷款行为者以介绍费、咨询费、管理费、超期利息、违约利息等名义和本金扣除等方式收取利息时,相关金额在计算实际年利率时应计入,但保险公司和融资保证公司等持卡机构向借款人征收的相关费用为36%的贷款利率的 相比之下,总体总成本降至24%,从任何计算角度来看,在任何级别都处于合法遵守的范围内。

刘新宇认为,上述“借款合同”、“担保合同”或“担保合同”之类的法律关系经常被认定为民间借款纠纷、求偿权纠纷,这些合同关系当事人的真正含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是有效的,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在此基础上,对于上述合同中约定的高违约金、滞纳金的比率,法院一般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贷款案件的法律有关问题的规定》第26条的规定,将违约金、滞纳金的金额调整为最高年利率不超过24%,各方对过度违约金、滞纳金的约定为“获得非法利益的目的”

刘新宇表示,此案裁定的法律依据是否充分保守。 “141号文章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无担保资格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和履约等变态增信服务。 第三方合作机构要求借款人不得收取信息费,实践中对于这些“第三方合作机构”是否包括融资保证公司没有明确的意见。 因此,在监管没有明确规定前,融资担保公司向借款人收费的业务模式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退一步说,即使监督将来实行这一口径,也不能否认公司征收费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不能以这种业务场景向借款人征收费用。 因此,不仅保证公司和资金方面的关联性,还不能通过征收保证费来认定刑事犯罪的嫌疑。”

另外,上海某区法院法官接受了十字财经采访,承诺合同签署真正的自主性,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规定,经营主体都是持卡机构,必须合法有效。 平安普惠的这种合作现在是消费金融领域非常普遍的合作方式。 即,在持有融资资格的主体发行融资的同时,融资性保证公司提供保证增信。 借款人过期后,平安普惠融资保证公司应该有权履行担保责任,向借款人索赔。

“另一方面,从裁决书中法院明确的事实来看,借款人的综合资金成本即使考虑到斩首等,也没有超过民间贷款利率的上限。 借出者和担保者都是持卡的机构。 因此,从现在已知的信息来看,有非法利益或经济犯罪嫌疑的事实基础还不明确。 另一方面,即使有涉嫌经济犯罪的线索,也必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在经济纠纷案件中关于经济犯罪嫌疑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移交公安机关,根据最高院相关议事录的精神,在搜查机关作出立案决定之前,人民法院作出必须中止审理的立案决定后,驳回起诉 本案在公开资料层面未显示公安机关立案受理此案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裁定驳回起诉不符合议事录的精神。 这个人说。

2、普惠金融们的维权困境

根据一些公开资料,平安普惠使用的贷款模式是“集约”模式。 平安普惠融资保证公司提供顾客咨询、风险初步审查、担保增信等金融流程服务,与商业银行、信托、小贷款等多方合作,共同服务普惠金融集团。 在这个模式下,资方、发信方严格坚持卡经营原则进行合作,顾客承担的总体资金成本也在监督要求的范围内。

平安普惠相遇的只不过是普惠金融们司法权现状的冰山一角。

一家大法律所的资深互助金律师告诉交叉财经,微额信贷现在的司法索赔中存在着很多现实“困境局”。 P2P事件的部分地区没有成立,像杭州地区一样,P2P事件的初期态度是“需要请示时决定是否受理”,最近不受理了。 辅助贷款案件,包括辅助贷款机构承受债权后的索赔、担保公司付出代价后的索赔以及贷款机构自行索赔,地方法院采用法院人力审查指标等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事件的受理数量。 通常到年底为了审查年度的结算率,持续征收方案会增加目标达成的难度,法院起草的难度会增加,信用方案的起草会更加困难。 我们知道,一些地方法院每月制定一位数的互联网微型贷款公司案件,微型贷款公司的库存案件接近五位数。”该相关人士表示,起草只是第一步,起草后,投递也存在问题。 “小额信贷事件中借款人缺席明显,但相关合同中“投递条款”的司法不高,许多案件需要公告投递,案件手续拖延”

事实上,根据过去的司法实践经验,这种业务发生的纠纷,司法实践一直以民间贷款、担保纠纷来处理。 刘新宇表示,该小组同时承认江苏省法院和其他省市法院对平安保证公司同型案件的判决/裁定,并非转移公安机关,而是根据普通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判决,这一现象在江苏省沛县人民法院、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江苏省法院处理的少数案件中大大逆转了180度

另一方面,前面提到的另一个互助律师承认,在微额信贷司法权的过程中,审理存在着现实的困境。 “现在的国情,微额信贷面临着高压监管,更加突出刑事风险,业界混乱的存在使业界背负责难名,在某些情况下,监督处理借款人的投诉,法院处理微额信贷诉讼案件,微额信贷主体带着“高利贷”色镜,并且“保护借款人”

事实上,市场利率应该有更合理的态度,对司法部门来说尤其如此,是保障法律公平的重要前提。 “放贷”不应成为网络金融、微额信贷、消费金融等行业的标签,监督将合规贷款利率定义在每年36%以内是尊重风险合理定价的逻辑。

“小额信用产品年利率的“高”和“低”,目标是风险本身,不是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机构。 小额贷款、消费金融对长尾市场需求不足,但这种市场风险自然高于传统金融,风险价格也很高,完全符合市场规律。 某头部消费金融平台的干部说:“但是现在,组织往往只是正常的维权,用有色眼镜遇到维权障碍。 现在催款很容易被贴上“暴力”的标签。 基本上,机构营业不能向外部机构提供催款服务。 催款无论是使用还是寻求司法途径解决都有障碍。 许多老手反而有保护消费者的伞。 债务还没有自由”

普惠金融的发展一直是监管部门、市场机构和司法环境的共同努力。 荆露蓝蒌,依然道阻而长。 在监督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基层法院工作人员也需要保持法律法规政策学习的同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挑战。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