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双高计划”计划公布建设清单! 从示范学校建设到“专业群”一词见于国家高职政策,体现了高职教育领域的国家意愿,直到最新的“双高”建设。 本文整理了“专业群”一词的政策和学术领域的起源,从学术和实践层面阐述了专业群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回顾了专业群建设政策的初衷,为今后的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参考建议。
起源
高职教育领域“专业群”概念源于产业集群理论。 该理论是1990年由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领域的研究权威者迈克尔·波特创立的,其意思是通过区域集聚优化生产要素,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波特将产业集群理论与上中下游产业、大学、职业培训中心、贸易机构等其他机构相连接。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科技的接点,在推进科技进步、培养创业者、发展知识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特别是在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方面发挥着基础资源作用。
因此,学者对产业集群理论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进一步研究,产生了专业群的理念。
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层面,“专业群”概念最早见于2006年中国教育部、财政部发表的《实施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该文件提出“重点建设500个左右产业垄断广、学业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体”。
此后,“专业群”一词多次出现在高职教育政策文件中,如同年的“全面提高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质量的意见”,是2014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计划”。
2019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双高”政策文件,包括“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规划的意见”和后续政策文件“中国特色高层次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规划项目选拔管理办法”。
“双高”政策文件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高级高职学校和150所高级专业”,要求所有申报学校以“专家”的形式申报“双高”建设方案。
在学术界,“专业群”的概念在政策水平十几年前进入研究视野。 在知识网上搜索关键词,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专业群体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标题和关键词中含有“专业组”这个字的过去的论文数量如图所示,随着2006年相关政策的发表,相关研究急速上升,不断增加,教育部对专业组的重视带动了学术界对专业组的研究热情。
随着政策支持的升级和研究热的上升,专业群建设越来越成为高职领域的热点。
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公开的资料和学术研究表明,专业群体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如专业群体定义不统一、实践方向不同、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不确立等。
首先,学术界对专业群建设的学者定义不统一。 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三个定义:
一是强调专业群的同一性和相似性,专业群是由一些工程对象相同,一些技术领域相同,一些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共同构成的专业群
二是强调核心专业合作其他专业,通过核心专业建设发展整个专业群体,形成二级专业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合作力,提高整个专业群体的教育水平、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力
第三,强调专业集团建设扎根于职业岗位和产业链,强调专业集团建设与职业岗位和产业链一致。 也就是说,专业集团应该对接近某行业的职业岗位和产业链进行专业设置,尽量满足行业内企业岗位和产业链的实际需求,复盖整个行业岗位集团。
第三观点与第一观点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产业链常常包括跨学科专业,如工科与商科的结合,可以称为专业群的广义定义,第一观点是偏向于具有共同学科基础和教师能力的狭义定义。
从任何角度来看,“专业群”不是一些专业的简单拼凑,否则就称为“群”,实际上用“群”这个名字重新剪切教育资源,创造专业分布,可以看出专业建设本身没有实质意义。
在实践方面,为了实现政策呼吁和自身发展,我国许多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早期探索专业群体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特别体现在交通、机电、土建、旅游、护理、会计等相关专业。
例如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选定了压迫交通行业需求的汽车检测与修理技术和物流管理两个核心专业,构建了汽车工程[汽车检测与修理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汽车制造与组装技术、汽车运用技术、二手车鉴定与评价专业]和物流管理工程两个高职专业群体。
广州市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注重需求,根据广州经济结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双核三者”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双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四位一体”互动
还有很多大学在探索专业群,但方向不同,效果也不同。 很多大学都具有“专业群”的外在形式,实际上是依据专业建设的。 该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建立专业群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 专业群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专业群建设的依据、规划、实施过程和成果的具体表现,专业群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合理的专业群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教育领域专业群建设的研究虽然已有时间,但如何构建科学合理、指导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借鉴迄今为止全国尚未认可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
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发布了《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制定了详细的专业群建设标准,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该建设标准引起了其他地区大学的模仿,如福建省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仿照该标准确立了自己的“特色专业群建设标准”,湖南省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也以此为参考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建设标准体系。 但是,目前在全国专业群建设中没有一个可以广泛应用的参考标准。
因此,高校在进行专业群建设时,容易出现所建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不符合社会需求、专业群课程不完善等问题。
结语
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相关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总体而言,专业群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 回顾专业群体的相关政策,提倡专业群体建设的原本目的,是为专业群体建设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利于满足更高质量的更充分的就业需求,对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致,合作变得更加重要,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职业结合,而是专业与专业的对接与整合。 如何进行专业群建设,不仅是企业不断探索,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机构要不断探索,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专业集团建设尚不存在一致的定义内涵和广泛认可的评价标准,根据以上整理和分析,在“双高规划”中建设“改革、发展、中国特色、世界级领先的高职学校和专业集团,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建设, 为实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关人员建议在充分调查和探讨的基础上制定权威专业群体建设和评价标准体系,为专业群体建设铺路。 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探索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参考比较成熟、有权威的国际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关于实施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规划的意见. "
董淑华.高等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6-30
张联合.高等学校专业群建设目标、逻辑与制度.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13:1-5
吴宗保.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专业群体建设.天津职业大学联合学报,2010,12:7-9
《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
本文为我科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