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占比全部理财_ 2019年1-3季度银行理财业务大盘点——理财产品梳理

系列文章整理了2019年1-3季度银行理财业务大关——理财产品,整理了今年1-3季度银行理财发行量、开放形式等,本文继续整理了今年1-3季度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状况。

资产管理产品投资期限延长,3~6个月居首位。 2019年1-3季度,在新资产管理产品以封闭产品为中心的结构下,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期限有进一步延长的趋势。 2019年上半年,新发行的封闭式非保本资产管理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185天,比上年增加了47天。 从图1可以看出,在资产管理新规定“封闭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超过90天”的要求下,银行封闭产品投资期限总体延长,3~6个月产品达到43.65%,3-12个月产品达到71%。 在对银行封闭型资产管理投资期和非标准投资监管的要求下,银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期趋于逐渐延长,银行资产管理产品期的失配风险明显缓和。

我们还发现,投资期不到3个月的资产管理产品占99.84%为封闭产品,开放产品极少。 这个中期银行可以发售现金管理系的产品进行补充。 否则,同类资产管理产品,如短期债务基金、净债务基金逐渐加入,压迫这部分资产管理份额。

投资起点下跌,1~5万元投资起点占主流。 资产管理新规则将银行公募类资产管理产品投资阈值开放到1万元,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管理方法推动资产管理子公司产品不设投资起点,银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起点明显下降。 2019年1-3季度,在银行理财产品个人投资起点中,从1-5万元投资的理财产品比重达到47.37%,从1万元以下投资的理财产品比重达到34.80%。 进一步整理,在投资5万元和1万元的起点,城市商行和农业商行产品较大,中小银行在变革过程中敏捷度较高,投资起点下沉获得长尾客群,积极夺取市场份额。

实际上,银行资产管理作为公开招募产品应该采取与公开招募基金产品同样的监督要求,但实际上银行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把门槛降低到一元,完全开放投资范围,会导致资产管理风险增加,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整体风险溢出。 因此,目前监督采用的折中方案将银行公开资产管理投资的起点调整为1万元,最终状态应为资产管理子公司,其投资阈值与公开资产相同。 事实上,随着投资者的成熟,降低银行资产管理产品门槛有助于银行资产管理产品的普及化,复盖更多一般投资者也有利于银行资产管理产品与公开募集基金等资产管理产品的公平竞争。

固产类资产最高。 2019年1-3季度,以银行擅长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中心,银行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类型达到84.73%。 管理监督开放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直接投资权益市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过渡时期银行稳定,资金主要投入固收类产品,但有些机构拟合指数,通过参与ETF投资间接参与资本市场投资,而有些大公司和资产管理子公司已经投资非上市公司的股票,科学创业 将来,随着大类资产配置理念的深入,银行可以积极公开招募、私募基金合作,在权益投资、资产配置、投资咨询方面提高实力。

标准化资产将成为银行资金的主要去向。 银行更擅长投资固收领域,因此标准资产成为银行资金的主要投入。 根据资产管理新规则的要求,固定收益类资产投入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80%。 2019年1-3季度,银行新的资产管理产品中,投入债券类资产、货币市场工具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分别为26%、24%、19%,3人合计达到69%。 目前监管制定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鼓励银行投标资产管理投资,明确非标准资产投资方向,银行通过延长产品长期投资非标准来提高产品收益的做法逐渐疏远,未来资产管理产品收益的比较真正转向各银行的研究能力。

中低风险等级的产品占主流。 2019年1-3季度,银行新增理财产品中,二级(中低)风险等级产品达到86.79%。 银行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投入,标准资产承受顾客风险的能力不强。 与此同时,随着资产管理子公司新产品的增加,其产品投资范围扩大后,对顾客的风险承担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进而牵制了三级以上的资产管理产品的增加,在短期内,资产管理产品仍以二级风险等级为主。 投资者在购买资产管理产品时,不得将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与产品收益需求结合起来购买,盲目追求高收益资产管理产品。

发售地区集中在东部地区。 在资产管理产品上市前的十个地区,东部地区占七席,浙江、江苏和广东位列前三,中西部地区仅选四川、安徽,资产管理产品的销售地区大不相同。 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人口密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接受度高,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构理财产品的上市。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