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自己申请破产清算_ *ST欧浦控股股东申请破产清算 三大国企疑似中招

原题: st欧浦控股股东申请破产清算,认为a股富豪“倒下”,三大国有企业怀疑中手

多少资产会消失,多少富豪的财富会变成零!

这两年的市场被称为“富豪绞车”。 9月10日,富豪旗下公司又申请破产。 *据ST欧浦公告,其大股东中基投资因资金不足向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在此之前,*ST欧浦的股价已经跌破一元。 该公司的市场价格从高峰下跌到现在已经蒸发了将近97%,逼近市边。

资料显示,2018年中基投资大股东陈礼豪家族以71亿富豪排名佛山富豪榜第13位。 现在,中基投资和实际统治者家属陈礼豪被列入失信执行人名单,中基投资也申请破产。

天眼调查显示,在中基投资股东中,深圳市红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占股份的19.08%,该公司的最终股东分别是红塔证券、华远集团和深圳的创新投资。

小额贷款会打倒陈礼豪吗?

根据搜狐的资料,陈礼豪出生于1968年,广东顺德乐出生于人。 高中毕业后,陈礼豪先在当地的国营企业当电工,然后成为热水器推销员。 1993年,他投资乡镇企业钢材贸易有限公司营业部,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当时,这个营业部只有三个人,陈礼豪和丈夫当上司,姐姐当会计出纳员。 是该营业部,即顺德指日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前身。

此后,陈礼豪的生意越来越大了。 1993年进入钢铁业,先后成立了南大钢管实业有限公司、顺钢平板部分有限公司、普金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等钢铁公司。 2002年,陈礼豪和另外两家从事钢铁贸易的民营企业强力合作,成立了以钢铁加工为主的顺德欧浦钢铁有限公司。 2003年投资4亿美元建成华南国际钢铁物流中心、钢铁电子交易平台。

*ST欧浦于2014年在深交所的中小板上发售。 *ST欧浦主营业务为智能物流、钢铁、家具、供应链金融等,概念尚为“高大上”,因此截至2015年6月,公司提高了数百元的高价股票,市场价格达到187亿元,与当时的大牛股上海钢相比可达到较高的水平。

但是2018年,*ST欧浦小额贷款业务带动了现金流,陷入了债务逾期的危机。 另外,没收了账面价值2亿3千万元的土地房地产,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被强制打折。 去年年底,*ST欧浦宣布委托广州博辉投资有限公司和广东顺控城投资有限公司行使,广州博辉投资有限公司和广东顺控城投资有限公司不能撤销控股股东佛山市基投资有限公司所有3.16亿股对应的表决权、召集权、提名和提案权、参会权、监督提案权以及收益权和股份转让权等财产权利以外的权利 博辉投资的背后是着名的杉控股公司。 但是,这件事最终没有下列情况。

今年2月,达华智能的实力者蔡小如获得了*ST欧浦的理事席,对市场有想象力,但之后也变得安静了。 现在中基投资的股票全面冻结。 *ST欧浦的银行账户也被冻结。 从前的明星公司已经成了为问题所困扰的腐朽公司。

*ST欧浦危机去年形成。 2018年上半年,*ST欧浦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为-0.56亿元。 当时,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全资子公司欧浦小贷款的网络回收等。 欧浦小贷款主要为中小企业和工商个人账户提供小额流动资金贷款、微技术改造贷款、微技术开发贷款、微委托贷款、微综合信贷、微中长期或短期各种贷款。 其主要业务包括“优质客户贷款计划”、普通“网上贷款”和全国“网上贷款”。

*ST欧浦到了退市的边缘

*ST欧浦预计今年4月底违约担保和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3个月内无法正常恢复,因此公司股票触及其他风险预警情况。 公司计划于4月23日开业,1日、24日重新开业,股票简称由“欧浦智网”变更为“ST欧浦”,股票交易日上涨幅度限制在5%。

公告指出,公司发现违约担保13亿4100万元,超过公司最近审计的净资产10%,大大超过深交易所有关规定。 同时受土地房地产被没收、债务过期、银行账户冻结、诉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ST欧浦信用受到影响,公司经营水平受到一定冲击,公司商贸业务基本停滞,仓库加工业务缩小,经营活动受到重要影响。

4月30日,*ST欧浦在2018年度审计的纯资产为负,发行了2018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书无法表达意见的审计报告书,触及了公司股票退出市场的风险警告状况,股票的简称从ST欧浦变成了*ST欧浦。

目前,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令人担忧。

现在公司还在立项调查中。

*ST欧浦最终不出现赤字的话,会使市场下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在增大。 另外,在大股东中,基础投资的破产清算可能会给大股东带来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些希望。 但是,从现在的大环境来看,仍然很困难。

最近召开的证监会体系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证监会主席说,要大力推进上市公司的质量提高。 制定推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行动计划,切实把握进口与出口两个关系,努力优化增量和调整库存。 加强IPO审查质量,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主要途径作用,顺利完成多元化退市途径,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化。 这可能意味着低质量的上市公司有可能被资本市场清除。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