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股東_ 上海医药:控股股东频频增持,医药流通巨头是否迎来拐点?

上海医药( 601607.SH )最近连续发布增援公告。

文件显示,截至9月12日,上海医药控股股东实际集团通过部下全资本子公司实际国际,自8月中旬以来累计增持上海医药h股244.21万股,占公司总资本的0.086%。

初次增资公告中,上实集团宣布累计增资预定股份的比例不超过公司发行的总股东的2%。 回顾历史,上次增援需要追溯到2015年。

上海医药集团为什么选择此时增援?又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

收入规模居首位,粗利润率低

上海医药业务范围涵盖医药工业、流通及零售。 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及健康食品等,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和新陈代谢、心血管、全身性抗感染、精神神经等治疗领域。 公司流通业务居全国前三位,品牌连锁零售药房超过2,000家,包括华氏大药房、雷允上连锁药房、国风大药房等。

在a股上市的所有生物医药企业中,上海医药在2019年上半年实现的收入在全行业居首位,并大幅度领先后几个人。

从2019年中报公开的收益构成来看,流通业务的收益规模达到801.94亿人,是最多的。 其次是工业、零售业务。 但是,由于流通业务的总利润率最低,约为6.67%,因此将公司整体的总利润率降低到14.35%。

销售费用上升,利润增长

近年来,受“双票制”改革、“4 7”集中采购等政策的影响,医药流通企业普遍受到一些冲击。 作为上海医药公司自2015年以来收益超过千亿的企业,公司近年发展缓慢,收益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4%以上( 2017年除外),从2015年1,1055.17亿上升到2018年1,1590.84亿,复合增长率达到14.67%。

但另一个显着特点是公司的归母纯利润增长率一般小于收益增长率,同期复合增长率约为10.49%。

最新2019年中期报告显示,上海医药实现收益,母亲纯利润分别为925.75亿、22.86亿,分别比上年增长22.00%和12.45%。 可见利润增长率仍小于收益增长率。

分析各年度财务报表数据的结果表明,公司利润增长率小于收益增长率的原因不是毛利率减少所致。 相反,公司近年来的总利润率整体上升,2016年低时从11.79%上升到2018年的14.18%,这应该与总利润率高的医药工业业务的上升有关。

进一步分析,答案可能隐藏在费用方面。 2015年以来,上海医药的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销售费用方面,金额从2015年的53.48亿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110.58亿美元,3年间上升了2倍以上,大大拉动了公司的收益水平。

财务费用率的上升与利率费用的增加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上海医药资产债权率近年来持续上升。 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银行贷款馀额达274.91亿(不考虑应收利息),应付票据馀额达29.98亿。

商誉金额是超过100亿美元,还是有潜在风险?

回顾上海医药发展的历史,比较频繁的并购也是其一大特征。

并购在提高公司收益规模、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公司账面营业权金额也大幅增加。 根据定义,在不同的管理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由合并取得的购买者在购买日认识到纯资产的公开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营业权。 根据最新的半年报报告数据,这个金额已经达到了约114亿8400万美元。

从商誉的具体构成来看,4个经营部门的营业权金额超过10亿,医药工业下的广东天普生化学医药株式会社、Zeus Investment Limited及其子公司、流通业务下的上药控股公司及Cardinal Health(L)Co .,Ltd .流通业务、CHD

会计准则规定,营业权每年都需要进行减值测试。 例如,如果测试结果显示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包括分配的经营权)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则检查经营权的减值损失。 据公开消息,上海医药累计减收营业权,准备了7.98亿美元。 其中,2018年对Zeus Investment Limited和子公司的减额达到3亿6000万。

根据调查公告,上海医药在2016年就Zeus Investment Limited和子公司的营业权收购了澳大利亚营养品公司Vitaco,营业权约为10亿。 此后,上海医药报道,Vitaco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受政府对健康食品的审查限制,只能通过跨境电商和代购方式实现交易,最终导致业务规模下降,业绩下降,营业权下降。

目前的问题是,上海医药并购公司未来如果因各种原因再次出现营业权减收,可能会影响公司同期利润水平。 投资者必须注意相应的风险。 ( CJT )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共享,没有为任何人配置投资建议。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