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公务员报考_ 公务员报考冷热不均背后的逻辑

公务员考试冷热不均的背景反映了公务员招聘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图为2018年12月2日上午9点,“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江苏南京一考分、考生进入考场。 视觉中国资料图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于上世纪90年代正式确立,至今运行了四分之一世纪以上。 各级政府部门在选拔公务员时,一般采用“必考”的做法。 这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在政府部门就业,有利于确立“只有有能力的人才”的录用原则。 由于公务员工作稳定性高,工资福利和社会地位也好,高中毕业生和社会人士报考公务员的热情一直很高。

各级公务员录取考试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关的公务员录取考试(通称“国考”),因此具有很强的风格。 近年来,“国考”的热情在下降,但依然呈现严峻的竞争态势。 过去5年间( 2014年到2018年),每年有90万到111万考生竞争2万人左右的职务,50人左右的考生竞争一个职务。 近年来,即使实际参考人数下降,2018年,实际参考人数接近百万人,相当于36人竞争一个职位。 (参照表1 )

表1. 2014—2018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情况概要。 资料来源:华图教育( huatu.com )网站值得关注的是,每年公务员公开招聘,各部门和单位的应试人数不均衡。 有些部门和岗位很热,其他部门是麻雀。 如表1所示,“国考”工作场所的“冷热不均”现象自古就有,人气工作场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冷门工作场所“谁也没听到”。 仅仅是中央一级的单位,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记录比较有很大的不同。 在2018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甚至出现了0:1和2961:1的差距。

为什么对于考生来说,部门和职场的魅力有这么大的不同? 为什么有些部门受欢迎,有些部门受欢迎呢?政府机构的魅力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的? 从“千里选一”的激烈竞争,到考试人数低于面试人数的“门可可雀”,到零考试的“谁也不听”,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部门和职场之间的魅力和考试热的巨大差异呢? 这种差异的背后,反映了众多考生对就业的喜好和内在逻辑?

笔者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韩耀楚合作,利用有关“国考”的数据进行了研究。

一、公务员考试热受什么因素影响?

政府部门和具体单位的应试热情,相当于某个职业或某个工作的魅力。

研究表明,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可分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类。 其中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专业性、兴趣、态度、动机等,环境因素是所谓的环境诱因,包括薪资福利、工作稳定性、职业晋升等。 职业晋升的机会和职业发展前景一直是个人进行职业选择的重点考察因素之一。 考生报考某个单位的公务员,考虑自己的条件是否满足就业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权衡风险收益。

从中国公务员考试的状况来看,对大学毕业生等部门和职场的向往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从历史纵向看,国家地方公务员和选拔政策调整和反腐败风暴可能影响招聘公务员的部门和岗位魅力。 首先是该部门的社会主观认知。 比如,工资福利高,发展前景好,工作压力小的职场会有很多人报考。 其次,是具体职场的魅力。 例如,管理类、技术类、业务类和综合类等,不同种类的职场对于考生来说魅力不同。 最后是限制考试的因素和门槛。 比如户籍、学历、专业、身体条件等限制规定有多大,会影响考生人数。

我们可以从机会(收益)和门槛(成本)两方面来研究公务员的应试热。 人们选择某个部门和某个职场,取决于很多因素,可以概括为部门和职场的潜在机遇和门槛。 潜在的机会意味着人们能否从部门和工作岗位中获得有形或无形的利益。 其中包括职业野心、社会名声和福利待遇,所谓名利。 门槛与人能否进入有关部门和岗位,这些部门和岗位竞争激烈程度的高低和限制条件的多少有关。

机会和门槛是人们对某项工作共同决定“不想做”(动机)和“能否做”(能力)的问题。 我们着重于部门的政治重要性、社会声誉和福利待遇,与工作机会密切相关。 在工作要求方面,我们主要考察岗位往年的竞争力和限考条件。

从侧面看,不同部门的重要特征影响考生的决策。 首先,部门的重要性与公务员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职务升级密切相关。 部门越重要,越有可能影响魅力。 对于以谋求职业发展和地位升级为核心目标之一的潜在公务员群体,部门的重要性可能会影响考试过程中的选择和偏好。

与此同时,考生对部门的理解往往源于媒体的报道,因此社会人气也很重要。 广泛媒体报道的部门认知度更高,人们更有可能理解。 其次是报道的价值取向,积极报道和荣誉度越高,人气越高。 相反,负面报道过多的部门得不到认可,考生也在避难。

工资方面,各部门职能的特征和财政状况不同,各部门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水平可能存在差异。 考生往往喜欢“优等生不足”。 因此,部门工资和福利水平成为影响报考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对潜在收益的期待外,考生还需要在成功概率和考试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上一年竞争激烈的部门和职场,通常会影响下一年的魅力。 为了避免风险和成本收益的最大化,考生多选择竞争压力小的部门和职场参加考试。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岗位不仅考生的学历、政治面貌、学校的专业、基础工作经验等,性别、民族等也有限制,某个岗位的“门槛”过高,对该岗位的魅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招生岗位本身的要求和限制条件,特别是学历和专业、工作经验、户籍、地方选举等限制性要求,有可能抑制考生的考试。

二、想报考什么并不重要,能报考什么很重要

我们收集了2018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央级别的797个党政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位的部门和岗位,研究了影响这些部门和岗位考热的因素。 我们想要说明的核心结果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特定岗位的注册比率,即应聘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率,可以反映出这个岗位的应试欲望和竞争状况。

数据主要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门户网站上公开的2018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聘纲要”,拥有权威、信誉和声誉的公务员考试训练机构(华图教育和中公教育等)也来自网站上公开的各单位的应聘者人数和审查合格者人数。

我们认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多的部门,政治地位的重要性比其他部门优秀。 我们统计了各部门的重要水平,认为与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

部门媒体影响力来源于百度新闻2017年度的报道数,我们以部门名称和简称为关键词,检索当时新闻报道的篇幅数,作为测量媒体影响力的指标。

部门的福利待遇难以衡量和比较,我们使用各部门官方网站上公布的2017年部门年度总预算作为替代指标。

职场的限制条件来源于人社部网站公开的“招募纲要”。 这些限制条件包括学历、政治面貌、基础最低工作年限等基本要求、语言成绩、学过的专业、性别、民族、专业能力证书等追加要求。 我们对各自的限制条件进行了编码。

还考虑了部门的类型和职能。 其中,部门功能分为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其他功能的部门类型分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党集团机关等3类。

研究表明,93个中央部门的797个岗位中,最大记录比为2961:1,最小记录比为0,平均记录比为127.19:1,变化范围广。

限制条件下,各岗位学历要求较高,48%要求硕士以上,24%要求本科以上,15%要求硕士以上,大多数岗位要求硕士以上。 67%的单位要求考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 大多数岗位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基础工作经验。 此外,很多单位还对考生提出了语言成绩、学校专业、性别、民族、专业能力证书等附加限制条件。

研究表明,部门的重要性、媒体的影响力和预算水平不会影响考热。 这说明部门自身的特点无法说明公务员考试的冷热不均。 本研究发现,招聘岗位的往年竞争状况与考试热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往年竞争越激烈的岗位考试热越高。

在考试岗位的限制条件下,只有学历要求的影响最明显,特别是学历要求在硕士以上,只有硕士、博士的影响最明显。 这说明学历要求限制了考试资格,进而影响了考热。 另外,其他限制条件也会影响考生的考试,对应部门的考试热度不高。

三、如何理解冷热不均的公务员考试?

我们的研究表明,职场本身的特征比部门属性对考试热的影响更强,在决定职场魅力方面,具体的职场和部门作用更加突出。 究其原因,对于现在考中央一级岗位的求职者来说,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他们的主要动机是进入体制内部。 换句话说,在职业初期,如何进入系统的“阈值”比进入哪个“阈值”更为重要。

本研究发现职场往年竞争状况影响职场考热。 为什么往年竞争越激烈的职场,明年的考试热度就越高? 如上所述,为了避免风险和成本收益的最大化,考生多选择竞争压力小的部门和职场参加考试。 所以,如果某个部门和职场的合格率过低,会影响到明年的考试热。 另一方面,“国考”也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很多人抱着拼命战斗的幸运心情,抱着一定的随从心理,像往年一样的职场被视为“人气”。 另一方面,多年的职场竞争之所以激烈,是因为这些职场的政治面貌和追加制约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多的人参加考试,相关效果会持续到下一年。 这是往年竞争激烈的职场,明年的应试热还很高的原因之一。

目前公务员考试中信息公开程度尚需提高,应在招聘公务员过程中加强对考生的引导和分流,加强报名人数等信息更新的实时性,避免对某个岗位的恶劣竞争。

本研究发现,学历要求越高,限制条件越多的职场,考试热越低。 在“国考”岗位,学历要求占硕士和博士的60%以上,政治面貌要求中,约有7成要求共产党员的身份。 另外,在额外的限制条件下,超过4成的岗位要求考生达到英语四级、六级或更高水平,近10%的岗位要求考生提供计算机二级、司法考试合格、初级会计证书等专业资质证书,还有2%的岗位有性别偏好。

这一方面表明了中央级国家机关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望,也反映了严格要求和高要求容易导致人员岗位不一致的潜在问题。 有些单位要求过高,使考生失望,难以吸引合适的人才。 同时,一些高素质人才由于自己的潜力在这个岗位上得不到充分释放和发挥,容易形成不充分的就业状态。 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多年,会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加快他们的岗位流动,从政府机关流失。

本启发部分招聘岗位可以加强岗位招聘条件设置的科学性,区分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岗位不同需求,根据岗位性质和内容科学设置招聘条件。 重要的是应该追求人岗匹配,不应单方面追求高标准,而应该对要求高的岗位降低标准,放宽门槛。

研究表明,公务员冷热考试失衡的背后反映了招聘公务员存在的典型问题。 公务员管理部门应加强公务员应试热的监测与分析,根据目的进行干预。 美国联邦政府部门通过每年对在职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所属部门的评价,可以将不同部门的形象和评价进行比较。 新加坡每年发布最受欢迎的政府部门排行榜,主要以毕业生口碑来评价。 开展类似的调查和评价,可以把握公务员考试和选拔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选拔人才,为充实公务员队伍提供经验依据。

本文原题为《部门特征、岗位属性与岗位魅力: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实证研究》,原刊载于《指导科学论坛国家管理评论》2019年第9期,作者为马亮、韩伟楚,马亮改写。 具体技术详情见原文。 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